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高曉聲精選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030230
- 條形碼:9787519030230 ; 978-7-5190-302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曉聲精選集 內容簡介
《高曉聲精選集:陳奐生上城+李順大造屋(文聯精選小說集)》作者以嚴峻的現實主義筆觸,揭示風云變幻的政治、經濟變革對普通農民命運的深刻影響,探索了農民坎坷曲折的命運與心路歷程的變化。作品語言樸實凝練,幽默風趣,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輕松的喜劇色彩。
高曉聲精選集 目錄
陳奐生上城
陳奐生轉業
陳奐生包產
我的兩位鄰居
李順大造屋
跌跤姻緣
解約
覓
魚釣
錢包
老清阿叔
錢結
泥腳
煙鬼
擺渡
高曉聲精選集 節選
欠債總是要還的。現在又該考慮還債了。有得還,倒也罷了,沒有呢?陳奐生背了一身債,不是錢債,是糧債。近十年來,他年年虧糧,而且越虧越多。他估計,等今年口糧分下來后,還清債,連做年夜飯的米都不會有。但是,寧可沒有吃,債是一定要還的。他總是這樣對老婆說:“我們已經是‘漏斗戶’了,還能再失掉信用嗎?”他說這些話的時候,臉色很平板,但心里卻禁不住要顫抖,他真愧對老婆孩子,自己沒有養家活口的本事。他力氣不比人家小,勞動不比別人差,可他競落到了這個地步,在人面前連頭也抬不起。同他相好的一些人,都替他著急,常常忍不住要替他嘆息說:“奐生呀,到哪一年你才夠吃呢?”陳奐生聽了,總是默不作聲,別人也就不說了。因為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回答。年輕的時候,陳奐生有個綽號,叫“青魚”。這是贊美他骨骼高大,身坯結實;但也有惋惜他直頭直腦,只會勞動,沒有打算的含義在里面。他往往像青魚一樣,尾巴一扇,向前直穿,連碰破頭都不管。性格未免有點危險。這幾年來,在“青魚”上面,又被加上了“投煞”兩個字,成了“投煞青魚”。這就不僅突出了他的性格,而且表明了他的處境;他確實像圍在網里的青魚,心慌亂投了。常有這樣的情形:他和社員們一起從田里勞動歸來,別人到家就端到飯碗了;而他呢,揭開鍋一看,空空如也,老婆不聲不響在納鞋底,兩個孩子睜大眼睛盯住看他,原來飯米還不知在哪家米圍里,他能不心慌亂投嗎!“漏斗戶”主是不好當的,哪個“漏斗戶”主不是“投煞青魚”呢?虧了糧,要能借得著吃也真不容易。每年分配,各人都有自己的一份糧,誰也不特殊;若要借,不肯的人會說:“你不夠吃,我就夠吃嗎?”這句話,陳奐生不知聽過多少遍了。集體的儲備糧,年年有得借一些,但是有時間性,總要到快要農忙的時候才借。其他時候想借就難了,有的干部會說:“別人夠吃,為什么獨你不夠?”這句話,陳奐生也不知聽過多少遍了。這些人似乎都認為陳奐生是傻瓜,連這樣簡單的道理都不懂。而陳奐生卻奇怪他們為什么老愛念這種“緊箍咒”,卻不肯看一看簡單的事實。世界上每一個人的情況本來不是一樣的,為什么竟說成是應該一樣的呢?但是,他總是體諒他們,他們是有他們的難處。大多數干部通常是為他盡力的,曾經替他豁免過一百五十斤借糧,年底里也往往有一點經濟照顧;不過他們只能做職權范圍內能做的事。他們有時候對他態度不好,其實也有替他煩惱的情緒在里邊。現在糧食沒有過關,無法滿足他的要求啊。有的人這樣對他說:“虧糧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有一大批人呢;如果光是你一個人,倒又容易解決了。”這種話雖然并不實惠,他聽了卻也有些心安,不但不埋怨“也有這個問題”的那一批人連累了自己,倒反欣慰有許多同伴。此外,心底里也有一個模糊的疑問,卻又塞在胸口說不清楚而不愜意。那疑問大概是說:“為什么牽涉到了一批人的問題倒反不去努力解決?”1971年本來大有希望,因為這一年又重新搞“三定”了。當時陳奐生還只是個“新生”的缺糧戶,僅僅是因為老婆過門時娘家“忘記”把她的口糧帶過來造成的。那時候,關心他的人勸他說:“奐生,你應該去把口糧要過來,不好客氣哪!”他卻極動感情地回答說:“他們連人都肯給我,這點糧叫我怎好開口呢?”這句話把勸說的人也打動了。他們都清楚,奐生確實是一無所有,他父母生下四男四女,女的嫁了不說,三個男的都和女的一樣嫁了,單留他一個養老。而他盡了一切責任以后,父母卻只遺留給他一間破屋,拖到三十四歲才算找到了這個對象,他對岳家感激不盡,還提什么糧不糧呢?況且岳家并非故意為難新女婿,也是實在拿不出來啊!可是想不到,老婆生過腦炎,有后遺癥,不大靈活,不大能勞動,這就成了大問題。但事已如此,奐生卻能想得通,他覺得這個女人如果十全十美,他也沒有條件同她配對了。因此,有些關心的人勸他應該鉗制老婆下田勞動時,他為難地說:“她是個沒用的人,嫁了個我這樣的男人,也算得可憐了,我怎能再去勉強她呢。”如此,別人除了感動以外,就只有嘆息了。女人呢,也曉得體貼奐生,雖然不大會做,但據岳母來后的觀察,則說:“比做姑娘的時候會多了。”這已足夠他高興。以后就是生孩子,三年兩個,不巧又都生在正月里,按當地的規定當年的口糧沒有供應,于是糧食又虧了一層。七一年是增產的,按年初的“三定”分配,生產隊除了公糧、余糧、平均口糧、飼料糧和種子以外,還多四萬六千斤超產糧。照“四六”開的辦法,國家購去四成,計一萬八千四百斤,其余的二萬七千六百斤,應該留隊作為社員的勞動獎糧。陳奐生的工分是五百四十七工,占總工分的百分之二點三,得到的獎糧數是六百三十四斤八兩,已經足夠使他踢開“缺糧戶”的帽子了。想不到這竟是騙騙人的,結果仍舊照“有一斤余糧就得賣一斤”的公式處理了。真是吊足了胃口,騙飽了肚皮。……
高曉聲精選集 作者簡介
高曉聲(1928-1999),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江蘇武進入。1948年考入上海法學院經濟系學習,后轉入無錫蘇南新聞專科學校,1950年畢業。此后先后在蘇南文聯、江蘇省文化局從事群眾文化工作,在《新華日報》文藝副刊任編輯。很早因小說《解約》在文壇初露鋒芒;1979年重歸文壇后創作的“陳奐生系列”小說,塑造了繼阿Q之后又一農民典型形象“陳奐生”而獲得高度評價。他的文字立足鄉土,簡練幽默,寓莊于諧,在新時期文苑獨樹一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