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1页_91在线亚洲_中文字幕成人_99久久久久久_五月宗合网_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讀書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項楚學術文集王梵志詩校注(修訂本)(精)(全2冊)/項楚學術文集

包郵 項楚學術文集王梵志詩校注(修訂本)(精)(全2冊)/項楚學術文集

出版社:中華書局出版時間:2018-05-01
開本: 其他 頁數: 882
讀者評分:4.8分4條評論
本類榜單:文學銷量榜
中 圖 價:¥97.9(5.1折) 定價  ¥192.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團購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項楚學術文集王梵志詩校注(修訂本)(精)(全2冊)/項楚學術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33110
  • 條形碼:9787101133110 ; 978-7-101-1331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項楚學術文集王梵志詩校注(修訂本)(精)(全2冊)/項楚學術文集 本書特色

32開精裝,中華書局出版。

項楚,四川大學教授,著名敦煌學家、文獻學家、語言學家和文學史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

王梵志詩影響了唐代寒山、拾得、豐干等人。明清以后一度湮沒無聞,直到敦煌藏經洞發現王梵志詩的手抄本后,才又逐漸引起世人的注意。

本書在通觀敦煌文獻以及各種筆記小說中現存的王梵志詩的基礎上,考定王詩絕非一人一時之作。

王梵志,唐初白話詩僧,衛州黎陽(今河南浚縣)人。《桂苑叢談》與《太平廣記》咸稱其生于隋代,其主要活動約在初唐。

敦煌寫本《王梵志詩原序》謂其詩“不守經典,皆陳俗語,非但智士回意,實易愚夫改容,遠近傳聞,勸懲令善”,往往寓生活哲理于嬉笑怒罵之間,風格淺顯平易,而時帶諧趣。

王梵志詩對唐代寒山、拾得、豐干等人的詩作頗有影響,至宋代仍有人模仿其詩體作詩。明清以后,一度湮沒無聞。《全唐詩》也未收載其詩。直到敦煌藏經洞發現王梵志詩的手抄本后,才又逐漸引起世人的注意。


本書在通觀敦煌文獻以及各種筆記小說中現存的王梵志詩的基礎上,考定王詩絕非一人一時之作,在縝密詳博的詞義注釋之后,又在按語以及前言、附錄中對各個王詩可能產生時代段的詩作進行了細致的厘定,分析出了一些王詩背后存在的可能的隱身作者,為進一步研究開辟了方向,奠定了基調。


1987年,《王梵志詩校注》的初稿在《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4輯上全文刊載(全書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1年正式出版,2010年又出版了增訂本),受到了海內外學術界的一致好評。

日本著名的漢學權威入矢義高由衷稱贊:“對其極周詳精審之至的注釋,我只能起久長的驚嘆之感。”(日本《中國圖書》1991年第1期)

日本佛教大學中原健二教授也說:“本書的*大特點可說是注解中的旁征博引,其校勘的精確也證明作者的淵博學識,讀者會被本書引用的大量文獻所折服。尤其是作者自如地引用了佛教經典、《太平廣記》,乃至以變文為主的敦煌文獻,而且又皆中鵠的,不能不使人為作者的廣收博引而瞠目結舌。”(《評項楚著〈王梵志詩校注〉》,日本《中國圖書》1994年第6期)

項楚學術文集王梵志詩校注(修訂本)(精)(全2冊)/項楚學術文集 內容簡介

本書在通觀敦煌文獻以及各種筆記小說中現存的王梵志詩的基礎上,考定王詩絕非一人一時之作,在縝密詳博的詞義注釋之后,又在按語以及前言、附錄中對各個王詩可能產生時代段的詩作進行了細致的厘定,分析出了一些王詩背后存在的可能的隱身作者,為進一步研究開辟了方向,奠定了基調。

