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中文學科建設叢書花舞大唐氣象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54895
- 條形碼:9787100154895 ; 978-7-100-15489-5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復旦中文學科建設叢書花舞大唐氣象新 本書特色
本書是紀念復旦大學中文學科建立100年的唐代文學研究專卷,收入19位作者36篇論文,跨度從20世紀40年代至今七八十年的作品,足以代表復旦中文系一百年來的幾代學人。其中美文佳構俱備,可見唐代文學研究的諸般氣象與變化。
復旦中文學科建設叢書花舞大唐氣象新 內容簡介
唐代文學研究一流佳構
陳尚君教授精心編選
郭紹虞、朱東潤、劉大杰、王水照、王運熙 、章培恒諸位先生傳世名篇
紀念復旦中文學科建立100年、紀念唐王朝建立1400年
復旦中文學科建設叢書花舞大唐氣象新 目錄
通 說
唐詩發展的幾個問題 …………………………………………… 王水照 003
釋《河岳英靈集序》論盛唐詩歌 ………………………………… 王運熙 021
元、王集團與大歷京城詩風 ……………………………………… 查屏球 030
由皎然與高仲武對江南詩人的評論看大歷貞元詩風之變 …… 查屏球 047
試論唐傳奇與古文運動的關系 ………………………………… 王運熙 066
八十年來的唐詩輯佚及其文學史意義 ………………………… 陳尚君 077
文體作法
論吳體 …………………………………………………………… 郭紹虞 097
唐人的詩體分類 ………………………………………………… 王運熙 108
《文鏡秘府論》所載初唐聲律、病犯及詩體資料之解說 ……… 楊 明 129
從新出王宰墓志看墓志書寫的虛美與隱惡 …………………… 唐 雯 143
嚴別正變說唐駢
———《管錐編》未完成稿“《全唐文》卷”探原 …………… 聶安福 160
作家與作品研究
王梵志詩釋證 …………………………………………………… 張金耀 175
浪漫派的代表詩人李白 ………………………………………… 劉大杰 202
李白的生活理想和政治理想 …………………………………… 王運熙 214
李白的婚姻生活、社會地位和氏族 ……………………………… 章培恒 226
江左名士文化與李白晚年悲劇 ………………………………… 查屏球 234
杜甫的《八哀詩》 ………………………………………………… 朱東潤 254
杜甫為郎離蜀考 ………………………………………………… 陳尚君 260
李杜齊名之形成 ………………………………………………… 陳尚君 276
張繼詩中寒山寺辨 ……………………………………………… 楊 明 296
顧況《游仙記》與《莽墟賦》考釋
———“神龍吟兮鳳舞,莽墟之所,超逍遙以容與” ………… 顧易生 303
韓愈散文的風格特征和他的文學好尚 ………………………… 王運熙 313
韓愈的詩與佛經偈頌 ……………………………………………_陳允吉 325
韓愈《南山詩》與密宗“曼荼羅畫” ………………………… 陳允吉 335
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考辨
———兼論唐代驛遞制度 ……………………………………… 蔣 凡 345
韓愈與宦官
———讀《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札記 ………………………… 蔣 凡 358
從啖助到柳宗元的“堯舜之道” ………………………………… 朱 剛 367
李賀與《楞伽經》 ………………………………………………… 陳允吉 385
《夢天》的游仙思想與李賀的精神世界 ………………………… 陳允吉 410
說李賀《秦王飲酒》中的“獰”
———兼談李賀的美感趣味和心理特征 ……………………… 陳允吉 424
賈島事跡三考 …………………………………………………… 胡中行 435
專書研究
曹憲講學江淮及其《文選》著述 ………………………………… 汪習波 443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述論 …………………………………… 朱東潤 451
《二十四詩品》偽書說再證
———兼答祖保泉、張少康、王步高三教授之質疑 …………… 陳尚君 467
述《全唐文》成書經過 …………………………………………… 陳尚君 489
《全唐文》誤收唐前后文校讀札記 ……………………………… 夏 婧 504
展開全部
復旦中文學科建設叢書花舞大唐氣象新 作者簡介
陳尚君,男,漢族,浙江慈溪人。1952年6月15日生于江蘇南通。1969年初中畢業后,在江蘇海門江心沙農場務農八年。1977年入復旦大學中文系學習。1978年考取研究生,師從朱東潤教授研究唐宋文學。198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并留系任教。1983年任講師。1993年任副教授。1995年任教授。1996年任系副主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1997年任中文系主任。為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上海市古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杜甫研究會理事、唐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唐研究》編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