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印度洋海洋水文圖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003550
- 條形碼:9787521003550 ; 978-7-5210-035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印度洋海洋水文圖集 本書特色
上層海洋是海洋環流動量較為集中的層次,印度洋環流的季節變化十分準確地反映在上層熱鹽分布結構中。印度洋觀測是三大洋中觀測研究少的海域,由于資料匱乏,關于印度洋上層海洋的層結結構及季節變化特征,至今沒有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有必要詳細了解印度洋上層海洋的基本狀態參數和各要素的層結結構。
印度洋海洋水文圖集 內容簡介
印度洋觀測起步較晚,但已有的觀測和研究表明印度洋季風和海氣相互作用會直接影響我國氣候,因此,增強對印度洋海洋環境和海氣相互作用的認識意義重大。上層海洋是海洋熱量、動量和能量較為集中的層次,印度洋環流的季節變化及其他主要海洋現象都反映在上層海洋的熱鹽分布結構中。本書對印度洋上層海洋的風場、海浪、海流、海水溫度、鹽度、密度、聲速、混合層深度、位勢渦度等要素特征及其季節變化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書更新了我國在印度洋的基礎性圖集資料,對今后印度洋的海洋學研究、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海洋經濟發展提供直觀并有價值的參考。
印度洋海洋水文圖集 目錄
一、引言 二、資料來源
三、計算方法和公式
四、近十年關于印度洋海洋學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印度洋海洋水文圖
一、印度洋概況
(一)印度洋海表風場
圖1 印度洋海表風場
(二)印度洋海浪有效波高
圖2 印度洋海浪有效波高
(三)印度洋海表流場
圖3 印度洋海表流場
二、印度洋水溫特征
(一)各層水溫平面分布
圖4 印度洋表層水溫
圖5 印度洋75 m 層水溫
圖6 印度洋150 m 層水溫
圖7 印度洋400 m 層水溫
(二)各斷面水溫垂直分布和水溫躍層上界深度
圖8 55°E 經向斷面水溫垂直分布和水溫躍層上界深度
圖9 67°E 經向斷面水溫垂直分布和水溫躍層上界深度
圖10 80.5°E 經向斷面水溫垂直分布和水溫躍層上界深度
圖11 90°E 經向斷面水溫垂直分布和水溫躍層上界深度
圖12 1.5°N 緯向斷面水溫垂直分布和水溫躍層上界深度
圖13 0° 緯向斷面水溫垂直分布和水溫躍層上界深度
圖14 1.5°S 緯向斷面水溫垂直分布和水溫躍層上界深度
圖15 4°S 緯向斷面水溫垂直分布和水溫躍層上界深度
圖16 8°S 緯向斷面水溫垂直分布和水溫躍層上界深度
圖17 12°S 緯向斷面水溫垂直分布和水溫躍層上界深度
(三)水溫躍層特性
圖18 印度洋水溫躍層特性:溫躍層厚度、強度和上界深度
三、印度洋鹽度特征
(一)各層鹽度平面分布
圖19 印度洋表層鹽度
圖20 印度洋75 m 層鹽度
圖21 印度洋150 m 層鹽度
圖22 印度洋400 m 層鹽度
(二)各斷面鹽度垂直分布和鹽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23 55°E 經向斷面鹽度垂直分布和鹽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24 67°E 經向斷面鹽度垂直分布和鹽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25 80.5°E 經向斷面鹽度垂直分布和鹽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26 90°E 經向斷面鹽度垂直分布和鹽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27 1.5°N 緯向斷面鹽度垂直分布和鹽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28 0° 緯向斷面鹽度垂直分布和鹽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29 1.5°S 緯向斷面鹽度垂直分布和鹽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30 4°S 緯向斷面鹽度垂直分布和鹽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31 8°S 緯向斷面鹽度垂直分布和鹽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32 12°S 緯向斷面鹽度垂直分布和鹽度躍層上界深度