項楚學術文集王梵志詩校注(修訂本)(精)(全2冊)/項楚學術文集 目錄

前言 凡例 卷號書名一覽表 目錄 王梵志詩校注卷一 王梵志詩校注卷二 王梵志詩校注卷三 王梵志詩校注卷四 王梵志詩校注卷五 王梵志詩校注卷六 王梵志詩校注卷七 附錄 王梵志詩論著目錄 王梵志詩語辭索引 編校后記
展開全部

項楚學術文集王梵志詩校注(修訂本)(精)(全2冊)/項楚學術文集 節選












項楚學術文集王梵志詩校注(修訂本)(精)(全2冊)/項楚學術文集 相關資料

徐俊:校勘與注釋的高境界——評項楚先生著《寒山詩注(附拾得詩注)》 《寒山詩注(附拾得詩注)》是項楚先生繼《王梵志詩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之后,關于唐代白話詩歌校注、闡釋的又一力作。 因為傳統文學觀念的約束,寒山詩在中國文學史上始終未有一席之地。除了在宋代曾受到黃庭堅、王安石、蘇軾、陸游和朱熹等大文學家的關注外,在很長的歷史時段內,寒山詩只是在禪林中流傳的參禪話頭和佛門讀物,直到20世紀初的白話文學運動,才使人們認識到寒山作為古代白話詩代表詩人的地位。而對寒山詩進行全面的整理和研究,則要晚到20世紀的后期方才在中國學術界展開,這比東鄰日本甚至歐美都有比較明顯的差距。據筆者所見,近年出版的寒山詩注本主要有:陳慧劍《寒山子研究》(臺灣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徐光大《寒山子詩校注(附拾得詩)》(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錢學烈《寒山詩校注》(廣東高教出版社,1991年),郭鵬《寒山詩注釋》(長春出版社,1995年)。都是簡注本,其中錢書經過重訂,修改較大,再版更名為《寒山拾得詩校評》(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后頗受學術界的好評。 寒山詩一向被稱為白話通俗詩,但并不意味著淺近易解。寒山詩中大量當時人口耳相傳的俗語詞,奇譎拔俗的生詞僻典,源于民間社會的世俗觀念,再加上許多佛家語,要準確理解這三百多首寒山詩,實非易事。項楚先生身為語言學家,又精熟古代文獻和內典道書,尤其對古代通俗文學的研究有著長期的積累,因此《寒山詩注》較之國外已有的相關成果,絕非泛泛的“后來居上”、“后出轉精”所能概括。出版者在本書的內容介紹中,指出本書在文學、語言學的價值之外,更具有思想史、文化史、社會史和宗教史的意義,這樣的評價是切中肯綮的。 《寒山詩注》勝意紛陳,毫不夸張地說,隨便翻開一頁讀任何一條校注,你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益。在此不妨先以一首詩為例,與今人有關著述比讀,以見其beyond前人之處。詩如下:弟兄同五郡,父子本三州。欲驗飛鳧集,須旌白兔游。靈瓜夢里受,神橘座中收。鄉國何迢遞,同魚寄水流。(〇〇六) 起首二句前人大多引庾信《哀江南賦》“五郡則兄弟相悲,三州則父子離別”作注,“五郡”指梁武帝之子湘東王蕭繹、邵陵王蕭綸、武陵王蕭紀、廬陵王蕭續、南康王蕭績;“三州”,湘東為荊州,武陵為益州,邵陵為穎州。其實《哀江南賦》并不是“五郡”、“三州”的初典,項注指出這兩個典故均出自蕭廣濟《孝子傳》:“五郡孝子者,中山、常山、魏郡、巨鹿、趙國人也。少去鄉里,孤無父母,相隨于魏國,因結兄弟。……”(《太平御覽》卷三七二引)“三洲人者,各一洲人,皆孤單煢獨。三人暗會樹下息,因相訪問。老者曰:‘寧可合為斷金之業邪?’二人曰:‘諾。’即相約為父子。……”(《太平御覽》卷六一引)前者又見于稗海本《搜神記》卷四引《世說》,明言將五人孝狀“具表聞奏于魏帝”。后者又見于《太平廣記》卷一六一《三洲人》條引《孝子傳》,起句云“晉三州人,約為父子”。