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南宋詞史(上、下冊)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1739081
- 條形碼:9787531739081 ; 978-7-5317-390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南宋詞史(上、下冊) 本書特色
《南宋詞史》叢書貫通陶爾夫、劉敬圻的大家精髓,整套詞史清晰地展現(xiàn)了南宋詞史的生命構(gòu)架,將宋詞的產(chǎn)生、發(fā)展、藝術(shù)特色、各個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等進行了多樣賞析評說,呈現(xiàn)了當時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思想觀念、文學風格等社會意識形態(tài)。既從歷時性方向揭示出了宋詞階段性的發(fā)展過程,也從共時性角度展示出了每一階段詞壇豐富多元的審美形態(tài);深度上推進了宋詞史的研究層次,廣度上拓展了宋詞史的研究領(lǐng)域。全書以天然的多元互補和繁復開放的創(chuàng)作意識,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蘊涵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令讀者感受到宋詞歷久彌新的藝術(shù)魅力。
南宋詞史(上、下冊) 內(nèi)容簡介
本套叢書貫通陶爾夫和劉敬圻的學術(shù)精髓。詞的抒情功能在他們筆下有了表達和多樣的呈現(xiàn),既從歷時性方向揭示出了宋詞階段性的發(fā)展過程,也從共時性角度展示出了每一階段詞壇豐富多元的審美形態(tài),從深度上推進了宋詞史的研究層次,也從廣度上拓展了宋詞史的研究領(lǐng)域。 《南宋詞史(套裝上下冊)》以天然的多元互補和繁復開放的優(yōu)勢,令讀者感受到宋詞歷久彌新的藝術(shù)魅力,對研究古代文學的專業(yè)人士及愛好者來說,是一部值得珍藏的文化積淀著作。
南宋詞史(上、下冊) 目錄
前言
**章 詞壇的轉(zhuǎn)型期
**節(jié) 亡國的哀吟與救國的呼號
第二節(jié) 高手云集的南渡詞人之林
第三節(jié) 杰出的南渡女詞人李清照
第二章 詞史的高峰期
**節(jié) 張孝祥及其他豪放詞人
第二節(jié) 辛棄疾與詞史的高峰
第三節(jié) 后南渡詞人群
第三章 詞藝的深化期
**節(jié) 婉約詞的進展與深化
第二節(jié) “野云孤飛,去留無跡”的姜夔
第三節(jié) 史達祖與高觀國
第四節(jié) “縋幽抉潛,開徑自行”的吳文英
第四章 宋詞的結(jié)獲期
**節(jié) 南宋滅亡前夕的激憤
第二節(jié) 滅亡前后的傷痛與悲惋
第三節(jié) 絕滅中的抗爭與怒號
結(jié)語
后記
重印后記
再版后記
南宋詞史(上、下冊) 節(jié)選
《南宋詞史(套裝上下冊)》: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祖父陸佃是王安石的學生,參與過變法革新。父陸宰曾任淮南計度轉(zhuǎn)運副使。陸游在其父溯淮進京時,生于舟中。出生第二年,金兵大舉攻宋,他隨家南渡。北宋覆滅后,陸宰因不滿秦檜等人的賣國投降政策而退隱家居。陸游受家庭影響,自幼便立志抗金。因他堅決主戰(zhàn),29歲參加禮部考試時,被秦檜除名。從此陸游歸鄉(xiāng)返里,通過詩歌創(chuàng)作表達愛國激情,同時鉆研兵書,學習劍法,隨時準備報國殺敵。秦檜死后,陸游以父蔭得官。在他任鎮(zhèn)江通判時,正值隆興抗戰(zhàn),他積極參與。抗戰(zhàn)失利,投降派上臺。“隆興和議”達成后,他被誣陷免官。45歲時,因生計困難而乞任夔州通判,后任四川制置司及成都府安撫署參議官等職,居蜀中九年,到過南鄭前線。晚年被迫閑居山陰20年之久,中間曾一度兼修國史。*后,他懷著“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憾恨,結(jié)束了作為詩人的一生。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大詩人,存詩9300余首。他的詩題材寬闊,內(nèi)容豐富。當時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時代的劇變、百姓的苦難、個人的不幸以及細微的感情活動,無不被他寫入詩中。