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工程系列叢書夢想與挑戰: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95604
- 條形碼:9787516195604 ; 978-7-5161-956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工程系列叢書夢想與挑戰: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研究 本書特色
魏南枝著的《夢想與挑戰--***與美國夢的比較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工程系列叢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項目“***與美國夢的比較研究”的研究成果。全書共收錄了七章,包括救國之夢與個人尋夢;社會主義道路與“為什么沒有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美國兩黨政治;共同富裕與機會平等;人民社會與公民社會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工程系列叢書夢想與挑戰: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突破近現代以來對西方中心主義的迷信,突破“東方-西方”、“中國模式-西方自由民主模式”的二元分析框架,不把中國當成例外或者把中國現有發展進程視為對美國模式的追趕或者復制,而是從思想來源、價值追求、發展道路、制度基礎、對外戰略等多方面對“中國夢”與“美國夢”這兩種夢想所各自代表的價值體系和社會理想進行比較與分析,對社會理想與社會實踐之間的互動關系,對社會理想因自身的話語權力而相對于社會、政治和經濟等領域的現實運行所具有的獨立性等進行系統的歸納,并且,闡述兩種夢想的差異性、競爭性和當前所面臨的共同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工程系列叢書夢想與挑戰: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研究 目錄
**章 救國之夢與個人尋夢
**節 中華文明與歐洲文明
一 傳統中華文明:農耕體系與家國同構
二 歐洲到北美:“國家一個人”與叢林法則
第二節 華夏危亡與北美尋夢
一 救國圖存夢想
二 發財夢與自由夢
第二章 社會主義道路與“為什么沒有社會主義?”
**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兩次回歸
一 從蘇聯道路到延安道路的回歸
二 從華盛頓共識到北京共識的回歸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完整性
第二節 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巔峰?
一 從建國夢到強國夢的奇跡
二 從世界霸權到霸權危機的轉變
第三節 “一國兩制”與道路自信
一 “一國兩制”的制度探索
一 “一國兩制”的道路自信
第三章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美國兩黨政治
**節 政治傳統與政治正當性
一 政治傳統與政治建設
二 吸納包容與政治極化
第二節 政治治理與政治話語權
一 政治治理有效性
二 把握政治話語權
第四章 共同富裕與機會平等
**節 共同富裕:民本與民生
一 民本主義
二 民生為先
第二節 機會平等:市場與個人
一 機會平等信條
二 個人責任原則
第五章 人民社會與公民社會
**節 群眾路線與人民社會
一 重建人民社會
二 堅持群眾路線
第二節 并非超越階級的公民社會
一 大眾民主和資本主義的矛盾
二 公民社會語境下的美國夢實質
……
第六章 文化多樣性與文化領導權
第七章 平等互利與叢林法則
第八章 共同挑戰與機遇:風險社會與全球化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工程系列叢書夢想與挑戰: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研究 節選
《夢想與挑戰: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研究》: 太過于籠統的定性與結論,往往針對的是不同歷史階段的某個側面,而非其全貌。選取哪一歷史時期的具體某個側面,這一選取過程本身,就表明選取者不同的價值取向:效率、公平、正義、自由、平等、民族性、世界性……這些價值取向還可以進一步細分:平等性存在政治平等性與經濟平等性、社會平等性之分,正義也存在實質正義與程序正義之別等。也就是說,上述種種被賦予了高度正確性和美好性的價值取向,它們相互之間甚至自身內部在某種程度上或者某些情境下是存在矛盾的,并不能自然地實現互洽! 〔煌娜耍鶕渥陨淼幕蛘呒彝ァ⒓易逶诓煌瑲v史階段受損或者受益的經歷,會形成不同的認知和不同的價值觀。既然自由、平等、正義等價值取向是互有區別甚至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矛盾的,那么不同的人根據其自身的理解和價值觀,會更關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方面。即使同一歷史時期的同一方面,不同的人對此也會有其不同的理解。因此,中國社會內部對中國道路究竟是六十年還是三十年、對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有著不同認識、對二者的關系有著不同的觀點等,都是應有之意。盡管今天的“中國變成了全球化的主要動力和倡導者、‘全球工廠’的戰略中心和全球資本主義的中心,在經濟、社會和文化上全面地融人了世界。但是,中國并未放棄它的社會主義信念或者革命的意識形態遺產”。 有關三十年和六十年、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關系的爭論并不僅僅是對中國道路如何進行斷代的問題,更核心的是,對這個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正確性的選擇權和評判權掌握在誰的手上的問題,進一步說,上述在不同價值追求之間進行的種種調整,是由誰來調整和如何進行調整的問題! ≈腥A文明浩浩蕩蕩數千年。如果說自周禮以降,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大都“以史為鑒”,那么,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西方列強的大炮軍艦之下,被迫地但也歷史性地開始了與西方世界的直接廣泛接觸。二百年來,在這“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與西方文明進行了前所未有的交鋒、碰撞、沖突以至交匯、融合。中國為了“知恥而后勇”,逐步轉向“以西為鑒”,“以史為鑒”的傳統方式被以具有“先進性”而自居的“以西為鑒”的現代方式所低視,傳統的“夷夏觀念”逐步轉變為崇洋觀念。經歷了近二百年的“知恥”心態之后,“中國不同于西方”的觀念受到“中國不如西方”的觀念的沖擊,形成了對中國發展成效的判斷存在“內冷外熱”區別的思想基礎。 在這種西方強勢文化的巨大沖擊之下,“以西為鑒”的方法論自身也存在不同的認知:有認為中國文化遭遇將中華傳統連根拔起的挑戰,需要“知己知彼”乃至“師夷長技”以保護中國文化;有認為需要將積垢已深的落后的中華傳統連根拔起,以實現中國文化的再造和趕超;诓煌恼J知,對中國的發展有著不同的判斷:前者主張道路說,認為中國和其他不同文化體所走的是各自平行的軌道,有所交叉和交融,但從整體來看是各自有其主體性和獨立性的;后者主張階段說,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在同一軌道之上,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發展到先一階段,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后一階段,*終的發展目標是一致的! ”M管有各自不同的判斷,歷盡種種內憂外患的中國作為一種文明形態并沒有被完全肢解,反而具有了深重的民族和主權國家危機意識。也正因此,中國共產黨迅速建立了強大的政治國家,通過強有力的政治設計對中國的傳統社會結構進行了改造,為后來中國現代社會的形成奠定了基礎。20世紀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改變了亞洲乃至世界的戰略格局,更使得中國極大地恢復了民族自信,如新加坡的李光耀所說,中國人走向民族復興,是從跨過鴨綠江那一刻開始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工程系列叢書夢想與挑戰: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研究 作者簡介
魏南枝,女,湖南益陽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美國社會治理、比較政治學研究等。1999年畢業于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獲英語言文學學士學位;2003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2011年畢業于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獲政治學博士學位。曾用中、英、法、意大利文等在《求是》《美國研究》《歐洲研究》《現代國際關系》《國家行政學院學報》《法學》《中國青年研究》《中國國際法年刊》《紅旗文稿》以及Law and Economics Yearly Review、La Vie des Idees、Mondo Cinese、Revue Juridique et Economique Europe-Chine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參與主編、撰寫學術書籍多部,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