可見庾信與寒山詩用了相同的孝子典故。 三、四兩句所用“飛鳧”、“白兔”二典,項注指出所用均為孝感故事。前者出自《廣州先賢傳》:“丁密字靖公,蒼梧人,遭父艱,哭泣三年。飛鳧一雙,游密廬旁小池。”(《太平御覽》卷六七引)又見于《說郛》(宛委山堂本)卷五八載闕名《廣州先賢傳·頓琦》。“雙鳧”的典故,古人z為常用的是《后漢書》所載王喬神異故事,前人遂用以解釋寒山詩。項注按云:“王喬事于寒山詩‘飛鳧集’字面雖然吻合,但寒山詩實用孝子故事,而非神異故事,二者字面的吻合純屬偶然。”此詩每句使用一個孝子典故,說明后者“白兔”也當在此范圍。項注列舉與“白兔”相關的孝感故事三個:《太平御覽》卷九〇七引謝承《后漢書》所載方儲事,《隋書·華秋傳》所載華秋事,杜光庭《錄異記》卷三所載楊太博事。前人注釋或引《抱樸子內篇·極言》彭祖弟子“白兔公子”,謂“白兔”為仙人之名,或引《古詩紀》卷四載竇玄妻《古怨歌》“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謂“白兔”喻棄婦。顯非其解。 五、六兩句也各用孝子故事。前人注釋“零瓜”、“神橘”,多引《漢武內傳》、《幽明錄》等書,指出其為神仙之瓜、神仙之橘。項注則進一步指出“靈瓜夢里受”乃用焦華事,見于《齊春秋》:“焦華父遺,曾病甚,冬中思瓜。華忽夢人謂之曰:‘聞爾父思瓜,故送助養。’……寤而瓜在手,香非常也。父食之而病愈。”(《太平御覽》卷四一一引)又見于《事類賦·瓜部》注引《孝子傳》,而以敦煌本《搜神記》所載z為詳細。“神橘座中收”乃用王靈之事,見于宋躬《孝子傳》:“王虛(靈)之十三喪母,三十三喪父,二十年鹽醋不入口。病著床,……庭中橘樹,隆冬而實,病果尋愈。咸以至孝所感。”(《藝文類聚》卷八六引)“座中收”乃兼用陸績“懷橘”之典,見于《三國志·吳書·陸績傳》,“由于王靈之事與陸績事皆為孝子之事,故得參合用之”。 這是一首比較集中的典型例子。前人對寒山詩所用典故的誤解,結果自然是遠離寒山詩旨。而像這樣的發覆之見,在《寒山詩注》中比比皆是。以下擬從校勘和注釋兩個方面,舉例介紹其大概。 寒山詩集的版本,著錄及傳世的達百余種之多。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宋刻本《寒山子詩集》為底本,以宋元刊本為主要參校范圍,除了較常見的《四部叢刊》景高麗刊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等外,重點參校了日本所存宮內省宋紹定二年(1229)刻本、日本正中二年(1325)宗澤禪尼刊五山版等海外傳本,幾乎囊括了海內外所存寒山詩的善本。另外對日本所存日人古注本中文字有資參考者,也酌情采入校記,如《首書寒山詩》三卷、日釋交易《寒山子詩集管解》六卷、白隱禪師《寒山詩闡提記聞》、大鼎老人《寒山詩索賾》等。宋代以前的禪宗語錄及相關著述中援引之寒山拾得詩,具有珍貴的校勘價值,也附載于有關詩后。版本搜羅之富,參考文獻范圍之廣,unprecedented,堪稱寒山詩z完整的定本。 在《王梵志詩校注》、《敦煌變文選注》(巴蜀書社,1989年)中,“理校法”的成功運用,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寒山詩注》以版本校勘為主,但也兼用理校,一些懸疑難決的問題也因理校得以渙然冰釋。如《快榜三翼舟》(〇二四)一首末二句:“自非孔丘公,無能相救者。”“孔丘公”三字各本無異文,前人或據字面以為“孔子”,或疑為“浮丘公”之訛。項注引徐靈府《天臺山記》浮丘公接引王子喬事,復考云:“因知曾獲浮丘公接引之王子喬,后任天臺山仙官也。寒山詩‘自非浮丘公’數句,言俗人欲造我家,將迷于‘巖岫深嶂中’,阻于‘云雷竟日下’,若非得仙人浮丘公接引上升,無由至我家也。”