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孫毓敏評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036904
- 條形碼:9787519036904 ; 978-7-5190-369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孫毓敏評傳 本書特色
孫毓敏,女,(1940年一)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旦角,京劇演員,女,國家一級演員,荀慧生的親傳弟子。代表作有《紅娘》《荀灌娘》、《杜十娘》、《紅樓二尤》、《金玉奴》等。現為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振興京昆協會會長,北京戲曲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曾獲第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個人稱號、全國勞動模范、美國佛州頒發的亞洲*藝人終生成就獎。
孫毓敏評傳 內容簡介
孫毓敏(1940年-),女,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旦角,京劇演員,女,國家一級演員,荀慧生的親傳弟子。代表作有《紅娘》《荀灌娘》、《杜十娘》、《紅樓二尤》、《金玉奴》等。現為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振興京昆協會會長,北京戲曲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曾獲第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個人稱號、全國勞動模范、美國佛州頒發的亞洲藝人終生成就獎。 全書內容涵蓋廣泛,從孫毓敏的童年寫起,將她的藝術之路劃分為戲校學藝等幾個階段,并采取夾敘夾議的手法,力求濃縮孫毓敏坎坷人生中感人至深的一面,較好塑造了一位京劇藝術家的形象。
孫毓敏評傳 目錄
**節 一母三女悲苦哀婉
第二節 八歲登臺才華初顯
第二章 苦亦京城甜亦北京
**節 偶人戲校錄取晚成
第二節 遍嘗苦楚練就金嗓
第三節 孤身北京處處溫情
第四節 義無反顧巧學張派
第三章 初出茅廬前途坦蕩
**節 步入茍門繼承茍派
第二節 以愛之名苦亦思甜
第三節 燈火舞臺聲名鵲起
第四節 主演梅劇幸遇佳師
第四章 命中多舛悲劇連連
**節 下放河南悲情伊始
第二節 受盡折辱輕生致殘
第三節 癱瘓臥床慈母離世
第五章 坎坷艱辛苦盡甘來
**節 百般苦練重新站起
第二節 三次平反沉冤昭雪
第三節 講學任教重返舞臺
第四節 再返京城終回正軌
第五節 鳳凰涅槃振翅奮飛
第六章 重返母校精誠奉獻
**節 尊師重教開門辦學
第二節 克服困難博得重點
第三節 募集資金興辦大賽
第四節 力捧新人巡演四方
第七章 傳承技藝廣收門徒
**節 貴朋良友雪中送炭
第二節 鞠躬盡瘁感念師恩
第三節 廣收才俊傾囊相傳
第四節 教學相長育人有道
第八章 繼承傳統頻創新劇
**節 毓秀鐘靈承前啟后
第二節 華美靈動荀韻新聲
第三節 移植《癡夢》一片癡心
第九章 傳播戲曲海峽內外
第十章 頻獲殊榮享譽四方
附錄一 孫毓敏大事年表
附錄二 孫毓敏源流譜系
代跋
孫毓敏評傳 節選
《孫毓敏評傳/中國藝術家評傳》: 童年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應該是一個金色的夢,充滿了美好與幸福。但當我們遙望歷史長河時,卻不難發現,許多戲曲名流的童年似乎并不那么如意,其中便有荀派傳人——孫毓敏。 20世紀40年代的上海,在一個普通家庭里,哭聲、吵聲、罵聲、摔東西的聲音充斥著整個房間。那時,孫毓敏只有兩歲,然而這樣的場景競成了她人生的*初記憶。日后,孫毓敏在回憶童年時,曾經在某欄目訪談中這樣說過:“我從小生活在一個不太富裕的家庭里,父母不和,在我剛剛7歲的時候就離婚了。我們姐妹三人跟著母親過日子。