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下一次將是烈火(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43740
- 條形碼:9787020143740 ; 978-7-02-01437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下一次將是烈火(精裝) 本書特色
《下一次將是烈火》是詹姆斯·鮑德溫影響*為深遠的散文集,全書由兩篇信件組成。*篇《我的地牢在震動》*早刊登于《進步》雜志,是作家在美國黑奴解放運動100周年紀念時給侄子的公開信,講述了非裔美國人如何經歷一代代的不公而幸存,并敦促侄子超越白人對黑人的狹隘定義,追求卓越。 第二篇《十字架之下》*早發表于1963年的《紐約客》,當時正值亞拉巴馬州發動的針對黑人的暴力事件,鮑德溫憑借其對“國家的黑暗現實尖銳劇烈的批判”登上《時代》雜志的封面。作家回憶了自己17歲時遭遇的信仰危機,描述了基督教堂里遍布的偽善和暴力,以及自己和美國黑人穆斯林運動領袖的一次分歧。鮑德溫深刻地指出種族歧視的根本來源于白人對權力的病態迷戀,以及他們面對公義和歷史的虛無與恐懼,號召黑人和白人拋棄黑暗的膚色政治,共同承擔起艱難的歷史責任。
下一次將是烈火(精裝) 內容簡介
《下一次將是烈火》是詹姆斯-鮑德溫影響*為深遠的散文集,全書由兩篇信件組成。*一篇《我的地牢在震動》*早刊登于《進步》雜志,是作家在美國黑奴解放運動100周年紀念時給侄子的公開信,講述了非裔美國人如何經歷一代代的不公而幸存,并敦促侄子超越白人對黑人的狹隘定義,追求很好。 第二篇《十字架之下》*早發表于1963年的《紐約客》,當時正值亞拉巴馬州發動的針對黑人的暴力事件,鮑德溫憑借其對“國家的黑暗現實尖銳劇烈的批判”登上《時代》雜志的封面。作家回憶了自己17歲時遭遇的信仰危機,描述了基督教堂里遍布的偽善和暴力,以及自己和美國黑人穆斯林運動的一次分歧。鮑德溫深刻地指出種族歧視的根本來源于白人對權力的病態迷戀,以及他們面對公義和歷史的虛無與恐懼,號召黑人和白人拋棄黑暗的膚色政治,共同承擔起艱難的歷史責任。
下一次將是烈火(精裝) 目錄
下一次將是烈火(精裝) 作者簡介
詹姆斯•鮑德溫(1924—1987),美國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生于紐約哈萊姆區,童年坎坷,生父有毒癮問題,后母親嫁給牧師大衛·鮑德溫,又生育8個孩子。 1938年,受其嚴苛的繼父的影響,14歲的鮑德溫成為了哈萊姆地區的一名牧師。17歲時,鮑德溫決定脫離教會。19歲生日那天,其繼父去世,當天哈萊姆地區也發生了暴動。 1948年,對美國的種族現實極度失望的鮑德溫選擇移居法國。1953年,鮑德溫出版了帶有很強的自傳色彩的處女作《向蒼天呼吁》。此后的三十年里,他陸續出版了《 土生子札記》《喬萬尼的房間》《另一個國度》《下一次將是烈火》《告訴我火車開走了多久》《如果比爾街會說話》等著名作品。 1957年,鮑德溫回到美國,投入當時如火如荼的黑人解放運動。1987年12月1日, 鮑德溫因肺癌在法國去世。他一生著有六部長篇小說、四部劇本、十幾部散文集、一本童書和一卷詩集。 2016年,哈烏·佩克執導的、以鮑德溫為主人公的紀錄片《我不是你的黑鬼》獲得奧斯卡獎提名。《諾頓美國黑人文學選集》如是評價鮑德溫——“以優美的藝術性,通過將自己個人經歷中最隱秘的部分和國家及世界命運中最廣泛的問題結合起來,刺透了美國種族意識中的歷史性障礙。”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