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薄薄的故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672175
- 條形碼:9787508672175 ; 978-7-5086-7217-5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薄薄的故鄉 本書特色
導演王小帥一直說不清自己是哪里人。在上海出生4個月后,他跟隨父母來到貴陽“支援三線”,13歲因父親工作調動遷到武漢,15歲考上央美附中來到北京,23歲北影畢業后分配到福建,兩年后無片可拍的他逃離體制,開始他的“北漂”和獨立電影創作生涯。
從《青紅》到《我11》、《闖入者》,他一遍遍在光影中回望他的童年所在地貴陽,作為一個“三線子弟”,他對講述和發現這段歷史有著無法釋懷的責任感。
但這本《薄薄的故鄉》卻無關宏觀歷史。這本書中的文字、無意中幸存下來的老照片、兒時的素描、父母的家書等,裝訂而成的,是一個無故鄉的人的精神故鄉,是一個四口之家顛沛流離的命運。與其說它是在向讀者講述,不如說它是作者的私人筆記——在撰寫整理這本筆記的過程中,他讓自己沉浸到往事中,他發現自己不免絮叨,更加發現回憶的不可靠;他意外地找到以為早已丟失的照片和畫,驚喜地知曉了一直好奇的謎底。
現在這本筆記已經完成,如一部*終剪輯而成影片,不再私有。
薄薄的故鄉 內容簡介
導演王小帥一直說不清自己是哪里人。在上海出生4個月后,他跟隨父母來到貴陽“支援三線”,13歲因父親工作調動遷到武漢,15歲考上央美附中來到北京,23歲北影畢業后分配到福建,兩年后無片可拍的他逃離體制,開始他的“北漂”和獨立電影創作生涯。 從《青紅》到《我11》、《闖入者》,他一遍遍在光影中回望他的童年所在地貴陽,作為一個“三線子弟”,他對講述和發現這段歷史有著無法釋懷的責任感。 但這本《薄薄的故鄉》卻無關宏觀歷史。這本書中的文字、無意中幸存下來的老照片、兒時的素描、父母的家書等,裝訂而成的,是一個無故鄉的人的精神故鄉,是一個四口之家顛沛流離的命運。與其說它是在向讀者講述,不如說它是作者的私人筆記——在撰寫整理這本筆記的過程中,他讓自己沉浸到往事中,他發現自己不免絮叨,更加發現回憶的不可靠;他意外地找到以為早已丟失的照片和畫,驚喜地知曉了一直好奇的謎底。 現在這本筆記已經完成,如一部很終剪輯而成影片,不再私有。
薄薄的故鄉 目錄
鏡中無光
湖邊青年
城域邊緣
電影中的鄉愁
父親
母親
附錄:王小帥父母回憶“三線”
薄薄的故鄉 相關資料
故鄉是我們永遠的港灣,小帥導演這本《薄薄的故鄉》,其實凝結了*深厚的鄉愁。
——王 源(TFBOYS成員、《地久天長》主演之一)
他用電影的方式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態度,帶給未來以無窮希望。
——美國《商業周刊》“亞洲之星”稱號授予評語
中國偉大的史詩電影——王小帥導演的《地久天長》,帶著主人公失獨后的創傷,在柏林電影節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德國 《法蘭克福匯報》
《地久天長》*是一部結合家園詩篇和社會批判的勇敢作品,在刻畫主要人物心理深度時,完美平衡了人物間的關系。王景春和詠梅兩位演員,*配得上他們對*男女演員獎的包攬。
——意大利 《獨立眼》
我認為中國導演王小帥的新作是本屆柏林*好的影片。不僅在情節上非常成功,極為吸睛而且引人入勝,并且對20世紀后期的中國社會進行極具洞察力和人情味的剖析。
——英國國際銀幕
作為1990年代出現的大陸新一代導演的代表人物,王小帥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
——《法國世界報》
王小帥透過鏡頭,描繪人在不同地域間的移動流離,從鄉村到城市、自中國到西方,顯現出他對中國社會變遷改貌的厚實觀察。”
——第14屆臺北電影節
我看過這部電影《十七歲的單車》并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我想他的確受到了《溫別爾托·D》的一些影響。我覺得巴贊和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理論,他們對于長鏡頭的倡導,幫中國導演掙脫了社會主義文化所倡導的那些美學作品,《十七歲的單車》就是其中之一。
——達德利·安德魯(美國影評人)
王小帥在影片中對于中國工人階級生活細節的執著,使得影片在朦朧的敘事中,其現實性變得合情合理。王景春和詠梅的表演精確地捕捉到人生醞釀出的苦酒。在《地久天長》中,將多個詩意的片段疊加后在末端尋找情感的出口,這是一部精心打造的、感人至深的作品。
——美國 《觀點雜志》
薄薄的故鄉 作者簡介
王小帥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電影導演之一。
生于1966 年。自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后,26 歲的王小帥自編自導了他的首部長片《冬春的日子》,該片成為中國獨立電影開篇作之一,并于次年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此后,王小帥憑借其強烈的個人色彩與人文關懷、堅持不懈的獨立創作精神,成為中國“第六代”導演中享譽國際的標簽式人物。2001 年,他憑借《十七歲的單車》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銀熊獎。2005 年,電影《青紅》又令他成為戛納國
際電影節評審團獎的獲得者,該片也首次把“三線建設”帶入觀眾視野。近年來,他相繼導演了電影《左右》《日照重慶》《我11》,并于2010 年獲得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勛章。
一直到最新作品《地久天長》,王小帥仍堅持不走隨波逐流的創作路線,在保持一脈相承的創作風格的同時,一方面力求電影語言的創新,另一方面敏銳捕捉時代脈搏。王小帥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電影導演之一。
生于1966 年。自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后,26 歲的王小帥自編自導了他的首部長片《冬春的日子》,該片成為中國獨立電影開篇作之一,并于次年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此后,王小帥憑借其強烈的個人色彩與人文關懷、堅持不懈的獨立創作精神,成為中國“第六代”導演中享譽國際的標簽式人物。2001 年,他憑借《十七歲的單車》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銀熊獎。2005 年,電影《青紅》又令他成為戛納國
際電影節評審團獎的獲得者,該片也首次把“三線建設”帶入觀眾視野。近年來,他相繼導演了電影《左右》《日照重慶》《我11》,并于2010 年獲得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勛章。
一直到最新作品《地久天長》,王小帥仍堅持不走隨波逐流的創作路線,在保持一脈相承的創作風格的同時,一方面力求電影語言的創新,另一方面敏銳捕捉時代脈搏。
2019年 電影《地久天長》獲得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提名,該片兩名主演王景春和詠梅獲得最佳男、女演員銀熊獎。
2018年 紀錄片《我的鏡頭》入圍IDFA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大師展映單元 MOMA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展映收藏。
2015年 電影《闖入者》獲得第7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提名。
2010年 電影《日照重慶》獲得第6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導演獎。
2008年 電影《左右》獲得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以及特別關注獎。
2005年 電影《青紅》獲得第58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獎。
2001年 電影《十七歲的單車》獲得第51屆柏林電影節競賽片單元評審團大獎銀熊獎以及最佳新演員獎。
1993年導演處女作影片《冬春的日子》中國首批獨立制片影片,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單元,被英國BBC選為電影誕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