這是一個由四位女性組成的家庭,我們經歷了漫長的艱苦道路。” 關于家庭的不和,有諸多復雜的因素,但不得不從她的母親說起。孫毓敏的母親姓孫,原名為墨筠,她打心底里認為,這個名字只能表現出她的儒雅,而無法體現出她真正的理想與抱負。她極其尊敬的人是宋朝女詞人李清照,自然也想成為詩中那種“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一樣的人,所以根據詩句更名為孫杰。孫毓敏在性格上像她的母親一樣堅強,從這一方面來講,當“文化大革命”的大潮襲來時,孫毓敏選擇以死明志,也是淵源有自的。孫杰自小父母雙亡,跟著奶奶長大。奶奶格外疼她,送她到教會學校讀書。只是讀到高中的時候,奶奶去世,孫杰便一邊當家庭教師,一邊上夜校大學,拿到了大學文憑。如此可見,孫毓敏的母親在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困苦時,是多么的努力。 一位女子在舊社會的生活很不容易,孫杰做過中學教師、律師秘書、英文打字員等工作,因為要強的性格和認真的態度,每項工作都能做得很出色。孫杰年輕貌美,追求她的男子很多。但她一直受陳舊觀念影響,從未主動追求過自己的理想。孫杰志向遠大,性格孤傲,直到31歲,也沒有任何男士能走進她的心里。*終還是通過外人介紹,才認識了孫毓敏的父親。兩人僅僅見了兩次,便匆匆結婚了。如此倉促的結合,導致他們對彼此的了解并不透徹。孫毓敏的父親隱瞞了真實年齡,甚至還隱瞞了結過婚的事實。這為兩個人后來的家庭矛盾埋下了隱患。 兩人結婚初期,感情很好,生活也很幸福。但伴隨著孫毓敏及其大妹毓皓兩個女孩的出生,父親對母親便不似從前那般疼愛了。他經常將外面受的氣撒在孫杰身上,發脾氣、罵人甚至家庭暴力,這些已經成了父親與母親交流的一種習慣。究其原因,在那個時代,生男生女都被認為是女人一個人的問題。生不出男孩的妻子在丈夫面前,總是抬不起頭,處處忍氣吞聲。 小妹毓偉的出生使父親徹底失望了,導致家庭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母親整日郁郁寡歡,有時會把小小的孫毓敏當成出氣筒。而每當這種情況出現,孫毓敏就會委屈得泣不成聲,甚至哭到雙手抽筋,手指像被凍僵一般動彈不得。嚇得孫杰慌作一團,端來熱水讓女兒泡手,直至手指泡紅,自然伸開,哭出聲來,才松一口氣。從那時起,孫毓敏就漸漸養成了用實際行動去表達內心想法的習慣,就如同她用一生的時間去熱愛京劇藝術一樣義無反顧。 父親常常不回家,母親只好選擇外出工作賺錢養家。她請了一位叫蔡媽的保姆照顧三個孩子。但這位蔡媽對三個孩子極其狠毒,尤其對待大妹格外殘忍,這讓孫毓敏幼小的心靈又蒙上了一層陰影。不僅如此,蔡媽還有偷錢的劣習。有一次大妹撞到她偷錢并告訴了媽媽,便被蔡媽記恨在心,將她拋到浴缸幾經折磨之后才肯罷休。在很大程度上,蔡媽影響了孫毓敏對子女的教育,讓她在日后對請保姆這件事情不免有些心有余悸。 在她六歲多的時候,孫毓敏的父母選擇了離婚,當時的場景讓她至今仍然難以忘懷。當她看到母親拎著包袱往樓下走時,迅速跑出去大喊了一聲:“媽媽,您去哪兒?我也跟您去!”也許當時還是孩子的孫毓敏并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只是在潛意識里害怕母親一去不回。她認為自己應該永遠和母親在一起,母親才是她一生的依靠。隨后兩個更加年幼的妹妹也跑了出來,喊著:“媽媽!媽媽!”母親邊擦眼淚邊下了決心:“好吧,都走,都跟我走。”于是,母女四人便開始了一段相依為命、漫長艱苦的歲月。 ……
孫毓敏評傳 作者簡介
謝柏梁,北京市特聘教授、二級教授、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高創計劃領軍人物,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主任。中國戲曲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創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基地主任。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