-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沈德潛詩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39605
- 條形碼:9787520339605 ; 978-7-5203-396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沈德潛詩學研究 本書特色
陳岸峰著的《沈德潛詩學研究》以沈德潛詩學為論述中心,從選本角度考察沈德潛與復古詩派、神韻派及性靈詩派的詩學聯系,主要采用沈德潛編選的六種選本,日本文化六年出版的《杜詩偶評》,由鐘惺、譚元春合編并于萬歷四十五年刊行的閔氏朱墨藍三色套印本《詩歸》(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特藏),以及光緒九年翰墨園重刊的王士禎編選、胡棠箋注的《唐賢三昧集箋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圖書館特藏)。其立意在于由明、清詩學研究輻射至中國詩學的整體省思。
沈德潛詩學研究 內容簡介
陳岸峰著的《沈德潛詩學研究》以沈德潛詩學為論述中心,從選本角度考察沈德潛與復古詩派、神韻派及性靈詩派的詩學聯系,主要采用沈德潛編選的六種選本,日本文化六年出版的《杜詩偶評》,由鐘惺、譚元春合編并于萬歷四十五年刊行的閔氏朱墨藍三色套印本《詩歸》(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特藏),以及光緒九年翰墨園重刊的王士禎編選、胡棠箋注的《唐賢三昧集箋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圖書館特藏)。其立意在于由明、清詩學研究輻射至中國詩學的整體省思。
沈德潛詩學研究 目錄
序二
摘要
**章 沈德潛的詩學歷程及研究評估
一 前言
二 生平及其詩學發展
三 沈德潛與復古詩派及其創造
四 相關研究的評估
五 研究方法及章節安排
第二章 格調的追求:沈德潛對明清詩學的傳承與突破
一 前言
二 格調說淵源述略
三 格調與詩歌中“樂”的關系
四 詩法之爭及其突破
五 神韻、格調及性靈的匯通
六 結語
第三章 沈德潛對李攀龍詩學理念的傳承與批判
一 前言
二 詩史觀:從復古到傳承
三 從突破“四唐說”到同尊盛唐詩之不同目的
四 五、七言絕句
五 五、七言古詩
六 七律之爭
七 結語
第四章 詩學與政治的張力:沈德潛詩論中的“溫柔敦厚”
一 前言
二 清初的文字獄及其文藝政策
三 “神韻”與清初的官方意識形態
四 “溫柔敦厚”的不同闡釋
五 “溫柔敦厚”與明代復古詩派之“格調”
六 袁枚對“溫柔敦厚”之攻擊
七 結語
第五章 別裁偽體歸雅正:沈德潛編選的六種選本
一 前言
二 選詩標準、評點的方法及實際批評
三 匡濟詩壇之選:《古詩源》《唐詩別裁集》《宋金三家詩選》
四 重唐調而不廢宋詩:《宋金三家詩選》
五 對明代復古詩派的批判與肯定:《明詩別裁集》
六 選本與權力的關系:《清詩別裁集》
七 博采各家之長:《杜詩偶評》
八 結語
第六章 總結
附錄 王士稹的神韻說及其實踐
一 前言
二“神”與“韻”
三 神韻詩的創作條件
四 神韻與格調
五 神韻詩與絕句及懷古詩
六 詩與畫及禪
七 總結
征引書目
后記
沈德潛詩學研究 作者簡介
陳岸峰,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文學博士,曾任職于香港大學,并兼任“香港大中華文化協會”總干事,現為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暨博導。研究范圍涉及中國詩學、魏晉文學、文學史、現當代中國小說,以及史學方面的戰國史、魏晉史、唐史、明史。著述包括在香港出版的《回首望長安:杜甫書寫的〈安史之亂〉》(香港中華書局2017)、《鏡花水月: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思想與結構》(香港中華書局2017)、《文學考古: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隱型結構》(香港中華書局2016,香港書展十大好書)、《醍醐灌頂: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思想世界》(香港中華書局2015)、《甲申詩史:吳梅村書寫的一六四四》(香港中華書局2014,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文學史的書寫及其不滿》(香港中華書局2014,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評論推薦獎)、《詩學的政治及其闡釋》(香港中華書局2013)等。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