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緒 論一、本書背景 / 001 二、主要觀點 / 007 三、創新成果 / 010 四、研究方法 / 018 五、基本結構 / 019上 篇 理論篇**章 概念的提出 **節 定義與內涵 / 023 一、定義 / 023 二、內涵 / 023 第二節 主要特征 / 025 第三節 當前中國發展民生經濟的必要性、緊迫性和可行性 / 033第二章 理論的闡述 **節 人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039 一、馬克思主義的觀點 / 040 二、西方經濟學的觀點 / 042 第二節 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 / 046 一、勞動能力:作用、構成和獲取 / 047 二、勞動意愿:地位、作用和源泉 / 049 第三節 關于社會平等的分析 / 053 一、關于平等與增長關系的理論回顧 / 053 二、民生經濟理論關于社會平等的認識 / 056 三、社會平等對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的影響 / 059 四、關于實現社會平等的途徑 / 064第三章 模型的分析 **節 基準模型 / 067 一、異質性個體 / 068 二、生產部門 / 071 三、政府 / 072 四、動態演化和一般均衡 / 072 第二節 模型的分析 / 074 一、模型的求解 / 074 二、人力資本投資對勞動者勞動意愿的激勵作用 / 078 第三節 模型的動態演化 / 079 一、政府平均分配公共資本時期 / 079 二、政府按照產出*大化原則配置公共資本時期 / 081 三、政府的政策調整 / 083 第四節 數值模擬 / 086 一、參數選取 / 087 二、數值模擬結果 / 088 三、敏感性分析 / 091第四章 國際的比較 **節 “中等收入陷阱”:主要表現與原因分析 / 094 一、主要表現 / 094 二、一些國家和地區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 / 097 第二節 機會平等和資源平等: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 101 一、教育不平等 / 101 二、勞動力市場的不平等 / 107 三、收入分配不公 / 111下 篇 政策篇第五章 改革行政體制 **節 以機構改革為主要標志的行政體制改革歷程回顧 / 121 一、新中國成立以后至改革開放前的機構改革 / 122 二、改革開放后至2008年的六次機構改革 / 125 三、2013年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有關情況 / 129 第二節 當前我國行政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 131 一、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 131 二、行政區劃存在的弊端 / 135 第三節 關于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政策建議 / 137 一、關于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 / 138 二、關于推進行政區劃改革 / 141 三、關于加強行政權力監督 / 143第六章 提升教育公平 **節 提升教育公平的主要歷程和成就 / 148 第二節 教育公平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 153 一、地區差距仍然明顯 / 154 二、城鄉差距尚未明顯縮小 / 155 三、區域內校際差距不可小視 / 156 四、大量制度性障礙有待消除 / 158 第三節 進一步提升教育公平的政策建議 / 159 一、全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 159 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 164 三、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 / 167 四、更加重視學前教育對教育公平的作用 / 171第七章 創新社會管理 **節 我國社會管理體制發展沿革 / 175 一、高度社會管控階段 (1949—1978年) / 176 二、社會管理碎片化階段 (1978—2003年) / 176 三、綜合治理階段 (2003年至今) / 179 四、社會管理體制變遷的主要特征 / 181 第二節 當前社會管理的突出問題與成因分析 / 182 一、社會管理基本理念共識不足 / 182 二、社會管理核心問題和緊急問題混淆 / 183 三、服務型政府行動尚不到位 / 183 四、社會組織發育不良 / 184 五、社會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協同不足 / 186 六、當前我國社會管理領域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 186 第三節 完善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政策建議 / 188 一、優先發展公共服務市場 / 188 二、大力發展社會組織 / 189 三、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 192 四、推進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優先解決流動人口問題 / 193第八章 改革財稅體制 **節 我國財稅體制改革歷程回顧 / 195 一、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前,高度集中的財稅體制 / 195 二、1978—1993年,以放權讓利為主線的財稅體制改革 / 197 三、1994—1998年,以經濟性分權為特征的財稅體制改革 / 200 四、1998年至今,以公共財政為導向的財稅體制改革 / 202 第二節 “民生財政” 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 / 205 一、阻礙經濟增長和轉型的主要問題 / 206 二、阻礙民生改善和分配公平的問題 / 207 三、可能構成系統風險和發展陷阱的突出問題 / 210 第三節 進一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政策建議 / 211 一、 進一步理順財稅體制,切實提高調控經濟、改善民生能力 / 212 二、進一步優化公共財政支出,加快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 217 三、以財稅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和主線索推動全面改革 / 220 第九章 完善市場體系 **節 我國市場結構的建立歷程 / 223 一、土地改革與非公有制經濟的建立 / 223 二、國有企業的改革 / 227 三、價格體系的理順 / 229 第二節 當前我國市場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 