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陳獻章全集(全三冊)(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90834
- 條形碼:9787532590834 ; 978-7-5325-9083-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陳獻章全集(全三冊)(精裝) 本書特色
陳獻章詩文有《白沙先生詩文》和《白沙子全集》多個刊本,這次整理,取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何九疇編刻《白沙子全集》(香港:白沙文化教育基金會,一九六七年影印本)為底本,之前高簡等人在明嘉靖十二年(1533)編刻的《白沙子》較為完善,何九疇的祖先何熊祥于明萬歷四十年(1516)在高簡本基礎上增加“補遺”一卷,后出轉勝,何九疇在此基礎上又遠近搜訪,重新編次,刊行面世,是諸本中*為完備的刻本。中華書局曾在一九八七年七月出版過《陳獻章集》,收入其“理學叢書”中,所采用的底本也是何九疇康熙四十九年刻本。這次整理,隨著古籍整理事業的推進,尤其是幾種大的叢書的出版,以及同時或稍后許多人物的別集都得以出版,這樣為增補和校勘兩項工作帶來便利。
本次整理,增補了文三十余篇(序二篇、記一篇、論五篇、說一篇、題跋二篇、雜著一篇、語錄四組、墓志銘一篇、祭文三篇、書信十通、賦一篇),詩三百六十余首,共計三百九十余篇(首),編次上模糊不清的地方加以厘定并說明。材料的進一步豐富與編次的相對清晰,為有些疑難句子的標點,提供了依據。明代,程朱理學仍是正統,陳獻章由宗朱轉向宗陸,王陽明繼之提倡心學,其間的轉折脈絡需要細細摸索。陳獻章又不事著述,他的思想只能在其詩文中慢慢咀嚼體會,充盈的材料和清晰的厘定,也許會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便利。
陳獻章全集(全三冊)(精裝) 內容簡介
陳獻章是較王陽明稍早的一位思想家,在明代有重要的地位,他和學生湛若水,同陽明心學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值得深入探索。《陳獻章全集》的整理者黎業明教授(1962-)先后畢業于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現任教于深圳大學人文學院,長期從事儒學研究,著作有《陳獻章年譜》《湛若水年譜》《梁漱溟評傳》(合著)等。
陳獻章全集(全三冊)(精裝) 目錄
點校說明001
卷之一
奏疏
乞終養疏001
謝恩疏002
序
認真子詩集序003
奉餞方伯張公詩序003
東曉序004
李文溪文集序004
澹齋先生挽詩序005
綠圍伍氏族譜序006
夕惕齋詩集後序006
送張進士廷實還京序006
關西丁氏族譜序007
湯氏族譜序008
送李世卿還嘉魚序008
望雲圖詩序009
贈李劉二生使還江右詩序010
味月亭序010
贈容一之歸番禺序010
道學傳序011
襍詩序011
送李山人詩序012
送容一之如永豐詩序012
東圃詩序012
壽張撫州六十一詩序012
周氏族譜序013
誄潘季亨詩序013
送羅養明還江右序013
贈彭惠安別言014
敘交,送李世卿別
......
祭陶方伯文065
祭顧勉菴別駕066
祭丁知縣彥誠066
祭黃君樸文065
祭李磐石文066
爲景昜撰祭劉氏外母文066
祭伍光宇文067
祭容彥禮文067
奠丘閣老文067
奠何教授文068
奠舉人譚士直文068
奠汪海北文068
奠梁貞文068
奠表兄何處素文068
奠謝伯欽文069
告羅一峰墓文069
奠容彥昭文069
奠容彥潛文069
奠伍光宇文070
告伍光宇文070
祭林竹齋文070
祭羅一峰文070
祭鄒汝愚文070
卷之二
書一
與西涯李學士072
與鄧督府 二則072
與朱都憲 三則073
與劉方伯東山先生 四則074
復彭方伯075
與陶方伯 三則076
與歐總戎076
復張東白內翰077
與賀克恭黃門 十則077
與吳黃門世美079
與丘侍御079
與葛侍御079
復江右藩憲諸公080
與李白洲憲副 六則081
復陶廉憲 七則082
復趙提學僉憲 三則084
復當道疏086
與徐嶺南086
與張憲副廷學 二則086
與黃大參087
與戴憲副087
與胡僉憲提學 四則087
與王樂用僉憲 三則089
與左行人廷弼090
與光祿何子完090
與羅一峰 八則090
與莊定山 二則092
與張廷實主事 六十九則 092
與湛民澤 十一則 107
與陳進士時周110
與袁進士書110
復林府尊 五則110
與黃太守 二則111
與張太守克修 三則112
與丘蘇州 二則113
與鍾地曹113
與林春官114
與吳惠州繹思114
與汪提舉 二則114
與顧別駕止建白沙嘉會樓 三則115
與余通守 二則116
復胡推府116
與左知縣 三則116
與順德吳明府 四則117
與趙明府118
答陽江柯明府118
與任明府118
與曹知縣
陳獻章全集(全三冊)(精裝) 作者簡介
陳獻章(1428-1500),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廣東新會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1447)鄉試中式,正統十三年(1448)、景泰二年(1451)兩次會試落第,成化五年(1469)復會試,下第,自是絕意科舉。歸鄉侍母至孝,又講學有大名。成化十七年(1481)聘白鹿洞書院山長,辭不就。經彭韶、朱英等多番疏薦,曾于成化十八年(1482)秋入京,八月底即上疏乞歸。其《乞歸疏》為一代名文。獲準養疾事母,授翰林院檢討,俾親終疾愈后仍來就職。一歸后終身不仕,講學江門,培養人才,有功儒學,黃宗羲《明儒學案》謂“有明之學,至白沙始入精微”,《明史》謂“(明代)學術之分,則自陳獻章、王守仁始”,當時即有“活孟子”之目,后更配享孔廟,是有明一代開啟學術新風的重要思想家。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