(三)鹽度躍層特性
圖33 印度洋鹽度躍層特性:鹽度躍層厚度、強度和上界深度
四、印度洋密度特征
(一)各層密度平面分布
圖34 印度洋表層密度
圖35 印度洋75 m 層密度
圖36 印度洋150 m 層密度
圖37 印度洋400 m 層密度
(二)各斷面密度垂直分布和密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38 55°E 經向斷面密度垂直分布和密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39 67°E 經向斷面密度垂直分布和密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40 80.5°E 經向斷面密度垂直分布和密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41 90°E 經向斷面密度垂直分布和密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42 1.5°N 緯向斷面密度垂直分布和密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43 0° 緯向斷面密度垂直分布和密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44 1.5°S 緯向斷面密度垂直分布和密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45 4°S 緯向斷面密度垂直分布和密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46 8°S 緯向斷面密度垂直分布和密度躍層上界深度
圖47 12°S 緯向斷面密度垂直分布和密度躍層上界深度
(三)密度躍層特性
圖48 印度洋密度躍層特性:密度躍層厚度、強度和上界深度
五、印度洋聲速特征
(一)各層聲速平面分布
圖49 印度洋表層聲速
圖50 印度洋75 m 層聲速
圖51 印度洋150 m 層聲速
圖52 印度洋400 m 層聲速
(二)各斷面聲速垂直分布和聲速躍層上界深度
圖53 55°E 經向斷面聲速垂直分布和聲速躍層上界深度
圖54 67°E 經向斷面聲速垂直分布和聲速躍層上界深度
圖55 80.5°E 經向斷面聲速垂直分布和聲速躍層上界深度
圖56 90°E 經向斷面聲速垂直分布和聲速躍層上界深度
圖57 1.5°N 緯向斷面聲速垂直分布和聲速躍層上界深度
圖58 0° 緯向斷面聲速垂直分布和聲速躍層上界深度
圖59 1.5°S 緯向斷面聲速垂直分布和聲速躍層上界深度
圖60 4°S 緯向斷面聲速垂直分布和聲速躍層上界深度
圖61 8°S 緯向斷面聲速垂直分布和聲速躍層上界深度
圖62 12°S 緯向斷面聲速垂直分布和聲速躍層上界深度
(三)聲道特性
圖63 印度洋聲道特性:聲道軸處聲速和聲道軸深度
(四)聲速躍層特性
圖64 印度洋聲速躍層特性:聲速躍層厚度、強度和上界深度
六、印度洋混合層特征
(一)混合層深度
圖65 印度洋混合層深度
(二)障礙層厚度
圖66 印度洋障礙層厚度
(三)各斷面混合層深度和溫度距平
圖67 55°E 經向斷面混合層深度、溫度距平和密度
圖68 67°E 經向斷面混合層深度、溫度距平和密度
圖69 80.5°E 經向斷面混合層深度、溫度距平和密度
圖70 90°E 經向斷面混合層深度、溫度距平和密度
圖71 1.5°N 緯向斷面混合層深度、溫度距平和密度
圖72 0° 緯向斷面混合層深度、溫度距平和密度
圖73 1.5°S 緯向斷面混合層深度、溫度距平和密度
圖74 4°S 緯向斷面混合層深度、溫度距平和密度
圖75 8°S 緯向斷面混合層深度、溫度距平和密度
圖76 12°S 緯向斷面混合層深度、溫度距平和密度
七、印度洋位勢渦度特征
圖77 55°E 經向斷面位勢渦度垂直分布
圖78 67°E 經向斷面位勢渦度垂直分布
圖79 80.5°E 經向斷面位勢渦度垂直分布
圖80 90°E 經向斷面位勢渦度垂直分布
圖81 1.5°N 緯向斷面位勢渦度垂直分布
圖82 1.5°S 緯向斷面位勢渦度垂直分布
圖83 4°S 緯向斷面位勢渦度垂直分布
圖84 8°S 緯向斷面位勢渦度垂直分布
圖85 12°S 緯向斷面位勢渦度垂直分布
印度洋海洋水文圖集 作者簡介
主編之一祝麗娟,自2011年8月起工作于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實驗室。研究方向為海氣相互作用。以項目主持人承擔過國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學基金項目1項,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項目2項,自然資源部減災司專項項目1項。以作者發表SCI論文1篇,核心期刊論文3篇。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