(73頁)浮丘公接引王子喬的典故,以及與寒山隱居的天臺山之間的聯系,確證“孔丘公”為“浮丘公”之訛。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對《自聞梁朝日》(一七三)一首中“寶志萬回師,四仙傅大士”的校訂。論者或云“四仙”指華陽真人陶弘景、清虛裴真人、紫陽周真人、桐柏真人王子喬,項楚先生從三個方面舉證質疑,并推測“四仙”應作“泗州”,“在傳寫的過程中,‘泗’字脫落了偏旁成為‘四’,‘州’則錯成了‘仙’,于是造成了這一千古疑案”(460頁)。而“泗州”就是泗州僧伽和尚,亦稱泗州大士、泗州大圣等。泗州僧伽和尚與寶志、萬回、傅大士都是以神異著稱的佛教人物,人們常常將他們相提并論。詩中所云“顯揚一代教,任持如來使。造建僧伽藍,信心歸佛理”,與四人事跡完全吻合。尤其是“造建僧伽藍”與《宋高僧傳》卷一八所記僧伽“建立伽藍”之事,合若符契。陳垣先生說理校法“z高妙者此法,z危險者亦此法”,非通識者不能為之,于此可見一斑。 注釋部分是本書的重點,也是本書的精義所在。寒山詩多用俚俗口語,因此俗語詞的注釋占有很大的比重。這些字面看似平常的語詞,在當時也許婦孺皆曉,但千百年后往往難以索解,正如清人戴震所說:“時之相去千百年之久,視夫地之相隔千百里之遠無以異。昔之婦孺聞而輒曉者,更經學大師轉相講授,而仍留疑義。”(《爾雅文字考序》)因此對于這些字面普通而意義有別的俗語詞,首先要有敏銳的辨識力,其次是準確的求解。在這兩項基本的要求之外,項注更重要的特點是舉證極為豐富。如“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〇四九),項注釋“坐”為“居住”,所引例證有《佛本行集經》、《貞觀政要》、王梵志詩、敦煌本《鷰子賦》、白居易詩、滄浩詩、《宋高僧傳》(134-135頁);再如“才始似出頭,又卻遭沈溺”(二一五),項注釋“出頭”為“脫身”,除了列舉王梵志詩、敦煌本《頻婆娑羅王后宮彩女功德意供養塔生天因緣變》、《祖堂集》、《緇門警訓》、褚人獲《堅瓠集》等例證外,還列舉寒山拾得詩本證四條。例多恕不枚舉。如此充分的舉證,不但在一般古典詩文注釋中非常少見,即使放在專門的語言學著作中,也難有匹敵。 佛教詞語是寒山詩注釋的另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寒山詩注》z為精辟之處。項注特別注意對佛教語詞的語源、本義、喻義及在寒山詩中的確切含義的辨析,以開篇*首“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為例,項注釋“護凈”為“護持凈行”,接著一一舉例辨析“護凈之行,可深可淺”,或指“保持清潔”,或指“遵循佛教儀則,以見虔誠之意”,或謂“護持不食肉之戒”,說明“護凈”包括“身、心護凈”兩個方面。z后指出寒山此詩“強調的是心護凈”(15-16頁)。同樣的例子如指出“甘蔗滓”佛經用以喻老年(46頁),“醍醐”與“石蜜”佛經以喻佛法(66頁),以“皎月”喻心性解脫無礙(137頁),以“無盡燈”喻佛法世代相傳,寒山詩中指“永延生命,長生不死”(148頁),以“三車”(羊車、鹿車、牛車)譬喻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490頁),以“屋舍”喻人身(476頁),以“狗咬枯骨”形容淫欲之事(447頁),凡此等等,對準確理解寒山詩的取材和立意、內涵和外延,都是不可或缺的。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項注對寒山詩所用典故的追根溯源,前引“五郡”、“三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下面再舉佛教典故一例。