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小說生活:畢飛宇、張莉對話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46024
- 條形碼:9787020146024 ; 978-7-02-01460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小說生活:畢飛宇、張莉對話錄 本書特色
在暢銷十五萬冊的《小說課》里,畢飛宇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中外短篇小說中的體格與筋骨,如果你也曾為那本書里發人深省的觀點拍手叫好,那么你更不應該錯過這本《小說生活》。這是小說家畢飛宇與批評家張莉一次極具激揚的文學對談,他們從畢飛宇的童年開始談起,從閱讀到寫作、從小說到電影,既是讀者又是文字的試驗者,你可以看到在真實與虛構的疆域里,一個小說家是如何真誠、熱情地探索小說之道。 如果你正想成為一位小說家,那么你會看到一位小說家是如何勤奮地實踐,有目的地規劃,尋找屬于自己的寫作方向。在畢飛宇看來:“敘述也好,描寫也好,都是次要的,要緊的是,面對一大堆的蕪雜,你得有‘小說的心’,有了小說的心,你的眼睛自然會動,哪些地方你是可以‘瞄’過去的,哪些地方你不能‘瞄’,必須‘看’。落實到小說里,那就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
小說生活:畢飛宇、張莉對話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評論家張莉和小說家畢飛宇的一本對談集。評論家張莉、小說家畢飛宇, 透過這場極具邏輯的對談, 梳理出畢飛宇的創作歷程、寫作理念。他們從成長談起, 關于父親的邏輯教育、詩詞啟蒙, 到閱讀知青文學、先鋒文學、哲學名著、中外名著對他產生的影響 ; 畢飛宇也真誠分享了許多有趣、精辟見解……這些經驗與理念, 爆出了驚喜的火花, 也讓人了解, 他如何成為無法被定位、也拒絕被定位的成功小說家。
小說生活:畢飛宇、張莉對話錄 目錄
043 經歷
113 質地
167 閱讀(一)
205 閱讀(二)
279 寫作歷史 331 附錄 373 后記
小說生活:畢飛宇、張莉對話錄 相關資料
在我們的對話里面首先你會看到一個作為鄉村少年的畢飛宇怎樣成長為這樣一個優秀小說家的生活經歷。——張莉 我非常清楚,公共寫作對于文學的寫作有沖擊,*的沖擊是公眾強化了寫作的娛樂性。我一直告誡自己,在娛樂年代,文學*不可以自我娛樂,文學得有文學的衣著、談吐和做派。*起碼,我心目中的文學是愿意承擔啟蒙意義的,失去了啟蒙意義,文學知識一個三流的娛樂產品,它的價值將遠遠低于搖滾、選秀和電視劇。——畢飛宇 有童鞋問我寫作經驗,給大家推薦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本《小說生活》(《牙齒是檢驗真理的第二標準》),畢飛宇老師講述他的寫作歷程,看了這篇訪談才知道畢老師也教過書,難怪讀著莫名感動,掏心挖肝的把我知道的毫無保留教給你,這是過去落下的職業病吧。——水木丁(作家) “但同時我們也別忘了,我們的內心無論是馮唐、張莉,還是我畢飛宇,內心都是有野獸的,內心都是有狂野的東西。我說的意思是什么?內心的野獸是有破壞欲望的。一方面我們面對這個金線,但是我們生命力里面狂放不羈的力量也在鼓勵我們去跟它干一下。”*近在看這本書,獲益頗多。——綠妖(作家) 看張莉和畢飛宇的對話《牙齒是檢驗真理的第二標準》。有一段“語言的表達”,說到無論一樣東西多復雜,你都要想辦法去表達。別人可以相信“一切都在不言中”,你不能信,你要相信語言是可以表達的,哪怕你表達得并不好。--這就是我用寫茶的原因。 ????——桑格格(作家) 好的作家與好的評論家對話,是一場精神的交鋒,是電光火石,是火星撞地球,喜歡畢飛宇小說的,都來看這篇對話,可以了解,畢飛宇是怎么成為今天的畢飛宇的,哪些作家與作品,真正影響了他!——林森(作家) 《小說生活》(《牙齒是檢驗真理的第二標準》)是一部真正的對話錄,畢飛宇、張莉完全拋開了世俗之見,沒有長幼之分,沒有任何顧慮,對方在自己眼里就是一個平等的對話者,而不是傾聽者。所以許多“冒犯庸常的感受和經驗”的智慧的對話,在《牙齒》中噴涌而出,綻放出來迷人的禮花。——武歆(作家) 這本對話錄出乎我預期的精采,內容繁雜卻有清楚的脈絡,是小說家畢飛宇和青年評論家張莉的對談,閱讀過程中有如小孩聽大人談話,不僅長見識,還頗受啟發。