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天地人和:可持續新城建設指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709541
- 條形碼:9787517709541 ; 978-7-5177-095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地人和:可持續新城建設指引 本書特色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隨著全球性氣候問題的突出、人類生態意識的提升以及對可持續性發展目標的追求,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可持續新城建設成為國家和各地方提倡與追求的必然選擇。同時,我國在城鎮化過程中也存在著思想認識不明確、發展理念不強、缺乏特色、產業支撐不夠等諸多問題,這也促使人們從理論和方法上提出和探求新的發展思路和方法。基于以上需求,本書作者結合多年研究實踐、并組織團隊開展長期調研,對可持續新城發展的典型問題進行梳理,分領域研究,提出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與意見。本書共計十章,包括城市發展的相關理論與趨勢,可持續新城規劃與建設理念內涵,可持續新城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可持續新城空間布局及案例分析,可持續新城產業發展、管理與案例分析,可持續社區建設,可持續交通、可持續基礎設施如能源、供排水、固體廢棄物處理、防災減災、可持續文化等方面,可持續新城投融資問題以及法規政策等可持續新城建設實施保障等有關內容。
天地人和:可持續新城建設指引 內容簡介
本書共計十章, 包括城市發展的相關理論與趨勢, 可持續新城規劃與建設理念, 可持續新城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 可持續新城空間布局, 可持續新城產業發展、管理與案例分析, 可持續社區, 可持續交通、可持續基礎設施、可持續新城投融資等有關內容。
天地人和:可持續新城建設指引 目錄
**章 城市發展理論與趨勢
一、城市的起源與功能…………………………………………………2
(一)城市的起源 …………………………………………………………3
(二)城市的功能 …………………………………………………………4
(三)近現代城市的基本特征 ……………………………………………7
(四)城市產生的動因 ………………………………………………… 10
二、城市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13
(一)從全球城市化進程看城市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 …………… 13
(二)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 16
三、城市發展理論演變與未來趨勢………………………………… 21
(一)傳統城市發展理論 ……………………………………………… 21
(二)城市發展的新理念 ……………………………………………… 26
(三)城市發展趨勢 …………………………………………………… 32
第二章 可持續新城規劃與建設理念
一、我國新城新區發展概況及歷程………………………………… 40
二、可持續新城的概念內涵和規劃建設基本要求………………… 49
(一)可持續新城的概念和內涵 ……………………………………… 49
(二)可持續新城規劃建設理念 ……………………………………… 52
三、可持續新城規劃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實施保障………………… 60
(一)可持續新城規劃建設的主要內容 ……………………………… 60
(二)可持續新城規劃建設的實施保障 ……………………………… 64
四、可持續新城規劃建設指標體系………………………………… 65
(一)指標體系框架 …………………………………………………… 65
(二)指標體系的管理與應用 ………………………………………… 70
五、可持續新城規劃建設實踐……………………………………… 72
(一)國外可持續新城規劃建設 ……………………………………… 72
(二)國內可持續新城建設 …………………………………………… 80
(三)經驗總結 ………………………………………………………… 98
第三章 可持續新城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
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的理論內涵及意義…………………… 104
(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的理論內涵 ………………………………104
(二)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對可持續新城規劃建設的意義 …………106
二、可持續新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測度………………………… 108
(一)氣候適宜性評價和氣候風險評估 ………………………………108
(二)土地資源承載力評價 ……………………………………………112
(三)水資源承載力評價 ………………………………………………115
(四)環境容量評價 ……………………………………………………118
(五)能源保障能力評價 ………………………………………………124
(六)區位條件評價 ……………………………………………………126
(七)綜合評價 …………………………………………………………127
三、案例分析:四川天府新區水資源承載力評價……………… 129
(一)水資源總量 ………………………………………………………129
(二)水資源可利用量 …………………………………………………130
