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醉醒石、八洞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859529
- 條形碼:9787531859529 ; 978-7-5318-5952-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醉醒石、八洞天 本書特色
《八洞天》是一部側重描寫倫理道德的作品。全書每卷一事,卷一寫父子關系,卷二寫繼母繼子關系,卷三寫夫妻關系,卷四寫兄弟、家族關系,卷五寫朋友、鄰里關系,卷六寫師生關系,卷七寫主仆關系,卷八寫妻妾、叔侄關系,堪稱一部關于社會倫理道德方面的“專著”。《八洞天》題“筆煉閣編述”,據作者自序題“五色石主人題于筆煉閣”,可知《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醉醒石 八洞天》為另一部擬話本小說集《五色石》的續作,二書作者應為同一人。或以為作者即為徐述夔,但難以確證。
醉醒石、八洞天 內容簡介
《八洞天》是一部側重描寫倫理道德的作品。全書每卷一事,卷一寫父子關系,卷二寫繼母繼子關系,卷三寫夫妻關系,卷四寫兄弟、家族關系,卷五寫朋友、鄰里關系,卷六寫師生關系,卷七寫主仆關系,卷八寫妻妾、叔侄關系,堪稱一部關于社會倫理道德方面的“專著”。《八洞天》題“筆煉閣編述”,據作者自序題“五色石主人題于筆煉閣”,可知《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醉醒石 八洞天》為另一部擬話本小說集《五色石》的續作,二書作者應為同一人。或以為作者即為徐述夔,但難以確證。
醉醒石、八洞天 節選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醉醒石 八洞天》: 思復道是窮秀才,與他纏不得的,競璧還原帖,寫個眷侍教生的名帖答了他。畢東厘好生不悅。不想今年應試中了進士,歸家候選。恰值呼延仰被人劾奏,說他私鑄銅錢,奉旨著該地方官察報。思復恐累及了他,忙把門上所貼呼延府里的報單都揭落了。瞞著兄弟畢思恒,私去拜見畢東厘,要認了族兄,求他庇護。畢東厘想起前情,再三作難。思復送銀二百兩,方買得一張新進士的報單,貼在門上。不隔幾時,呼延仰鑄錢一事,已得彌縫無恙。畢東厘卻被人劾奏,說試官與他有親,狗私中式,奉旨著該部查勘。東厘要到部里去打點,缺少些使費,特央人到思復處告借百金。思復分毫不與,說道:“我前日已有二百金在他處,如今教他除了一百兩,止先還我一百兩罷。”東厘大怒,遂與思復絕交。又過幾時,東厘查勘無恙,依然是個新進士。本府新到任的僉判卞芳胤,正是東厘的同年。思復卻為遣吉福出去討債,逼死了一個病人,被他家將人命事告在僉判臺下。思復病體初痊,恐尸親到家羅唣,止得權避于畢思恒家中,就央思恒致意東厘,求他去卞公處說分上。東厘記著前恨,詐銀五百兩,方才替他完事。 思復受了這場氣,悶悶而歸,正沒好心緒,又值尼姑五空來向他討銀子;原來五空當初曾將銀百兩,托付思復盤利,今見他為了官司,恐銀子耗費了,后來沒處討,故特來取索。思復焦躁道:“那見得我就還不起了,卻這般著急?出家人要緊銀子做甚?況姑娘的銀子,侄兒也拿得的。我今竟賴了不還,卻待怎么?”五空聽說,嚷將起來道:“你怎說這般欺心的話?姑娘的銀子好賴,出家人的銀子,倒沒得到你賴哩!”當下嚷鬧了一回,單氏再三勸開。五空暗想:“我當初不把銀子借與窮侄思恒,特把來付與富侄思復。