書中提到幾位評論家——徐靜亞、李敬澤、王彬彬,提到幾本刊物,像是《南方文壇》,是我以前不知道的,聽他們講得如此引人入勝,于是上網查詢相關材料,發現一個又一個新天地。——鉛筆羊(網友) 如果我們了解自20世紀90年代“斷裂”事件以來作家與批評家之間愈趨“劣 態”的關系的話,那么我們就能準確地判斷出畢飛宇和張莉對話的價值。這是兩個具有同等精神“景深”的主體之間的對話,從那里隱隱地透露出一種本真的氣 息,一種純然的精神力量。可以說,《牙齒》所體現出來的作家與批評家之間的 善好又“對立”的關系、它的“發現”與“照亮”功能、它闡釋文學諸問題的多 維度,都將重寫我們對于“對話”這一文體的認知。《牙齒》不僅是標注著作家 精神印記和使其創作行為有跡可循的標本,也是表達我們時代文學觀和批評觀的重要實踐。——曹霞(南開大學教授) 讀《牙齒是檢驗真理的第二標準》,仿佛回到19歲現代文學的課堂。張莉老師的提問極富學院色彩,但絲毫沒有讓人痛恨的理論腔。批評家與作家彼此照亮的同時也照亮讀者。有深厚學養的批評家擔綱文字節目的主持人,作品中蘊含的思維的曲線美格外奪目。*喜歡關于歷史的腳手架與日常書寫部分的討論,長識見。——張麗 ?(安徽淮北廣播電視臺主持人)
小說生活:畢飛宇、張莉對話錄 作者簡介
畢飛宇
出生于江蘇興化,畢業于揚州師范學院中文系,現為南京大學教授。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小說創作,著有《畢飛宇文集》四卷(2003),《畢飛宇作品集》七卷(2009),《畢飛宇作品集》九卷(2015),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莊》,中篇小說《青衣》《玉米》,長篇小說《平原》《推拿》;散文集《蘇北少年堂吉訶德》《寫滿字的空間》;文學對話錄《小說生活——畢飛宇、張莉對話錄》。
《哺乳期的女人》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玉米》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Three Sisters》(《玉米》《玉秀》《玉秧》)獲英仕曼亞洲文學獎,《推拿》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7年獲法國文化部“文學藝術騎士勛章”。作品有幾十個語種的譯本在海外發行。
張莉畢飛宇
出生于江蘇興化,畢業于揚州師范學院中文系,現為南京大學教授。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小說創作,著有《畢飛宇文集》四卷(2003),《畢飛宇作品集》七卷(2009),《畢飛宇作品集》九卷(2015),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莊》,中篇小說《青衣》《玉米》,長篇小說《平原》《推拿》;散文集《蘇北少年堂吉訶德》《寫滿字的空間》;文學對話錄《小說生活——畢飛宇、張莉對話錄》。
《哺乳期的女人》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玉米》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Three Sisters》(《玉米》《玉秀》《玉秧》)獲英仕曼亞洲文學獎,《推拿》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7年獲法國文化部“文學藝術騎士勛章”。作品有幾十個語種的譯本在海外發行。
張莉
河北保定人,文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著有《浮出歷史地表之前:中國現代女性寫作的發生》《姐妹鏡像:21世紀以來的女性文學與女性文化》《持微火者》《眾聲獨語》及隨筆集《來自陌生人的美意》等。獲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華文最佳散文獎、第七屆圖書勢力榜十大好書獎等。中國作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現代文學館特邀研究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