寒山詩《有樹先林生》(一五五)末句:“皮膚脫落盡,唯有貞實在。”論者或以為是用藥山惟儼的名句“皮膚脫落盡,唯有一真實”(《五燈會元》卷五)。項先生指出,此典其實出自《涅槃經》卷三九:“如大村外有婆羅林,中有一樹,先林而生,足一百年。是時林主灌之以水,隨時修治。其樹陳朽,皮膚枝葉悉皆脫落,唯真實在。如來也爾,所有陳故悉已除滅,唯有一切真實法在。”又見于《雜阿含經》卷三四。經過藥山惟儼等的引用,成為廣為流傳的禪門話頭,與寒山詩有著同一個出典,并非轉手稗販(389頁,又前言15頁)。大量的例子說明,項注總是能在前人所及的知識范圍之外,尋找到寒山詩更早也更貼近的原典。如《琴書須自隨》(〇〇五)三、四兩句“投輦從賢婦,巾車有小兒”,前人釋“賢婦”,或以漢梁鴻孟光的典故,或以老萊子的典故,或未詳其用典,以為寒山家庭生活的寫照,項注指出此用於陵子終事,見于《古列女傳》卷二《楚於陵妻》條。又指出“本詩‘琴書須自隨,祿位用何為’亦是化用於陵子終妻‘左琴右書’一段話的大意而言”(26-27頁)。有時候,因為對一個典故的準確解說,使得全詩豁然貫通,真令人擊節稱快。如下面這首詩: 一味書劍客,三遇圣明君。東守文不賞,西征武不勛。學文兼學武,學武兼學文。今日既老矣,余生不足云。(〇〇七) 人們大多以為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自述詩,其實此詩的關鍵在第二句“三遇圣明君”。“三”字各本或作“二”,項注指出應作“三”。“三遇圣明君”用漢顏駟事,見于《文選》李善注引《漢武故事》:“顏駟,不知何許人,漢文帝時為郎。至武帝,嘗輦過郎署,見駟尨眉皓發,上文曰:‘叟何時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時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會稽都尉。”可見全詩圍繞修武學文反復抒寫,都是以顏駟的典故為機杼的。還有一首前人通常作為寒山自述詩看待的“老病殘年百有余”(一九七),項注認為“百有余”即“百事有余”、“凡百有余”,形容百無聊賴(510頁),并非實指寒山年歲,而今人大多據此考證寒山生平,應引起大家的注意。 《寒山詩注》的特色還表現在大量的名物與習俗注釋中。如《聞道愁難遣》(〇三三)末聯“誰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項注對“席帽”的注釋,先引宋高承《事物紀原》、宋吳處厚《青箱雜記》、清俞樾《茶香室續鈔》及《太平廣記》、唐薛能詩,解釋“席帽”的形制是一種類似笠帽的寬沿帽。復舉例指出“因為席帽有遮陽寬邊,故凡欲自蔽之人,亦往往戴席帽遮頭”。接著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丙編》卷六“唐時席帽,乃舉子所戴”及唐盧仝“戴席帽,騎驢去”詩句,特別指出“云‘戴席帽,騎驢去’者,言其下第而歸也。寒山詩‘誰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二句,所發攄者,亦為屢次下第舉子之愧恧愁腸也”(92頁)。從大量的原始文獻中清理與之相關的記載,不但對一件名物的形制和歷史變異考察清楚,并且將它所蘊含的文化特征揭示出來。類似的例子如96頁釋“彈指”、98頁釋“斗花草”、116頁釋“摘花馬”與“果下馬”、123頁釋天臺山“金闕”與“石橋”、212頁釋“蒜殼”、247頁釋“鎮庫”,以及88頁辨析“泰山治鬼”等等,不勝枚舉。 從上面的舉例中,我們已不難看到,無論是語詞的詮解,還是典故的追尋,歸根結底都源自作者對文獻的精熟。這一點更表現在對寒山詩傳播情況的考察和辨析之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寒山詩作為上堂法語“話頭”在禪門流行情況所作的依次清理,一是對寒山拾得佚詩及誤題寒山拾得詩的考辨。 