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水色學概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72672
- 條形碼:9787561572672 ; 978-7-5615-726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水色學概覽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水色學總論、水色學基本參數、水色學與生物海洋學、水色學與化學海洋學、水色學與水質監測、水色學在環境災害監測中的應用、水色學與淺水地形、水色學與海洋漁業和海洋生態系統、水色學和海洋碳循環、水色學與物理-生物過程的耦合、水色學與氣候變化等。
水色學概覽 目錄
第1章 水色學總論
1.1 背景與范疇
1.2 海洋光學與水色遙感
1.3 水色遙感數據的應用例子
1.4 小結
第2章 水色學基本參數
2.1 輻射度學參數
2.2 水體光學特性參數
2.3 環境監測參數
2.4 水體分類參數
2.5 小結
第3章 水色學與生物海洋學
3.1 全球海洋浮游植物認知的重大進展
3.2 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遙感反演
3.3 浮游植物類群遙感
3.4 海洋初級生產力遙感
3.5 小結
第4章 水色學與化學海洋學
4.1 海洋碳系統
4.2 氮循環
4.3 鐵和pH值
4.4 小結
第5章 水色學與水質監測
5.1 水質水色遙感監測的概念框架
5.2 水體透明度
5.3 近海富營養化
5.4 懸浮顆粒物
5.5 城市黑臭水體
5.6 小結
第6章 水色學在環境災害監測中的應用
6.1 有害藻華
6.2 大型漂浮藻類暴發
6.3 海洋溢油
6.4 低氧區監測
6.5 小結
第7章 水色學與淺水地彤
7.1 基于輻射傳輸的淺水地形遙感
7.2 基于水跡線變動的方法
7.3 淺水地形遙感的趨勢和挑戰
7.4 小結
第8章 水色學與海洋漁業和海洋生態系統一
8.1 大洋漁業
8.2 海水養殖
8.3 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監測
8.4 基于生態系統的海洋管理
8.5 珍稀海洋動物保護
8.6 小結
第9章 水色學和海洋碳循環
9.1 基于衛星遙感的海洋碳循環研究
9.2 海-氣CO2通量遙感
9.3 上層海洋有機碳儲量遙感
9.4 顆粒有機碳(POC)垂向輸出通量遙感
9.5 陸源有機碳通量及陸架碳側向輸運遙感
9.6 小結
第10章 水色學與物理-生物過程的耦臺
10.1 水色遙感對海洋動力過程的刻畫
10.2 物理過程對浮游植物與初級生產的影響
10.3 生物對物理過程的反饋
10.4 水色數據與數值模式的結合
10.5 小結
第11章 水色學與氣候變化
11.1 衛星遙感對氣候變化研究的重要性
11.2 水色數據在氣候研究中的重要貢獻
11.3 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浮游植物長期變化趨勢
11.4 短期氣候振蕩的生態響應
11.5 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海洋浮游植物多樣性
11.6 滿足氣候學研究需要的水色遙感數據集
11.7 小結
第12章 趨勢與挑毖
12.1 改進傳感器
12.2 改進理論算法模型
12.3 拓展水色遙感數據產品及服務
12.4 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1.1 背景與范疇
1.2 海洋光學與水色遙感
1.3 水色遙感數據的應用例子
1.4 小結
第2章 水色學基本參數
2.1 輻射度學參數
2.2 水體光學特性參數
2.3 環境監測參數
2.4 水體分類參數
2.5 小結
第3章 水色學與生物海洋學
3.1 全球海洋浮游植物認知的重大進展
3.2 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遙感反演
3.3 浮游植物類群遙感
3.4 海洋初級生產力遙感
3.5 小結
第4章 水色學與化學海洋學
4.1 海洋碳系統
4.2 氮循環
4.3 鐵和pH值
4.4 小結
第5章 水色學與水質監測
5.1 水質水色遙感監測的概念框架
5.2 水體透明度
5.3 近海富營養化
5.4 懸浮顆粒物
5.5 城市黑臭水體
5.6 小結
第6章 水色學在環境災害監測中的應用
6.1 有害藻華
6.2 大型漂浮藻類暴發
6.3 海洋溢油
6.4 低氧區監測
6.5 小結
第7章 水色學與淺水地彤
7.1 基于輻射傳輸的淺水地形遙感
7.2 基于水跡線變動的方法
7.3 淺水地形遙感的趨勢和挑戰
7.4 小結
第8章 水色學與海洋漁業和海洋生態系統一
8.1 大洋漁業
8.2 海水養殖
8.3 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監測
8.4 基于生態系統的海洋管理
8.5 珍稀海洋動物保護
8.6 小結
第9章 水色學和海洋碳循環
9.1 基于衛星遙感的海洋碳循環研究
9.2 海-氣CO2通量遙感
9.3 上層海洋有機碳儲量遙感
9.4 顆粒有機碳(POC)垂向輸出通量遙感
9.5 陸源有機碳通量及陸架碳側向輸運遙感
9.6 小結
第10章 水色學與物理-生物過程的耦臺
10.1 水色遙感對海洋動力過程的刻畫
10.2 物理過程對浮游植物與初級生產的影響
10.3 生物對物理過程的反饋
10.4 水色數據與數值模式的結合
10.5 小結
第11章 水色學與氣候變化
11.1 衛星遙感對氣候變化研究的重要性
11.2 水色數據在氣候研究中的重要貢獻
11.3 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浮游植物長期變化趨勢
11.4 短期氣候振蕩的生態響應
11.5 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海洋浮游植物多樣性
11.6 滿足氣候學研究需要的水色遙感數據集
11.7 小結
第12章 趨勢與挑毖
12.1 改進傳感器
12.2 改進理論算法模型
12.3 拓展水色遙感數據產品及服務
12.4 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與六便士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