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西方自由主義政治思潮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38936
- 條形碼:9787520338936 ; 978-7-5203-389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自由主義政治思潮研究 內容簡介
《西方自由主義政治思潮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運用歷史的和比較的方法對西方自由主義政治思潮探源溯流,以“興起、擴展、反思、轉型、碰撞、擴張”為線索,系統闡釋了作為西方社會主流政治思潮的自由主義的演進歷程。自由主義政治思潮是西方社會政治變幻的縮影。 《西方自由主義政治思潮研究》旨在探討西方文明的政治基礎,研究自由主義政治思潮對西方社會發展的推進與沖擊,對西方政治觀念和社會政治生活產生的重大影響。
西方自由主義政治思潮研究 目錄
一 個人與個人主義
二 城邦政治與自由公民
三 共和精神與憲政
第二章 從基督教到自由主義
第三章 自由主義的興起
第四章 美法革命與自由主義的迅猛擴展
第五章 后革命時代的自由主義反思
第六章 改革與自由主義的轉型
第七章 冷戰時代的自由主義
第八章 時代的自由主義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西方自由主義政治思潮研究 節選
《西方自由主義政治思潮研究》: 2.個性意識 基督教政治哲學通過將人的肉體與靈魂、此岸命運與彼岸命運、外在世界與內在世界的分離,從而突出了人的精神價值,或作為精神存在物的價值。在人類思想史上,人的尊嚴*初就是以這種方式獲得的,個人價值得到高揚也是以此為基點的。基督教的信仰滋育著個人意識的成長,獨立人格的形成。從這點上說,它也在孵化著自由主義精神。 城邦是公民的自治團體,當然也是一個等級團體。這種共同體被視為一個統一的人格,一個有機的整體,個人的價值在于融入整體并為整體盡自己的義務。個人與社會整體的緊密相依和完全融為一體,使個人不能離開整體而生存。人不是他自己,而是共同體的成員。他只是作為共同體的一部分而存在,沒有獨立的價值。在那個時代,集體的生存權利是壓倒一切的,個人要為之做出無條件犧牲。城邦的公民實際上是“國家的奴隸”。②在這樣一種社會秩序中,古典城邦時代的人還沒有形成個性意識,沒有作為個人的自我意識。 羅馬人以法律為紐帶將公民聯系在一個龐大的共同體中。社會系由法律制度結合個人而形成,這樣的理想雖為希臘人首倡,卻沒有辦法超越狹小的城邦領土而實現這一理想。如今羅馬人把自然的城市居民社會,變成了虛構的公民社會,這便克服了天然的限制,使城邦理想用于整體世界。這便創造了一種迥然不同以往的帝國體制。 較之此前的古典時期,“羅馬人更傾向于將臣民視為能夠承擔法律責任的個體,可以自由處理自己的事務。那時的多數帝國,當權者往往不吝以武力加道德統治人民,羅馬人卻把希望寄托于法律,以之為達到社會和諧的手段。對個人而言,倫理和宗教或許非常重要;只要它們不去煽惑人心,違反法律義務,國家便往往不予干涉。這樣,文明世界的大多數居民,比之以往更能夠預先了解到他們的權利和義務,并以此籌劃自己的生活。這空前繁榮的帝國早期景象被后人視為黃金時代,其實這種繁榮,正是法律之下的自由這一概念帶來的結果。”①由于個人與公共權威距離遙遠,在公共政治生活中變得微不足道,人們從公共生活中撤出,轉而注重個人生活。從對個人內在世界的關注和自省中,個人自我意識得以萌發。 古代人的精神世界存在超越主義的境界,它集中體現在宗教意識中。宗教是一種思維方式,那個時代,人們是以宗教的方式理解自己以及自己與所處世界之間關系的。宗教產生于人類超越主義的欲求和內心深處的反省,個性意識的覺醒也往往受到特定宗教意識的有力催發。基督徒以單個人的方式與上帝發生關系,成為彼岸世界中的一員。從這個角度上說,個人的宗教和道德體驗超越了政治權威甚至是宗教社會的權威。盡管人在階級、等級、民族、宗教、性別等方面千差萬別,但作為人,大家在某些基本權利方面是平等的。基督教首先將這樣一個概念運用于精神生活領域,將人從整體主義的社會聯系中剝離出來,使其以個人身份構建起無形的上帝之城,為后來人權思想的形成打通了道路。由于人權理論是早期自由主義的基礎,所以人權理論的核心預設當然也是自由主義的核心預設。 基督教解放了個人。在基督教信仰的支配下,基督徒個人的靈性生活和宗教體驗也滋養著個人主義精神。也就是說,雖然基督教的觀念認為個人在世俗生活層面是整體主義和有機論的,但是在個人的精神世界是以個人主義為特征的。基督教內在的精神生活,包括祈禱、懺悔、內省和其他形式的靈修活動,使他們感受到與上帝同在、與上帝親密溝通的體驗。這種體驗對他們個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個人作為一個個個體存在,通過直接面對上帝,與上帝進行心靈的交流、對話與溝通而沉思自己的人格,根據其自身的權利對自己做出判斷。從這個意義說,基督徒的個人主義主要是一種個人化的體驗、感受和態度。 但是,12-13世紀對個性的發現,從總體上并沒有擺脫基督教神學的范疇。這是基督教占統治地位的時代,人性還沒有完全從與神性的融合中分解出來。不過,畢竟在基督教內孕生了一股不可遏止的個人解放的力量,為近代人掙脫世俗秩序奴役的外殼而獲得解放跨出了**步。 ……
西方自由主義政治思潮研究 作者簡介
吳春華,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師范大學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長、MPA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治學會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理事、全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天津市政治學會副會長,天津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 長期從事西方政治理論和公共管理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規劃項目4項。主講的課程被評定為國家精品課程。天津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