(三)需水量預測 ………………………………………………………130
(四)供水量分析 ………………………………………………………131
(五)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132
(六)水資源承載力評價結論 …………………………………………133
第四章 可持續新城空間布局
一、空間布局與新城可持續發展………………………………… 136
二、新城總體規劃與空間布局…………………………………… 137
(一)合理確定新城規模和空間結構 …………………………………138
(二)劃定生態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 …………………………………141
(三)堅持公交優先的交通規劃布局策略 ……………………………142
(四)堅持功能混合的土地規劃利用策略 ……………………………144
(五)歷史遺產保護和棕地空間再利用 ………………………………145
三、新城詳細規劃設計與空間布局……………………………… 147
(一)地塊開發 …………………………………………………………148
(二)公共服務配套 ……………………………………………………153
四、案例分析:云南昆明呈貢新區……………………………… 158
(一)建設背景與現狀問題 ……………………………………………158
(二)規劃設計原則 ……………………………………………………160
(三)規劃設計技術要點 ………………………………………………161
(四)具體規劃設計方案 ………………………………………………165
第五章 可持續新城產業發展
一、產業發展與城鎮化…………………………………………… 170
(一)城市產業發展趨勢 ………………………………………………171
(二)城市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 ………………………………174
二、可持續新城產業管理………………………………………… 176
(一)可持續新城對產業發展的要求 …………………………………176
(二)產業準入標準 ……………………………………………………178
(三)產業選擇流程 ……………………………………………………182
三、新城產業發展導向 ………………………………………… 183
(一)優化產業結構 ……………………………………………………184
(二)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185
(三)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 ……………………………………………187
(四)產業低碳化發展 …………………………………………………189
(五)產業園區循環化 …………………………………………………191
四、案例分析:美國爾灣市和中國蘇州工業園………………… 193
(一)美國爾灣市產業可持續發展 ……………………………………193
(二)中國蘇州工業園區產業可持續發展 ……………………………196
(三)對可持續新城產業發展的啟示 …………………………………200
第六章 可持續社區
一、可持續社區概述……………………………………………… 204
(一)可持續社區的源起 ………………………………………………204
(二)可持續社區的內涵 ………………………………………………206
(三)可持續社區建設的國際經驗 ……………………………………209
(四)國際可持續社區評價標準體系 …………………………………211
二、可持續社區建設的原則及指標體系………………………… 215
(一)可持續社區在可持續新城建設中應遵循的原則 ………………215
(二)可持續社區建設指標體系 ………………………………………216
三、可持續社區建設的重點領域………………………………… 219
(一)可持續建筑 ………………………………………………………219
(二)可持續社區交通基礎設施 ………………………………………224
(三)可持續社區能源利用 ……………………………………………226
(四)水資源利用 ………………………………………………………228
(五)固體廢棄物處理 …………………………………………………229
(六)可持續生活設施 …………………………………………………230
(七)社區生態環境 ……………………………………………………232
四、可持續社區運營管理………………………………………… 233
(一)可持續物業管理 …………………………………………………233
(二)智慧管理 …………………………………………………………234
五、可持續生活方式……………………………………………… 235
(一)可持續文化 ………………………………………………………236
(二)可持續服務 ………………………………………………………237
(三)綠色裝修 …………………………………………………………238
六、案例分析:江蘇蘇州吳郡社區……………………………… 239
第七章 可持續交通
一、可持續交通概述……………………………………………… 254
(一)可持續交通的內涵 ………………………………………………254
(二)可持續交通發展目標 ……………………………………………255
二、可持續交通規劃……………………………………………… 259
(一)道路網絡 …………………………………………………………259
(二)公共交通 …………………………………………………………262
(三)步行與自行車系統 ………………………………………………264
(四)機動車停車配建 …………………………………………………265
三、可持續交通管理……………………………………………… 266
(一)控制私家車不合理使用 …………………………………………266
(二)加強停車收費管理 ………………………………………………267
(三)控制私家車保有量過快增長 ……………………………………268
四、可持續交通工具……………………………………………… 268
(一)鼓勵購買新能源汽車 ……………………………………………269
(二)為新能源汽車使用提供便利 ……………………………………272