抗金復國、愛國統(tǒng)一是他詩中的主旋律,是他詩中的*強音。 陸游也是南宋的重要詞人。但是,他對詞遠不及對詩那么重視。對他來說,填詞只不過是“余事”和“副業(yè)”而已。他的詞同他的詩一樣,始終飽含著昂揚激憤的政治熱情。恢復失地的壯志與憂國憂民的懷抱,洋溢在他詞篇的字里行間,具有一種俊爽流利、沉郁雄放的風格。著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有《放翁詞》,存詞145首。 在詞史上,詞人之成就高低、貢獻大小,是跟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跟他作品的價值成正比的。而一個詞人作品價值的高下,除其他條件(如天賦、生活閱歷、創(chuàng)作激情、藝術(shù)修養(yǎng)等)外,*重要的還跟他對詞這一詩體形式的認知密切相關(guān)。陸游的詞遠不如詩的聲名煊赫。陸游之所以以詩名世,而不以詞彪炳千古,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對詞的認知上有偏差,因而不可能在詞的創(chuàng)作方面全面發(fā)揮他的天資與優(yōu)勢。 在詞學觀念方面,他恰恰和李清照的《詞論》相左,甚至對詞的性質(zhì)產(chǎn)生隔膜與迷惘。詞之初起,乃在民間,其所配音樂,為花前月下、舞席酒邊之“燕樂”小調(diào),故文人始作,便有“花間”“尊前”之稱。之后北宋詞人也多有用歌妓低俗口吻直寫艷情者,與正統(tǒng)詩文之高雅尊嚴判然有別。因之,作者自謙、自慚、自悔之情時常有之,自毀之作者也不乏其人。陸游在《長短句序》(《渭南文集》卷十四)中說:“風、雅、頌之后為騷、為賦、為曲、為引、為行、為謠、為歌。千余年后,乃有倚聲制辭,起于唐之季世。則其變愈薄,可勝嘆哉!予少時汩于世俗,頗有所為,晚而悔之,然漁歌菱唱,猶不能止。今絕筆已數(shù)年,念舊作終不可掩,因書其首以識吾過。”①輕視詞體,菲薄舊作,甚至悔之不及,凡此,都足以影響《放翁詞》創(chuàng)作激情與才力的正常發(fā)揮。在另文《跋花間集》中,陸游對此說得更為清楚:“《花間集》皆唐末五代時人作。方斯時,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嘆也哉!或者亦出于無聊故耶?”(《渭南文集》卷三十)①這兩篇文字大約寫于作者65歲。后來他的觀點略有變化。如《跋后山居士長短句》說:“唐末詩益卑,而樂府詞高古工妙,庶幾漢魏。”(《渭南文集》卷二十八)②“漢魏”在文學史上是被稱之為*具“風骨”的歷史時期,思想藝術(shù)成績顯著,影響深遠。以將漢魏樂府比之唐五代詞,顯然是對其予以高度肯定。他在《跋東坡七夕詞后》中說:“昔人作七夕詩,率不免有珠櫳綺疏惜別之意,唯東坡此篇,居然是星漢上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學詩者當以是求之。”(《渭南文集》卷二十八)所謂“東坡此篇”,當指《鵲橋仙·七夕》。其下片云:“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陸游認為“學詩者當以是求之”,顯然是說這樣的詞,應是詩人從中悟取為詩之道了。他的第二篇《跋花間集》對詞的態(tài)度比之從前有明顯改變:“唐自大中后,詩家日趣淺薄。其間杰出者,亦不復有前輩閎妙渾厚之作。久而自厭,然梏于俗尚,不能拔出。會有倚聲作詞者,本欲酒間易曉,頗擺落故態(tài),適與六朝跌宕意氣差近,此集所載是也。故歷唐季、五代,詩愈卑,而倚聲者輒簡古可愛。蓋天寶以后,詩人常恨文不迨;大中以后,詩衰而倚聲作。 ……
南宋詞史(上、下冊) 作者簡介
陶爾夫(1928.9-1997.5),四川鹽亭人。1948年參加東北地區(qū)林業(yè)系統(tǒng)工作。1954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58年畢業(yè)后赴黑龍江大學任教。教授,黑龍江省文史館館員。主要著作有《北宋詞壇》《南宋詞史》《晏歐詞傳》《姜張詞傳》《增訂注釋全宋詞·吳文英詞》《夢幻的窗口夢窗詞選》《宋詞今譯》《說詩說稗·說詩篇》等。 劉敬圻(1936年生人),山東鄒平人。195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同年赴黑龍江大學任教,至今。教授,博士生導9幣。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典小說,詞史。首屆國家教學名師。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