寒山詩長期流傳于禪宗叢林,晚唐五代以來,禪師上堂示法常引用寒山詩,因此而成為談禪說道的“話頭”。《寒山詩注》將宋元禪宗語錄所記載者,附存于相應的寒山詩后,如63頁附載有關“十年歸不得,忘卻來時道”的十種禪宗語錄,138-143頁附載與“吾心似秋月”相關的禪宗語錄及其它記載二十六條。寒山詩因其所具有的哲理,深受禪門喜愛,成為禪僧參禪的工具,由此清晰可見。這樣的“話頭”有數十則之多,毋庸再舉。關于寒山拾得佚詩及誤題嫁名之作的考辨,項楚先生有《寒山拾得佚詩考》長文進行專門考論(《周紹良先生欣開九秩慶壽文集》,中華書局,1997年),《寒山詩注》收錄宋元刊本寒山詩集不載的寒山佚詩十二首、拾得佚詩六首(其中包括與他人作品互見及后人嫁名之作),輯佚之外,重點在互見和偽托作品的考辨,如《梵志死去來》、《人是黑頭蟲》二首與王梵志詩互見,《井底生紅塵》、《無瞋即是戒》等寒山拾得互見。出自流傳過程中的嫁名之作,典型的如出自獅子峰如如顏丙《勸修凈業文》(宋王日休《龍舒增廣凈土文》卷一二附錄,《大正藏》第四七卷)的三首詩,經考證均為慈受懷深禪師偈頌(804-810頁)。在詩注的正文中,作者還特別關注寒山詩被后人改作的情況,如《禪門諸祖師偈頌》卷一所收龍牙和尚偈頌第九二、九三首,實是寒山《世有多事人》的改作(440頁)。這樣的考證很容易讓我們想到作者在《王梵志詩校注》中,對王梵志詩與釋亡名、寶志、傅大士、法融等偈頌關系的精彩考辨,禪門偈頌的不斷被化用、改作、擬作甚至托名等,是詩歌流傳過程中產生的一個頗為特殊的文學現象,以全面的文獻清理為基礎,將逐步顯示出它的研究價值。 寒山詩貌似通俗而含蘊深厚,所謂“粗言軟語,咸彰至理”(擇是居叢刊本《寒山子詩集》釋可朋跋)。因此,《寒山詩注》在對語詞、典故等做出詳細豐贍的注釋的同時,還特別注意對詩歌立意的闡釋和提示,這一點在詩后按語中表現z為集中。附按“或就全詩內容加以說明,或對某一問題略作考證”(《凡例》),尤以對詩意佛源的闡釋z為精辟,如《我見世間人》(一五九)詩后所附近四頁的按語,首先指出“寒山此詩自‘擇佛燒好香’以下,批判世人無平等心,以相取人,于佛僧見,橫加揀擇,起分別想”的大旨,然后詳考關鍵詩句“羅漢門前乞,趁卻閑和尚”,列舉佛經和中土文獻中關于賓頭盧羅漢被勢利俗人輕侮的故事,以明寒山詩立意所本。按語z后說:“倘知寒山此詩之‘羅漢’即是指賓頭盧圣僧,則此首后半大意,當可確實領會矣。”(414-417頁)附按中引用今人著述z多的是錢鐘書先生《管錐編》和《談藝錄》,在錢文之后,大多再作補充釋證。如《寒山有一宅》(一六九)在引《管錐編》“釋氏更明以貧匱喻心體之凈”一段之后,復論佛典中“虛空”之譬,含義極寬(443頁);又如《欲識生死譬》(一〇〇)引《管錐編》論“冰水之譬”,復補充釋氏“以冰水譬喻眾生與佛性之關系”數例,為寒山詩找到更準確的立意源頭。《寒山詩注》連類而及的廣征博引,使寒山詩的取材立意、思想意蘊、承傳流變,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和闡發,大有《管錐》、《談藝》之風,別處實不多見。 寒山自言其詩“不恨會人稀,只為知音寡”,又說“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讀過項注,方知要真的讀懂寒山,《寒山詩注》這樣的著作是絕不可少的。如果說此書還存有不足或遺憾的話,我認為應該以一個詳細的語詞索引來代替現在書末所附的詩句索引,一是因為寒山詩的詩句索引已有幾種出版,二是語詞索引將大大方便讀者對注釋的利用,更大程度上顯示此書的價值。據說日本學者曾為先前出版的《王梵志詩校注》和《敦煌變文選注》編制了詳盡的語詞索引,當亦出于與我同樣的愿望。2001/6/5