233 一、行政干預嚴重 / 233 二、農村土地產權不明晰,受益主體有失偏頗 / 234 三、國有企業長期處于壟斷地位 / 235 四、地方保護主義盛行 / 236 五、要素市場發育不足,價格紊亂 / 237 第三節 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政策建議 / 238 一、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 238 二、加大土地制度改革力度 / 239 三、打破國有企業壟斷,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 240 四、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建立全國統一市場 / 242 五、進一步完善價格形成機制 / 243第十章 消除金融抑制 **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實現快速發展 / 245 一、層次豐富、功能健全的金融市場體系基本形成 / 245 二、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序推進 / 248 三、金融業對外開放不斷深化 / 251 四、金融市場環境和法制基礎不斷改善 / 253 五、金融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 253 第二節 目前金融體系存在的問題 / 255 一、商業銀行經營同質化引發金融供給不平衡的問題 / 256 二、資金價格雙軌現象降低社會資金配置效率 / 257 三、金融市場對中小企業的支持不足 / 258 四、金融市場基礎建設尚不完善 / 261 第三節 關于進一步增強融資公平性的政策建議 / 264 一、完善綜合配套措施,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 265 二、加快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 267 三、積極推進銀行分類監管,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 / 268 四、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 / 270 五、發展多層次直接融資市場 / 271 六、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 / 273第十一章 調節收入分配 **節 我國收入分配格局的演變歷程 / 276 一、1978年以前的收入分配——差距小效率低 / 276 二、1978—2000年間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效率提高 / 277 三、2000年至今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效率受損 / 280 第二節 當前收入分配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 283 一、勞動者勞動意愿下降,削弱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 283 二、收入流動性下降,引發社會對立 / 284 三、城鄉區域差距擴大,經濟社會難以均衡發展 / 285 第三節 調整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議 / 286 一、以提高勞動報酬為重點,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 286 二、以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逐步調整政府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 289 三、進一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 / 291第十二章 強化社會保障 **節 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演變歷程 / 293 一、國家—單位 (集體)保障制構建階段 (1949—1966年) / 294 二、政府全包的集中保障時期 (1966—1976年) / 295 三、以社會保險為重點的社會保障改革探索階段(1976—2003年) / 296 四、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完善時期 (2004年至今) / 297 第二節 當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 300 一、社會保障支出水平總體偏低,對居民儲蓄、人力資本投資等經濟決策行為的影響十分有限 / 300 二、各項社會保障制度都存在覆蓋面不足、保障水平偏低等問題,居民生活仍然面臨較大經濟風險 / 301 三、制度分割、銜接不暢,削弱了社會保障促進公平發展、勞動力自由流動的能力 / 301 四、社會保險基金的自我平衡、良性循環問題突出,削弱了基金積累制度對個人努力的激勵作用 / 302 第三節 關于加強社會保障的政策建議 / 303第十三章 營造法治環境 **節 當前我國法治環境總體狀況 / 310 第二節 當前法治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 313 一、重點領域立法亟待加強 / 313 二、行政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 314 三、司法公信力不足 / 316 四、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需進一步加強 / 319 第三節 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政策建議 / 321 一、加快重點領域立法,充分發揮立法工作的引領推動作用 / 321 二、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確保建設目標如期完成 / 322 三、推進司法公正和司法公開,提升司法公信力 / 324 四、創造條件,讓人民更好地監督權力 / 326附錄一:我國近年來關于“中等 一、關于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 / 328收入陷阱”問題的 二、關于 “中等收入陷阱”產生的原因 / 329研究綜述 三、關于我國面臨 “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與對策 / 330附錄二:各種經濟學思想對人的 一、人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原因、內容和必然歸宿 / 333發展與經濟發展 二、西方主流經濟學對人的發展與經濟發展關系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 342關系的認識后 記 /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