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后三十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57873
- 條形碼:9787208157873 ; 978-7-208-1578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五四后三十年 本書特色
陳旭麓先生的這本《五四后三十年》,是《近代中國八十年》的姊妹篇, 該書以“五四”為發端,講述了五四后三十年的中國歷史。書中對中國的社會形態做了特別認真仔細的分析,該時期的中國在帝國主義夾縫中發展,從政治經濟到思想文化都處在嚴重的裂變和不斷地就沖突中,表現為一種特有的社會形態,也是前所未有的。以此為研究對象,不受朝代的限制,也不因新舊民主的界限而分割,全面地、縱深地論述這個社會的新陳代謝關系,
五四后三十年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記述“五四”后三十年中國現代歷史的讀物。記述內容自1919年的“五四”運動爆發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五四后三十年 目錄
序001一、 革命的新紀元001五四運動001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運動007中國共產黨的誕生012**次工人運動高潮017二、 北洋軍閥的統治022打著“共和”的旗號022軍閥混戰024武力統一和聯省自治027“好政府主義”030三、 太上政府與洋人新仆034門戶開放,協同侵略034東交民巷的施舍037北洋政府的媚外外交039四、 **次國共合作043“黃金時代”之后的重重危機043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發展046從“聯合戰線”到黨內合作051國民黨的改組054五、 混亂的北方政局059逼宮與賄選059北京政變063孫中山的北上與逝世067北洋軍閥勢力的重新組合070六、 大革命的高潮074五卅的碧血074省港的怒潮080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082七、 爭奪革命領導權086革命陣營內錯綜復雜的階級關系086廖仲愷被害088反對西山會議派091與戴季陶主義的斗爭095中山艦事件097八、 北伐戰爭101光榮北伐,武昌城下101農村的大革命105工人運動的大發展107九、 腥風血雨湮江南112反革命的政治“南伐”112“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17“七一五”反革命政變122十、思想文化戰線的斗爭130新文學的成就130“假古董的假毫光”133《現代評論》的“落水”與《甲寅》雜志的偃旗136“玄”“科”兩派論爭138十一、 國民黨新軍閥的統治142爭奪國民黨正統地位的爭斗142“二次北伐”與東北易幟146新軍閥混戰151五院制政府的出現160蔣汪爭權與“改組派”的產生163十二、 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167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167各地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173**、二、三次反“圍剿”的勝利178十三、 革命命運的轉折183紅色共和國的土地革命183王明“左”傾冒險主義186鐵流兩萬五千里189南方三年游擊戰爭192十四、 南京政府的“訓政”195國民會議與“訓政約法”195特務統治與保甲制度198法西斯主義在中國的鼓噪202四大家族——中國*大的官僚買辦集團204十五、 三十年代的文化與科學210左翼文化運動210反對國民黨的文化“圍剿”214關于中國社會的論爭218在掙扎中的科學技術221十六、 日本侵略者占領東北225“九一八”事變與蔣介石下野225“一·二八”上海抗戰230偽滿洲國的建立234長城內外的抗日烽火237十七、 從抗日反蔣到逼蔣抗日241華北事變與“一二·九”運動241瓦窯堡會議與紅軍東征245兩廣事變與綏遠抗戰247西安事變250十八、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256“七七”盧溝橋事變256“八一三”淞滬抗戰259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262國共合作,八路軍奔赴山西前線265臺兒莊戰役268十九、 兩條抗戰路線與兩個戰場270片面抗戰:正面戰場戰略防御的失敗270全面抗戰:敵后根據地的開辟274二十、汪精衛集團投敵280日本政府的對華新政策280汪精衛倉皇出逃282南北偽政權的合流285二十一、 重慶政府的妥協與反共傾向289“遠東慕尼黑”289“十二月事變”292香港密談295二十二、 正面戰場風云299南岳會議與武功會議299長沙大火3031939:武漢會戰后的余波305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309二十三、 人民奮擊的敵后戰場313日軍“名將之花”的凋謝313威震敵膽的百團大戰315新四軍奮戰江淮河漢間318活躍在華南的抗日游擊健兒321戰斗在白山黑水324二十四、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的中國戰場328太平洋戰爭爆發與中國戰局328“治安強化”與“清鄉”331美國與中國334中國遠征軍入緬337二十五、 艱苦奮斗的解放區342皖南事變342戰勝困難的“十大政策”347制止新的反共逆流352二十六、 “大后方”面面觀355專制腐敗的國民黨統治355國民黨的“憲政”騙局與人民的民主運動359豫湘桂大潰敗363大后方進步文化的抗爭364二十七、 抗日戰爭的勝利368從史迪威到赫爾利368兩個中國之命運的斗爭371戰略反攻,日本投降373二十八、 重慶談判379蔣介石搶摘“桃子”379毛澤東赴重慶談判381墨跡未干、內戰驟起385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388二十九、 政治協商會議391民主黨派的勃興391停戰協定和政治協商會議395馬歇爾來華“調處”400三十、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403全面內戰的爆發403全面進犯,處處挨打406重點進攻的可悲結局409三十一、 國統區的殖民地化413蔣記“國大”與“新籌安會”413主權大拍賣417四大家族官僚資本的頂峰419經濟危機的爆發422三十二、 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425三路大軍挺進中原425土改新高潮和“三查”“三整”429國民黨“總體戰”的失敗432三十三、 第二條戰線434抗議美軍暴行運動434為生存而抗爭437“五二〇”學生運動439“戡亂”和人民的抗爭442民主黨派的重新組合445三十四、 偉大的戰略決戰448英明的決策448遼沈戰役449淮海戰役452平津戰役455三十五、 新中國的誕生461國民黨政府選舉“總統”的鬧劇與財政經濟的崩潰461國民黨“和平”攻勢的破產464百萬雄師過大江468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472后記476
展開全部
五四后三十年 作者簡介
陳旭麓(1918—1988),湖南省湘鄉縣(今雙峰縣)人,初名修祿。陳旭麓是著名歷史學家、華東師范大學建校元勛之一。陳先生生前還擔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副理事長、上海中山學社副社長、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交流中心副主席、上海地方史志研究會副會長。著有《司馬遷的歷史觀》《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浮想錄》等。其中《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浮想錄》被譽為新時期"中國本土史學的標志性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