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圣經與利劍:英國和巴勒斯坦——從青銅時代到貝爾福宣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64921
- 條形碼:9787542664921 ; 978-7-5426-649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圣經與利劍:英國和巴勒斯坦——從青銅時代到貝爾福宣言 本書特色
巴勒斯坦是“地球上*神圣的土地”,是猶太—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發源地,是三個大陸交匯的橋頭堡,也是大英帝國戰略的焦點,保衛蘇伊士運河的戰略要地,以及通往印度和摩蘇爾油田的必經之地。 歷史上,這片土地是眾多民族的戰場——希伯來人與亞述人,希臘人與波斯人,羅馬人與敘利亞人,撒拉遜人與法蘭克人,土耳其人與歐洲人……“人類為巴勒斯坦流的血,比為地球上任何地方流的都要多”。起源于此的猶太人在經歷近兩千年的流散后,在同一片土地、操著原有的語言重新建國。在這個獨一無二的歷史事件中,英國起到了關鍵作用。 本書是享有“歷史學者中的藝術家”美譽的巴巴拉·塔奇曼的處女作。作者通過生動的細節、文學的筆法,以及堅實的史料支撐,追溯了英國在基督教教化、十字軍東征、近東貿易和帝國爭霸中民族精神的逐步形成,在這一過程中巴勒斯坦作為不列顛人的精神家園成為英國支持以色列復國的重要文化原因,而帝國戰略的需要則是英國的政治動機。本書記述了從不列顛起源到《貝爾福宣言》的漫長歷史中,文化動機和政治動機——即《圣經》與“利劍”——是如何塑造了英國的近東政策,并深刻影響了近代中東地區的歷史進程。
圣經與利劍:英國和巴勒斯坦——從青銅時代到貝爾福宣言 內容簡介
★ 猶太人在流徙兩千年后回到 “應許之地”復國——這是人類歷史上不可思議的奇跡,它為什么能從無數猶太人自己都不敢妄想的幻夢,變成巴勒斯坦大地上的現實?為什么至今仍然不時用硝煙提醒我們它的存在? ★ 《圣經與利劍》從不列顛的起源,到“貝爾福宣言”,追溯了英國民族精神的形成,以及在“圣經”與“利劍”(即文化動機與政治動機)的驅動下英國支持以色列復國的千年歷史,揭示了近代巴以沖突的歷史根源,并給出了令人折服的解答。 ★ 這是一部以色列復國史,也是一部大英帝國精神史。“英譯《圣經》”、“十字軍東征”、“東方問題:敘利亞的帝國之爭”等各個章節,既是全書有機的一部分,也是獨立完整的精彩歷史故事。 ★ 巴巴拉·塔奇曼處女作,中文版首次出版。巴巴拉·塔奇曼曾兩獲普利策獎,受威廉·夏伊勒、費正清、肯尼迪總統等人盛贊,被譽為“歷史學者中的藝術家”。塔奇曼這部處女之作,已經盡顯日后在《八月炮火》中展現出的歷史寫作的迷人魅力。她通過生動的細節、文學的方式書寫歷史,結合嚴謹的學術研究和精致的文字,并伴隨深刻的反思,讓人愉悅、陶醉其中。 ★ 梁文道、劉瑜、熊培云、許知遠聯袂主編——“理想國譯叢”(MIRROR)系列之035——保持開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豐富性與復雜性。
圣經與利劍:英國和巴勒斯坦——從青銅時代到貝爾福宣言 目錄
圣經與利劍:英國和巴勒斯坦——從青銅時代到貝爾福宣言 相關資料
這一本書,厲害了,來自“理想國”——《圣經與利劍》。這書的名字聽起來有點陌生,但是我說它的作者的名字,你就知道什么叫如雷貫耳。美國20世紀公認的非虛構寫作的*人——塔奇曼女士的著作,《圣經與利劍》。這是塔奇曼一生中的處女作,你所知道的那本著名的書《八月炮火》,很多筆法在這本書里已經呈現出來。《八月炮火》那本書讓人覺得很神奇——你明明知道*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而且你明明知道它的結果,你還是隨著塔奇曼的筆法,為每一個她描寫到的人和國家提心吊膽。她就有這份本事!《圣經與利劍》說的是以色列復國的過程,從這個片段你還可以洞察到整個大英帝國的精神。我讀完了這本書,寫了一行腳注:“原來每一個成功旁邊,都有一種你自己看不見的力量。” ——羅振宇 [得到App創始人] 兩度普利策獎獲得者、歷史學家巴巴拉·塔奇曼以她貫有的洞察力和生動語言,探討了英國與巴勒斯坦之間的復雜關系如何使現代猶太國的建立成為現實,并導致現今中東地區的紛爭。塔奇曼是一位睿智、詼諧的作者,一位敏銳的觀察者,對戲劇性歷史事件具有極高的駕馭能力。 ——《費城調查者報》 巴巴拉·塔奇曼的歷史是自立的,根本用不著任何理論支持。它就是讓讀者著迷了,它讓他們得以如此接近過去的歷史,這接近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費正清,美國著名歷史學者、漢學家 [本書]對歷史上影響英國對巴勒斯坦態度的各種宗教和政治因素做出了有益的評估。 ——《外交事務》 她的作品深入人心且文筆流暢優雅,但是大部分的讀者只需要知道這本新書的作者是“巴巴拉·塔奇曼”這塊金字招牌。……她的作品散發著一股魅力,讀者一旦被她筆下的熱情和技巧吸引,*后絕難逃出她文字的魔掌。 ——羅伯特·馬西[歷史學者,憑《彼得大帝》獲普利策獎] 作為一位敘述性通俗歷史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的技藝登峰造極。 ——《芝加哥太陽報》
圣經與利劍:英國和巴勒斯坦——從青銅時代到貝爾福宣言 作者簡介
巴巴拉·W. 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1912—1989),美國著名歷史學者、作家,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首位女性院長,備受費正清、約翰·肯尼迪、威廉·夏伊勒等人推重。她于1963年和1972年分別憑《八月炮火》和《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1911—1945》兩度獲得普利策獎。她以文學的方式書寫歷史,文字充滿戲劇張力和畫面感,主張把歷史看作可讀的故事,自稱是“以歷史為題材的作家”;她認為歷史作家同時也是藝術家,應運用想象力和創造性寫出清晰、有趣的歷史。塔奇曼的作品是嚴謹學術研究和精致文字的結合,并伴隨著深刻的反思,擁有讓讀者著迷的魅力。 除上述兩部普利策獎作品及本書外,另有《齊默爾曼電報》、《驕傲之塔》、《遠方之鏡》、《歷史的技藝》、《愚政進行曲》等著作。 譯者何衛寧,1963 年生于北京,曾以“蕭雨年”、“杜遠足”、“范夢魚”等筆名在報紙上發表文章60 余篇,出版了翻譯作品18部,包括 G. J. 梅爾《崩塌的世界》、約瑟夫·康拉德的《間諜》《諾斯特羅莫》、萊克《絕望者日記》和保羅·肯尼迪《二戰解密》等。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