止道萬無一失,誰知今日富的倒這般欺心,卻不反被思恒非笑么?”心中十分憤怒。他平日也常到呼延府里走動的,因把這話告訴了太尉的小夫人,方待要央他府里的人去討。 恰好思復又犯了一件事,正落在呼延太尉手里:時值秋盡冬初,思復到莊上養病,就便收租,有個頑佃教做陶良,積欠租米不還,思復把他鎖在莊里。那知陶良的妻子卻與吉福有私,吉福竟私開了鎖,放走陶良,倒教他妻子來莊里討人;又指引他去投了呼延太尉。呼延仰正因前日有事之際,思復便撇卻了干爺,心甚不樂。今日思復為了事,他便乘機包攬,也索要五百金,方保無虞。思復止得變賣些產業,湊得五百兩奉送。又被太尉于中除去一百兩,還了五空,止算收得四百兩。思復沒奈何,止得把莊房也典了,再湊百金,送與太尉,方才罷休。思復氣得發昏,扶病歸家,又跌了一跤,中了風,成了個癱瘓之疾,臥床不起。可憐一個財主,弄得貧病交并。當初向親戚愁窮,今番卻真個窮了。有詩為證: 貧者言貧為求援,富者言貧為拒人。 一是真兮一是假,誰知弄假卻成真。 思復臥病了四五個月,不覺又是來年季春時候,宜男方產下一個孩兒。自舊歲二月中受胎,至是年三月中生育,算來此孕果然是十二個月方產的了。單氏不知就里,止道他舊年五月中進門,至今生產恰好十月滿足,好生歡喜。對丈夫道:“這是我家的子息無疑了。”思復在枕上搖頭道:“這不是我生的。我自從納妾之夜,便患病起來,一向并未和他沾身。這孩子與我一些相干也沒有。”單氏低言道:“你今抱此不起之疾,眼見得不能夠養兒子的。你看如今周朝皇帝,也是姓柴的頂受姓郭的基業,何況我庶民之家,便將差就錯,亦有何礙?”思復沉吟道:“且再商量。”又過了月余,為家中少銀用度,止得將這尊銅佛去熔化,指望取出金子來用。不想熔將起來竟是純銅,全無半點金子在內。 思復驚訝,喚過宜男來問時,宜男道:“我當初親見舊主人將黃金數兩放入里邊鑄就的,如何沒有?”思復止疑當日搠換的時節拿錯了,再教吉福來詢問。吉福道:“并不曾拿錯。”單氏胡猜亂想,對丈夫道:“多應是神佛有靈,不容你搠換那尊真的,竟自己歸到紀家去了。”思復聽說,心里驚疑,愈覺神思恍惚。忽又聞呼延仰被人首告他交通遼國,奉旨提解來京,從重問罪,家產籍沒入官。思復因曾做過他的干兒,恐禍及其身,吃這一驚不小,病體一發沉重起來。看看一命懸絲,因請母舅陳仁甫與兄弟畢思恒來,囑托后事。指著宜男對二人道:“此人進門之后,我并不曾近他,今所生之子,實非吾子。我一向拜假父、認假兄,究竟何用?今又留這假子做甚么?我死之后,可教紀家來領了他母子二人去。我今止存下薄田數十畝,料娘子是婦人家,怎當得糧役之累?我死后,也求母舅作主,尋個好頭腦,教他轉嫁了罷。所遺薄田并腳下住房,都交付與思恒賢弟收管。我一向雖不曾照顧得賢弟,乞念手足之情,代我料理糧役,我死瞑目矣!”說罷,便奄然而逝。正是: 人當將死言必善,鳥到臨終鳴也哀。 單氏哭得死去活來,仁甫與思恒再三解勸。單氏含淚道:“丈夫教把宜男母子送還紀家,這還可聽。至若教我轉嫁,此是他的亂命,我寧死不從!”思恒道:“嫂嫂若有志守節,這是極爭氣的事。凡家中事體,我自替你支持便了。”當日殯殮之后,單氏便將一應文書帳目交付思恒。又將自已釵簪之類,教他估價變賣,營運度日。思恒便親到鄉間踏勘田畝,一向被吉福移熟為荒、作弊減額的,都重新較正。又將變賣簪釵的銀兩,贖了幾畝好田。單氏得他幫助,安心守節。止有宜男母子,未得了當。與思恒商議,要依丈夫遺命,退還原主。思恒道:“須得原媒去說。”單氏道:“原媒是五空師太。他因素銀惹氣之后,再不上門。 ……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