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于爾根.哈貝馬斯-知識分子與公共生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45978
- 條形碼:9787520145978 ; 978-7-5201-4597-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于爾根.哈貝馬斯-知識分子與公共生活 本書特色
斯蒂芬·穆勒-多姆經過多年深入調研,親自采訪了哈貝馬斯,以及與其生活經歷密切相關的各種人物,為讀者奉上了一部傳記大作。它是首部全面記錄這位當代富名望的知識分子生平的作品。以相關歷史事件為背景,本書既記述和探討了哲學反思與知識分子介入的相互作用,亦探索并展現了個人生活史與作品史之間的關系。
本書清晰地勾勒出一位舉世無雙的思想家的畫像:他不僅創立了交往行動理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哲學成就,而且每當他察覺社會發展滯后,不能為保證自由平等的生活條件提供可能性時,會立刻成為毫不妥協的批判者。
于爾根.哈貝馬斯-知識分子與公共生活 內容簡介
斯蒂芬·穆勒-多姆經過多年深入調研,親自采訪了哈貝馬斯,以及與其生活經歷密切相關的各種人物,為讀者奉上了一部傳記大作。它是首部全面記錄這位當代富名望的知識分子生平的作品。以相關歷史事件為背景,本書既記述和探討了哲學反思與知識分子介入的相互作用,亦探索并展現了個人生活史與作品史之間的關系。 本書清晰地勾勒出一位舉世無雙的思想家的畫像:他不僅創立了交往行動理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哲學成就,而且每當他察覺社會發展滯后,不能為保證自由平等的生活條件提供可能性時,會立刻成為毫不妥協的批判者。
于爾根.哈貝馬斯-知識分子與公共生活 目錄
序言 同類中的異類
**部分 災難與解放
**章 作為常態的災難歲月
第二章 在哥廷根、蘇黎世和波恩的大學生活
第二部分 政治與批判
第三章 在馬克思咖啡館接受智識教育
第四章 在性格迥異的阿本德羅特和伽達默爾的庇護下
第五章 重返法蘭克福
第六章 在社會科學研究的象牙塔中
第三部分 學術活動和積極參與公共事務
第七章 場所精神: 第三次重返法蘭克福
第八章 新項目
第九章 置身意識形態論爭戰區
第十章 反對德意志性和民族主義
第四部分 世界公民社會與正義
第十一章 職業批判者
第十二章 馴化資本主義和歐洲的民主化
第十三章 后形而上學現代性中的哲學
第十四章 著作表
后記:內心的羅盤
于爾根.哈貝馬斯-知識分子與公共生活 相關資料
公共知識分子是一個被危及的物種——幸而還有于爾根·哈貝馬斯。
——《南德意志報》
《于爾根·哈貝馬斯》是一位成就非凡、仍然健在的知識分子的傳記,他的讀者遠遠超出了學術界。斯蒂芬·穆勒- 多姆是一位講故事高手,會讓你情不自禁、手不釋卷地一口氣讀完本書。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傳記寫作的藝術了。
——《華盛頓圖書評論》
如果說過去幾十年德國有一位拿得出手的知識分子,而且他本人并不在意這種地位,那么這個人就是,正如我們從這本認真嚴謹的傳記中所了解的,于爾根·哈貝馬斯。
——《達姆施塔特回聲報》,2014 年6 月18 日
這本書真是太有趣了。——《衛報》
穆勒- 多姆……的《于爾根·哈貝馬斯》是一部大作。穆勒- 多姆細致入微地講述了一位學者一波三折的學術生涯,分析了影響哈貝馬斯人生道路的政治思想對抗,講述了被哈貝馬斯所影響的形形色色的爭論。這一切令德國的當代史栩栩如生地躍然眼前。
——斯蒂芬·呂德曼,《新奧斯納布呂克報》,2014 年6 月18 日
海德格爾精簡的人生總結,“一個人出生、工作,然后死去”,可能適合放在亞里士多德身上,但不能用來形容這位可能是當下時代的“希臘大學問家”的哲學家——于爾根·哈貝馬斯。不只是因為他仍然健在,仍精力充沛地書寫新作,還因為他對哲學、社會學、政治理論、文化批判主義的巨大貢獻,需要在他作為一位杰出的公共知識分子的背景下,加以理解和體會。與其另一部作品《阿多諾傳》一樣,斯蒂芬?穆勒- 多姆再次證明了他在重要思想家豐富而雜亂的生活和工作經歷中抽絲剝繭、去蕪存菁的能力。
——馬丁·杰(Martin Jay),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于爾根.哈貝馬斯-知識分子與公共生活 作者簡介
斯蒂芬·穆勒- 多姆,出生于1942 年,在法蘭克福師從狄奧多? 阿多諾和馬克斯·霍克海默,現為德國奧爾登堡大學社會學系榮休教授。另著有《阿多諾傳》。
譯者簡介
劉風,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自由譯者,譯有《世界的演變》(合譯)。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