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點亮靈魂的燈:李漢榮散文精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9143416
- 條形碼:9787309143416 ; 978-7-309-1434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點亮靈魂的燈:李漢榮散文精讀 本書特色
編注者說
黃榮華
為更好地滿足全國中學生朋友的閱讀需要,我們約請了北京、陜西、河南、山東、浙江、江西、廣東、上海等十多個省市的著名中學師生,推薦他們認為*有閱讀價值的讀本,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嶄新的書系——“著名中學師生推薦書系”。這套嶄新的書系體現了編注者的三大構想:
讓中學生朋友們共享同齡人的精神資源。每位中學語文尖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化閱讀,這種個性化閱讀在多數情況下應當是有普遍價值的,因為畢竟大家的年齡相當,閱歷相似,文化背景相同。他們之所以成為語文尖子當然有諸多原因,但他們的個性化閱讀一定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把那些語文尖子的個性化閱讀且具有普遍意義的著作,讓語文尖子們自己向同齡人推薦,說出自己閱讀的意義或方法,應當對絕大多數中學生朋友是有益的。 編注者說
黃榮華
為更好地滿足全國中學生朋友的閱讀需要,我們約請了北京、陜西、河南、山東、浙江、江西、廣東、上海等十多個省市的著名中學師生,推薦他們認為*有閱讀價值的讀本,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嶄新的書系——“著名中學師生推薦書系”。這套嶄新的書系體現了編注者的三大構想:
讓中學生朋友們共享同齡人的精神資源。每位中學語文尖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化閱讀,這種個性化閱讀在多數情況下應當是有普遍價值的,因為畢竟大家的年齡相當,閱歷相似,文化背景相同。他們之所以成為語文尖子當然有諸多原因,但他們的個性化閱讀一定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把那些語文尖子的個性化閱讀且具有普遍意義的著作,讓語文尖子們自己向同齡人推薦,說出自己閱讀的意義或方法,應當對絕大多數中學生朋友是有益的。
增加同學們的情感和思想積累。這就先要說到“應試”教育了——無論是現代文閱讀,還是古詩詞鑒賞,或是文言文理解,作文就更不用說了,沒有真情分辨與把握,沒有思想綜合與揭示,考生*多只能拿到*基礎的分數。因此,要想在語文考試中拿到高分,就必須注重情感與思想的積累……其實,一位真正的讀書者,是永遠把情感與思想歷練放在*位的。這樣的讀書者不僅可使自己成為有情味的人,有思辨力的人,而且永不會被迷惑,應付各種各樣的考試就更不在話下。
倡導一種語文觀念。語文學習的重要目的是協調學習者與社會的關系。就中學生而言,如何與同學、朋友交往,與家長交心,與老師交流,與陌生人相待,是一門重要的課業,但今天的教育基本忽略了這一課業。我們在這套叢書的編輯、評點中,也期待在這方面有所作為。應試能力也是一種與社會的協調能力。如果我們能把眼光放遠點,我們就能看到,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無數次的大大小小的應試。一個沒有應試能力的人是不能容于社會的。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把應試妖魔化了。這不能怪應試本身,而應責怪社會對應試的理解過于偏狹,對中學生應試的操作過于單一。我們衷心期待,閱讀這套叢書的同學能獲益,哪怕從*基本的應試上獲益。
上述三大構想正是我們編注這套嶄新的“著名中學師生推薦書系”的理由,但這套書系的編注還有一個重要理由,那就是關注現代意義上的中國人的建設。
大家都知道,中國社會進入現代的標志性事件是五四運動。隨著“德先生”與“賽先生”的到來,中國人逐步由近代走向現代。在走向現代的進程中,現代文學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現代散文的創作、流傳與閱讀,則成為了人們走向現代的*輕便的精神武器。
非常遺憾的是,當下中學生的閱讀離現代經典作家的經典之作越來越遠了。