(三)加強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 …………………………………274
五、案例分析……………………………………………………… 275
(一)倫敦的可持續交通發展 …………………………………………275
(二)哥本哈根可持續交通發展 ………………………………………286
(三)重慶悅來新城可持續交通發展 …………………………………293
第八章 可持續基礎設施
一、可持續基礎設施概述………………………………………… 310
(一)構建可持續基礎設施的原則 ……………………………………310
(二)新城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311
二、能源基礎設施………………………………………………… 313
(一)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供應體系 …………………………………313
(二)電力基礎設施 ……………………………………………………314
(三)燃氣設施 …………………………………………………………315
(四)供熱設施 …………………………………………………………316
(五)能源互聯網 ………………………………………………………317
三、供排水基礎設施……………………………………………… 318
(一)城市水源支撐與保障 ……………………………………………319
(二)城市污水收集與處理設施 ………………………………………320
(三)城市雨洪管理與資源化利用 ……………………………………322
四、固體廢棄物處置設施………………………………………… 324
(一)垃圾源頭控制 ……………………………………………………324
(二)垃圾收運設施 ……………………………………………………325
(三)垃圾處理設施 ……………………………………………………326
五、防災減災設施………………………………………………… 327
(一)災害監測預警平臺 ………………………………………………327
(二)綜合防災減災設施 ………………………………………………328
(三)事故應急指揮系統 ………………………………………………330
六、可持續文化設施……………………………………………… 330
(一)文化空間設施 ……………………………………………………331
(二)標識設施 …………………………………………………………332
(三)文化宣傳 …………………………………………………………332
七、智能化管理系統……………………………………………… 333
八、案例分析……………………………………………………… 335
(一) 荷蘭阿爾梅勒新城雨洪應對體系 ………………………………335
(二)瑞典哈馬碧湖城的環保設施 ……………………………………336
第九章 可持續新城投融資
一、可持續新城投融資概述……………………………………… 342
(一)投融資的概念和理論 ……………………………………………342
(二)可持續新城建設項目的類型 ……………………………………346
(三)可持續新城建設投融資的特點 …………………………………348
(四)可持續新城投融資現狀和問題 …………………………………350
二、已有可持續發展項目投融資政策工具……………………… 353
三、可持續新城建設投融資可選模式…………………………… 360
(一)傳統可持續發展項目與可持續新城建設的區別 ………………360
(二)可持續新城建設投融資可選工具 ………………………………361
四、新城建設投融資保障體系…………………………………… 366
(一)拓展可持續新城建設投融資渠道 ………………………………366
(二)構建符合新城特點的綠色金融體系 ……………………………367
(三)鼓勵商業銀行開展可持續新城建設信貸業務 …………………367
(四)鼓勵民營企業、私募基金和保險機構參與可持續新城建設 … 368
(五)建立可持續新城建設投融資監管機制 …………………………368
五、案例分析……………………………………………………… 369
(一)廣東珠海市低碳投融資案例 ……………………………………369
(二)廣西柳州低碳城市投融資案例 …………………………………371
第十章 實施保障
一、法規標準……………………………………………………… 374
(一)法規體系 …………………………………………………………374
(二)標準和評估體系 …………………………………………………376
(三)規劃體系 …………………………………………………………377
二、政策體系……………………………………………………… 379
(一) 土地政策 …………………………………………………………379
(二) 財稅政策 …………………………………………………………380
(三) 投融資政策 ………………………………………………………381
(四) 綠色低碳消費政策 ………………………………………………382
三、管理運營……………………………………………………… 382
( 一) 設立扁平化的可持續新城管理機制 ……………………………383
( 二) 構建可持續新城高效管理平臺 …………………………………383
( 三) 創新城市管理運行機制和手段 …………………………………383
( 四) 加強交流合作 ……………………………………………………384
后 記……………………………………………………………… 386
天地人和:可持續新城建設指引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為田成川等人,其中田成川負責整個稿子的統稿等工作,管理學博士,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高級訪問學者,北京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長期從事經濟發展戰略、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研究和國際合作、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等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