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傳統道家經典的現代闡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38455
- 條形碼:9787520338455 ; 978-7-5203-384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傳統道家經典的現代闡釋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道家經典的現代闡釋》收錄近三十篇文章,包括張兆民的《老子政治哲學思想解析》、郭武的《元代凈明道與朱、陸之學關系略論》、王顥的《王陽明良知之學大意》等,集中于對道家及道教經典的解讀,對道家思想及其現代價值的闡發。
中國傳統道家經典的現代闡釋 目錄
道如何生一——《道德經·道生一章》詮釋/謝增虎
《老子》“道法自然”之真義/高秀昌
《老子》三十八章論禮疏解/梅珍生
老子《道德經》“有”“無”解/馬超
“吾喪我”與“莊周夢蝶”——從《齊物論》看莊子對“我是誰”的終極追問/謝青松趙娟
老莊思想文化
老子智慧三論/謝青松
《道德經》養生思想述要/王顥
道家人生哲學之要義/趙娟謝青松
老子政治哲學思想解析/張兆民
試論老子“道恒無欲”的財富道德/胡發貴
莊子自由觀研究綜述/李廣良
即“逍遙”而“坐忘”——論莊子《逍遙游》的自我覺證之道/馬超
齋心、中道與幸福:論莊子的人生哲學——比較哲學視域下的《人間世》篇詮釋/王海東
人生的圓融與和諧——論《莊子·應帝王》的生命實踐/邵然孟亞凡
論《莊子·應帝王》的道家人世思想/王顥
論莊子美學體系/張國慶
道教經典思想闡釋
《黃帝四經》之“稱經”析論/王偉凱
論《太平經合校》乙部中人的養成與價值/龔千容
試析《太上感應篇》中的慈善觀念/陳碧芬
道教科儀在云南的傳承與演變/蕭霽虹呂師
道家思想與其他
“尊道貴德”之學和一種新解讀——《老子<道德經>新編》序/方克立
元代凈明道與朱、陸之學關系略論/郭武
《莊子》寓言與現代思想/韓敬
讀《莊子》悟莊子之道/唐嘉榮
“不與物遷”與“物不遷”——莊子與僧肇的物論淺析/熊馥譯
儒道互補的心理結構和實踐路徑/劉林
其他
王陽明良知之學大意/王顥
《文心雕龍》“神思”義發覆/楊園
在帝王家訓中追尋治理之道——《帝范》及其現代價值/張升
張英家訓思想淵源探析/李雪
“天人合一”中探尋生態與生存智慧/姚天祥
后記道德經>
中國傳統道家經典的現代闡釋 節選
《中國傳統道家經典的現代闡釋》: (一)追求無欲 不太解釋是老子的一大風格,所以學習老子必須一廂情愿地去吸收。當老子說“欲無欲”,他說的是一種有待學者去實踐的精神旅程。也許有人提出:“對無欲的欲望,這本身是不是也是欲望呢?是不是存在邏輯矛盾呢?”對于這類頭腦制造的問題,老子是不回答的。老子有著濃厚的務實精神,語言可謂極其機智巧妙,但是毫無現代哲學里空洞思辨的毛病。在追求無欲這個方面,老子指出人類的意識上升之路。除了極個別圣人,人類無法擺脫活動,人類現象必定是某種活動的現象。所有人類活動可以分為兩種努力的方向。一種是平面活動,也就是追求欲望的活動,即不斷實現舊欲望,同時不斷產生新欲望的強迫性活動。另一個是上升活動,即追求無欲的活動,它是通過“有為”,*終導致“無為”的努力,也可以說是從“努力行動”到“自動發生”的蛻變。人如果從生到死都沒有產生對無欲的欲望,也沒有進行上升活動的努力,那么這個人就不可能擺脫欲望的掌控,不可能到達無為的自然狀態。所以對無欲的欲望,固然也是一種欲望,但不得不說它是*為可貴的一種欲望。同時,它也是一個人生命通向自由和覺醒的偉大轉折點。 (二)儉樸生活 老子反對奢侈,高度推崇儉樸。實際上外在的奢侈足以反映一個人內心的貧乏,不僅如此,奢侈浪費還容易造成身體和心理的疾病,乃至誨淫誨盜,構成災難。儉樸的生活也比較安靜,和修道的人生相適應。如果處于奢靡的生活條件,不但維護起來非常操心費力,其本身也花樣繁多、異常折騰。庸俗之人的想法是,任何人事物都是越多越好。但實際情況是,不論什么樣的好東西都應該適可而止,否則過度成災。如能安于儉樸生活,就能夠逐漸體會到平常清閑的樂趣。在飲食方面,膏腴酒肉太多必定造成亞健康,乃至疾病,縮短壽限。而五谷雜糧、白菜蘿卜之類尋常食品,能夠帶來健康和長壽。根據美國康奈爾大學柯林·坎貝爾教授的《中國健康調查報告》顯示,過度肉蛋奶的攝人是癌癥、心臟病和糖尿病等嚴重影響人類壽命的重大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他說“動物性食物攝入*多的人,慢性病*多。即使攝人的動物性蛋白的量相對比較少,也會造成不良的后果,而那些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人群身體*健康,容易避免慢性疾病的發生……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可以通過健康的膳食而發生逆轉。……已經證明能夠逆轉或預防這些疾病的膳食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①我的祖父母生活在窮鄉僻壤,飲食起居皆非常儉樸,于是都得到高壽。在我的記憶里,他們一年里很少吃到肉食,即使吃到肉食的時候,也只不過是燴在菜里面的很少幾塊。不僅如此,儉樸生活還能塑造人們樂觀、知足、和氣等心態和品格,而這些精神要素對于長遠的健康,對于長壽,都是必不可少的。相反,奢侈的行為必然增強人的貪欲,令人貪得無厭,得隴望蜀,行險僥幸,自取滅亡。 ……
中國傳統道家經典的現代闡釋 作者簡介
謝青松,哲學博士,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所長。主要社會兼職有云南大學哲學系倫理學專業碩士生導師、云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云南省第十二屆人大法治委員會及常委會法治工作委員會立法咨詢專家等。謝青松的專業為倫理學,近年來,主持國家課題2項,主持省部級課題5項,出版《傣族傳統道德研究》、《經典閱讀與現代生活》等5部著作;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倫理學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和理論文章60余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