這是不是意味著現代中學生不需要這樣的閱讀?顯然不是!事實是,21世紀的中國人依舊面臨著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重要問題。從整體上看,今天中國人的民主意識與科學意識依舊相當淡薄,不少人的頭腦中甚至還有相當濃厚的傳統痼疾。這也構成了中國人現實的生存環境。因此,中學生閱讀那些體現強烈時代精神、引領民族走向現代世界的現當代經典散文,就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正是從這一宏大的主題出發,我們期待這套“著名中學師生推薦書系”在參與現代中國人的建設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魯迅、胡適、林語堂、豐子愷、朱自清,當看到這一系列現代著名作家的名字時,我們的腦海中即刻浮現出一系列個性極其鮮明的現代中國人形象。魯迅的沉重、深刻與靈魂拷問,胡適的輕巧、寬容與溫情相待,林語堂的性靈、灑脫與幽默,豐子愷的從容、優雅與仁愛,朱自清的恬淡、醇厚與執著,每一位都有著極大的人格魅力,他們的思想與文采,他們的為人與為文,他們無論是作為現代作家,還是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人,都值得21世紀的中國人去解讀,并在解讀中找到前進的*方式。我們更期待讀者在這一系列作家作品的閱讀中,集眾人之“精氣神”,把自己鑄造成為嶄新的現代人。
王蒙、賈平凹、余光中、梁衡、夏堅勇、李元洛,當看到這一系列當代作家的名字時,我們的腦海中也即刻浮現出一系列個性極其鮮明的當代中國人形象。他們的作品中表現出來的智慧人生、醇厚人生、詩性人生,都有著極大的感染力。他們作為當代散文創作的大家、名家,其作品都達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某種高度,因此值得人們去解讀,并在解讀中找到前行時必要的憑藉。
本書系包括:《朝花夕拾——魯迅散文精讀》、《墳——魯迅雜文精讀》、《人生有何意義——胡適散文精讀》、《秋天的況味——林語堂散文精讀》、《藝術三昧——豐子愷散文精讀》、《孤獨地走向未來——賈平凹散文精讀》、《湮沒的輝煌》、《把欄桿拍遍》、《悵望千秋》、《宋詞之旅》、《寂寞圣哲》、《古典幽夢》、《夾縫中的歷史》、《尋找靈魂的棲息地——朱自清散文精讀》、《我來過,我愛過——余光中詩文精讀》、《遙遠的村莊——劉亮程散文精讀》、《穿越唐詩宋詞》、《人人皆可為國王——梁衡散文精讀》、《絕唱千秋——穿越元曲絕句》、《點亮靈魂的燈》等。
點亮靈魂的燈:李漢榮散文精讀 內容簡介
這套嶄新的書系體現了編注者的三大構想: 讓中學生朋友們共享同齡人的精神資源。每位中學語文尖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化閱讀,這種個性化閱讀在多數情況下應當是有普遍價值的,因為畢竟大家的年齡相當,閱歷相似,文化背景相同。他們之所以成為語文尖子當然有諸多原因,但他們的個性化閱讀一定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把那些語文尖子的個性化閱讀且具有普遍意義的著作,讓語文尖子們自己向同齡人推薦,說出自己閱讀的意義或方法,應當對絕大多數中學生朋友是有益的。
點亮靈魂的燈:李漢榮散文精讀 目錄
——讀李漢榮散文集《點亮靈魂的燈》
劉姝睿(上海市北郊高級中學教師)
詩意——詩畫語言,流淌性靈
李漢榮的散文很早便溫暖著我們,其中《山中訪友》、《外婆的手紋》分別入選上海市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下冊和八年級下冊,初中的孩子的心早已被文中的淳樸真情撫育著,而這“真”離不了作者文筆的詩情畫意——如詩一般蘊藏真情和哲理,如畫一般寫進造化與人心。朱世卿在《法性自然論》中說:“人為生*靈,膺自然之秀氣。”詩畫語言中滲透的何嘗不是性靈之心。裴子野在《劉虬碑》中提及性靈者“受山川之英靈,有清明之淑性。”我依然清晰地記得作者說過:“我這半生里見過的各種生命,恐怕已經成千上萬了。在這成千上萬的生命里,留在記憶里的,或者說在記憶里藏得*深的,還是那些與我交換過目光的生命。”作者的文字里處處是作者敏銳的心,讀他的文字便是聽音,便是覽畫,更是讀心,讀一本封存在現代都市的美麗鄉村童話。
靈境——跨越時空,召喚溫情
都市的童話并不少見,但作者跨越時空的想象力并不多見。《唐朝的牛》、《鳥是懂得美感的》、《萬物都是發明家》、《目光》等,使讀者讀著書中奇思妙想,心門會情不自禁地打開,只想著伸出雙手趕緊去擁抱那靈動的智慧,這該是經歷了多少次黑夜的沉淀才孕育出來的理趣和溫情!作者說過:“每次寫作,我總是打開窗子,眺望一會兒朦朧的遠山,如果恰逢一聲鳥叫,我的詩文便有了清脆生動的開頭;如果在夜晚寫作,我就先在空曠寧靜的地方,仰望頭頂的星空,聆聽銀河無聲的波濤,宇宙無窮的黑暗和光芒滔滔地向我的內心傾瀉,我靜靜地呼吸著那從無限里彌漫而來的浩大氣息,然后,我開始訴說,向心靈訴說,向人群訴說,向時間和萬物訴說。”如他所言,作者每次孕育文字與其說是從自然中汲取點燃靈魂的火焰,不如說是萬物和宇宙借著作者的筆給眾生講述,是“造化鐘神秀”借著作者的語言召喚蒼生、傳遞溫情;是我們頭頂的蒼穹將內心瀉進作者的目光,叫他去看、叫他去想、叫他去說。不信,你湊近他的文字聽一聽:“語言被心中的激情和宇宙的浩氣激活,語言行走和飛翔起來。語言有了只有在這個時刻才有的動人表情和語調,就這樣,我的心,在語言的原野上走向遠處和深處。每當這個時候,我感到,萬物和宇宙都參與了語言的運動。”我想,作者這次心靈之旅該是美美的、幸福的吧!