商品評論(4條)
  • 主題:項楚學術文集王梵志詩校注(修訂本)(精)(全2冊)/項楚學術文集

    項楚學術文集王梵志詩校注(修訂本)(精)(全2冊)/項楚學術文集,項楚先生整理,值得推薦

    2025/4/2 11:59:56
  • 主題: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

    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 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 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很好,感謝中圖網,感謝快遞小哥,感謝諸佛菩薩!

    2025/3/18 18:25:15
    讀者:qin***(購買過本書)
  • 主題:王梵志詩校注 前言

    白話詩人王梵志,至今仍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謎。 關於他的身世,晚唐馮翊子(嚴子體)撰桂苑叢談史遺云: 王梵志,衛州黎陽人也。黎陽城東十五里有王德祖者,當隋之時,家有林檎樹,生癭大如斗。經三年,其癭朽爛。德祖見之,乃撤其皮,遂見一孩兒,抱胎而出,因收養之。至七歲能語,問曰:“誰人育我?”及問姓名。德祖具以實告:“因林木而生,曰梵天(後改曰志)我家長育,可姓王也。”作詩諷人,甚有意旨,蓋菩薩示化也。 這顯然是一個神話,它不能當作信史看待,只不過爲王梵志其人平添了一層惝怳迷離的色彩而已。因此,歷來的研究者對王梵志其人有過種種不同的猜測,或以爲是胡僧,或以爲是化俗法師,或以爲是在俗佛人的共稱,或者懐疑其人的實在性,如此等等。這些猜測由於缺乏有力的證據,因而難以令多數學人信服。近年,臺灣著名學者潘重規教授在敦煌王梵志詩新探中,以獨具的慧眼,掃除了籠罩著王梵志故事的神秘氣氛,而斷定它只是記載了一個棄嬰被收養的經過。他説: 據我看來,叢談只是如實敘述:王德祖家園中有一棵林檎樹,生了個斗大的癭,經過三年,樹癭腐爛了,德祖剝開樹皮一看,發現了一個嬰兒,就抱胎兒出來,把他收養成長。到了七歲能説話的時候,就詢問他出生的經過和姓名。王德祖據實告訴他,是從林檎朽癭中抱出來的,並不知他出生的來歷是他王家撫養成長的,所以就叫他王梵文天。至於王梵志的名字,是以後更改的。從記載看來,並沒有絲毫神異的色彩。據我們了解,王德祖只是發現了一個安置在樹癭掩蔽中的嬰兒,抱來撫養成人。他心裏想這個嬰兒定然是被生身父母所遺棄,不過他沒有對王梵天説出他心裹的想法罷了。 接著潘先生又以唐代另一個著名棄兒陸羽的事蹟相印證,使王梵志也是棄兒的論斷合情合理,令人悅服。不過我還是難以拂除心頭的疑雲,因爲在我腦海中浮現出另外一些與王梵志故事類似的神話來。元虞集道園學古錄卷二四高昌王世勳之碑云: 考諸高昌王世家,蓋畏吾而之地有和林山,二水出焉,曰禿忽刺,曰薛靈哥。一夕,有天光降于樹,在兩河之間,國人即而候之,樹生癭若人妊身然。自是光恒見者越九月又十日,而癭裂,得嬰兒五,收養之。其最穉者曰卜古可罕,既壯,遂能有其民人土田,而爲之君長。 下文還提到“傳三十餘君”後,與唐議和親的事,可見這個神話的產生是很久遠的。宋馬純陶朱新錄云: 交州界峒中檳榔木忽生癭,漸大,俄聞其中有啼聲。峒丁因剖視之,得一兒,遂養于家。及長,乃一美婦人,婉若神仙。 這兩處也提到樹癭生嬰的神話,很難設想全都是記載棄嬰的故事。其實,這是少數民族古老的史詩性傳說,這種先民古老傳說的特定模式有許多變種,如呂氏春秋本味所載伊尹生於空桑的神話: 有侁氏女子採桑,得嬰兒於空桑之中,獻之其君。其君令人養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夢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東走,毋顧。’明日,視臼出水,告其鄰,東走十里而顧,其邑盡爲水,身因化爲空桑。”