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體系抗震性能及設計方法/薛建陽等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624790
- 條形碼:9787111624790 ; 978-7-111-6247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體系抗震性能及設計方法/薛建陽等 本書特色
本書系統地研究和闡述了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體系的抗震性能、結構構造與相關設計方法。全書共分11章,主要內容包括緒論、傳統風格建筑鋼轉換柱連接抗震性能試驗及理論研究、傳統風格建筑鋼轉換柱連接受力特性研究、傳統風格建筑帶斗栱檐柱節點抗震性能試驗、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雙梁柱節點抗震性能試驗、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雙梁柱節點抗剪承載力分析、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新型阻尼節點動力加載試驗、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新型阻尼節點性能分析及設計建議、傳統風格建筑鋼框架結構擬動力試驗研究、傳統風格建筑鋼框架結構低周往復加載試驗研究,以及傳統風格建筑鋼框架結構體系基于位移的抗震設計。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師、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參考,也可供從事鋼結構、古建筑、結構抗震及減震控制工作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體系抗震性能及設計方法/薛建陽等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地研究和闡述了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體系的抗震性能、結構構造與相關設計方法。全書共分11章,主要內容包括緒論、傳統風格建筑鋼轉換柱連接抗震性能試驗及理論研究、傳統風格建筑鋼轉換柱連接受力特性研究、傳統風格建筑帶斗栱檐柱節點抗震性能試驗、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雙梁柱節點抗震性能試驗、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雙梁柱節點抗剪承載力分析、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新型阻尼節點動力加載試驗、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新型阻尼節點性能分析及設計建議、傳統風格建筑鋼框架結構擬動力試驗研究、傳統風格建筑鋼框架結構低周往復加載試驗研究,以及傳統風格建筑鋼框架結構體系基于位移的抗震設計。本書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師、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參考,也可供從事鋼結構、古建筑、結構抗震及減震控制工作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體系抗震性能及設計方法/薛建陽等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研究背景及意義1
111傳統風格建筑與古建筑的區別1
112傳統風格建筑的形成與發展2
113傳統風格建筑細部連接的構造2
114傳統風格建筑鋼節點的營造特點3
115傳統風格建筑鋼框架的表現形式4
12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5
121傳統風格建筑的研究現狀5
122轉換柱連接及異形節點的研究現狀7
123結構減震及阻尼節點的研究現狀9
13本書的主要研究工作10
131傳統風格建筑鋼轉換柱連接抗震性能研究10
132傳統風格建筑節點抗震性能及減震研究10
133傳統風格建筑鋼框架結構抗震性能研究11
134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體系性能化設計及其建議11
第2章傳統風格建筑鋼轉換柱連接抗震性能試驗及理論研究12
21引言12
22試驗概況12
221試件設計12
222試件制作及材料性能13
223加載裝置及方案15
224量測方案15
23試驗現象16
231加載過程16
232破壞模式17
24主要試驗結果18
241滯回曲線18
242特征荷載19
243特征位移及延性19
244剛度退化19
245耗能性能20
246應變分布21
25考慮損傷效應的恢復力模型21
251骨架曲線22
252彈性段理論計算22
253塑性段理論計算24
254骨架曲線對比25
255雙參數損傷效應26
256恢復力模型28
26本章小結29
第3章傳統風格建筑鋼轉換柱連接受力特性研究31
31概述31
32模型建立31
321材料本構模型31
322單元類型選取及網格劃分32
323邊界條件及加載方式32
324影響因素33
33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對比分析33
331極限變形33
332滯回曲線34
333骨架曲線35
34鋼材斷裂研究37
341應力分析37
342等效塑性應變39
343母材斷裂分析40
35本章小結41
第4章傳統風格建筑帶斗栱檐柱節點抗震性能試驗43
41試驗概況43
411試驗目的43
412試件設計及制作43
413試件加載及測點布置49
42試驗過程52
43破壞形態分析58
44試驗結果59
441滯回曲線59
442骨架曲線60
443極限承載力和位移61
444延性62
445耗能性能63
446強度退化65
447剛度退化66
448節點區應變分析67
45本章小結69
第5章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雙梁柱節點抗震性能試驗70
51試件的設計及制作70
511試件設計70
512試件制作76
513材性試驗76
52測量方法及加載方案76
521測量方法76
522加載裝置79
523加載制度79
53試驗過程81
531加載破壞過程81
532核心區應變87
533破壞模式90
54試驗結果分析91
541滯回曲線91
542骨架曲線93
543變形能力93
544耗能能力95
545剛度退化95
546強度衰減96
547核心區剪切應變97
55本章小結98
第6章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雙梁柱節點抗剪承載力分析100
61受力分析模型100
62下核心區抗剪承載力計算102
621節點域受力模型102
622下核心區斜截面抗剪承載力計算103
63驗證分析106
631公式計算值和試驗值對比106
632公式計算值和有限元計算值對比107
64本章小結107
第7章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新型阻尼節點動力加載試驗109
71試驗目的109
72試件的設計及制作110
721無控節點試件設計110
722阻尼器和有控試件設計110
723試件制作114
724材性試驗114
725試驗裝置和加載制度114
726試驗量測內容及測點布置120
73試驗過程描述120
74應變分析127
75破壞模式分析129
76試驗結果分析129
761滯回曲線129
762骨架曲線133
763變形能力133
764耗能分析135
765強度衰減137
766剛度退化138
77本章小結139
第8章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新型阻尼節點性能分析及設計建議141
81有限元模型的建立141
811材料的本構模型141
812單元類型和網格劃分142
813接觸關系和分析步設置142
814雙梁連接器和阻尼器的模擬143
82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的對比分析144
821破壞模式分析144
822滯回曲線145
823骨架曲線149
824阻尼器阻尼力位移滯回曲線152
83有限元參數分析154
831柱軸壓比154
832阻尼系數159
833阻尼器長度162
834阻尼器安裝角度169
84設計建議176
85本章小結178
第9章傳統風格建筑鋼框架結構擬動力試驗研究179
91引言179
92模型設計與制作180
921模型設計180
922試件制作183
923相似關系183
924模型材料性能184
93試驗方法和測試內容185
931試驗方法原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