幸福——窮盡蒼野,收回本心
一本書,讀懂了幸福不難,讀出了幸福不易。而這本書,都給我們了。李漢榮先生坦言:“我們的一代代先人們,幾千年就是過著這種低碳高質量、綠色、環保的慢生活,單純而又非常豐富的生活,樸素生活,詩意生活,耕讀生活,靈性生活,才創造了那樣博大精深、高尚優美的文化,也才為我們保存了一片青山綠水、白云碧天的好國土,今天,我們還懂得那種有意境的生活嗎?我們還會過那種生活嗎?我們還有資格過那種生活嗎?”“那種生活”便是幸福,“幸福”便是“有意境、有深度、有益于世道人心,也有益于自然萬物,真正能夠安妥人心”的生活狀態。
然而現實中,“滿面塵灰煙火色”的勞苦大眾無暇顧及;“歌臺暖響,春光融融”的不可一世者無心顧及;更有扛著“快速發展”大旗的吆喝者蒙住自己和眾人的眼削碎了過上幸福生活的資格證。我們,離幸福的故鄉越來越遠。遠到,聽不見母親的善言,看不出母親的苦惱。甚至,有朝一日,模糊了回鄉的路。
感謝這本散文集帶著我們“轉身”,在幸福的故鄉消失的前夜去拜訪“我們的祖先”,“沿著河流行走”,聆聽河流的秘密,敞開雨后的大自然,登上雪山,撫摸明月,“點亮靈魂的燈”。
因為,心只有回復靈性才得了命,人只有窮盡山野方尋著了根。當我跟著作者的筆在一條條河流邊行走時,不由得幸福起來,原來這里有簡,有蘇童,有豐子愷,有袁枚,有“人為動物,唯物之靈”的心物感應。無論是河邊、星空下、山巔,還是一根火柴、一頭牛、一個垃圾堆旁,我們都能發現人的自然本性、生命意識激發出的靈妙的創造力!
幸福著,心不再虛空;幸福著,心不再沉重;幸福著,心不再孤獨;幸福著,心回來了!
我們幸運著,在這本散文集里回到了生命的高處。更重要的是,我們當坦然于生命的回歸是個過程,不必將“高貴”放在眼前去苦追,每顆靈魂都是獨特的,有獨特的靈動和獨特的生存土壤,回歸與否也當有個體差異性,只是,別忘掉“高貴”,更別漠視“高貴”,即便終身無法回歸,也要做個會流淚而不是冷漠甚而只會呲笑生命的看客。
目錄
**單元 尋根
目光
轉身
停靠點
品茶
一個畫家的畫室
槐樹記
不舍
第二單元 我們的祖先
一個古老村莊消失的前夜
父親的鞋子
舊家具
對中醫的一知半解
唐朝的牛
感念祖先
第三單元 你看見自然了嗎
梨樹灣
你看見自然了嗎
牛的寫意
萬物都是發明家
鳥是懂得美感的
無雪的冬天是寂寞的
雪天,有所思
遠山的雪
雪界
第四單元 沿河流行走
慢速流淌的河
絕密事件
野河
跳魚潭
嫩江
洗衣石
棒槌
我身上的體溫被誰帶到哪里去了
河床
第五單元 點亮靈魂的燈
生病
對一個垃圾堆的觀察
對一張紙幣的簡單研究
誰在審美
點亮靈魂的燈
心中的月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