故命之日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 有趣的是,在緯書中記載,孔子也是生於空桑之中。藝文類聚卷八八引春秋孔演圖曰: 孔子母徵在游大冢之陂,睡,夢黑帝使請與己交,語曰:“女乳必於空桑之中。”覺則若感,生丘於空桑之中。 又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載竹王出於大竹的神話亦云: 有竹王者,興於遯水。有一女子浣於水濱,有三節大竹流入女子足間,推之不肯去。聞有兒聲,取持歸,破之,得一男兒。長育,有才武,遂雄夷濮。氏以竹爲姓。捐所破竹於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 友生劉長東見告,宋張敦頤六朝事跡編類卷一一寺院門蔣山太平興國襌寺條記寶誌現形於古木鷹巢事云: 據高僧傳及寶公實錄,公諱寶誌,宋元嘉中現形於東陽郡古木鷹巢中。朱氏婦聞巢中兒啼,遂收育之,因以朱爲姓,乃施宅爲寺焉。 這樣看來,桂苑叢談所載王梵志出生的神話,也只不過是這一古老傳說模式的又一變種,不應該當作歷史的真實看待。

    2025/3/7 10:33:15
    讀者:lih***(購買過本書)
  • 主題:很經典的一本學術著作

    這是項先生的一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和中華書局版兩種不同版本,我都湊齊了!

    2025/3/1 11:39:28
    讀者:zhi***(購買過本書)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 av天天看| 欧美大香a蕉免费 | 免费国产网站 | 国产成人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丰满熟女高潮毛茸茸欧洲视频 | 亚洲视频一区网站 |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电影 | 欧美老妇xxx | 亚色中文| 成年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 色综合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 | a毛片免费观看完整 | 亚洲大片免费观看 |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不卡 | 韩国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 永久天堂网 av手机版 | 久久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 亚洲成 人a影院青久在线观看 | 99久久国内精品成人免费 | ww.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人妻 | 最近2019中文字幕一页二页 | 免费一级视频在线播放 |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 韩国精品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 日日舔夜夜摸 |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 | 桃色综合网| 91aaa免费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玖玖玖在线 | 视频在线h | 日韩成视频在线精品 | 久久精品www人人爽人人 | 中国一级做a爱片免费 | 国产高清区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99re热久久| 久久久久成人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