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獵人的一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13794
- 條形碼:9787559813794 ; 978-7-5598-1379-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獵人的一年 本書特色
★32開平裝,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文學紀念碑”是以經典作家傳記為主要特色的口碑叢書,已成為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品牌叢書之一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在77歲高齡撰寫的日記,帶有明顯的自傳性質,涵蓋了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
★米沃什見證了一個世紀的巨大變革,本書是他晚年散文寫作的重要成就
★來自歐洲小國的流亡者米沃什,記錄了作為流亡者在異國他鄉生活的矛盾心態
★記錄了作者與一些作家之間交往的經歷,犀利地點評了一些歷史事件和人物
★雙封面裸脊鎖線裝幀,使書能180讀平鋪,方便閱讀
友情提示:書口印有特價章(即出版方所蓋的特價標記),介意的讀者慎拍
這本日記記錄了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87年至1988年一年的日常生活,包括養花、參會、講課、度假、訪友等等,且同樣關注他記憶中的經歷——在維爾諾的青春;在華沙和巴黎與作家群體的交往;六十年代在伯克利的生活;他花在詩人和詩歌上的時間,就像他花在日常生活實際事物上一樣。在記述當下的感受時,米沃什不斷回到自己知道的那些遙遠的往事和人物,在書里,過去和現實交織在一起的。米沃什視自己為一個獵人,盡管是不同意義上的獵人:他狩獵的目標是整個看不見的世界,而且傾盡一生,在詞語里試圖捕捉這個世界,用詞語擊中它。
現在與歷史交織,米沃什試圖解釋他所成為的這個人與記憶中他曾經所是的那個年輕人之間的斷裂。穿梭在對現在的觀察和對過去的重建之間,他試圖回答一個未被闡明的問題:考慮到他的詩人個性和歷史環境,他是否體面地度過了一生?“這是一部獨特的日記,展示了一位成熟詩人生命中的一年,提供了一個感知今日世界問題的典范。”
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law Milosz)
波蘭著名詩人、散文家、文學史家。1911年出生于波蘭diyi共和國的立陶宛。“二戰”期間在華沙從事地下反法西斯活動。“二戰”后在波蘭外交部供職,曾在波蘭駐美國及法國使館任文化專員和一等秘書。198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在對他的授獎詞中說:“他在自己的全部創作中,以毫不妥協的深刻性揭示了人在充滿劇烈矛盾的世界上所遇到的威脅。”
獵人的一年 內容簡介
本書是米沃什在1987年8月初至1988年7月底這一年時間的日記。在記述當下的感受時,米沃什不斷回到自己知道的那些遙遠的往事和人物,在書里,過去和現是交織在一起的。米沃什視自己為一個獵人,盡管是不同意義上的獵人:他狩獵的目標是整個看不見的世界,而且傾盡一生,在詞語里試圖捕捉這個世界,用詞語擊中它。
獵人的一年 目錄
1987年9月|45
1987年10月|87
1987年11月|142
1987年12月|205
1988年1月|228
1988年2月|288
1988年3月|316
1988年4月|325
1988年5月|355
1988年6月|391
1988年7月|405
書目|435
索引|437
譯后記|465
獵人的一年 節選
獵人的一年 作者簡介
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law Milosz),波蘭著名詩人、散文家、文學史家。1911年出生于波蘭第一共和國的立陶宛。“二戰”期間在華沙從事地下反法西斯活動。“二戰”后在波蘭外交部供職,曾在波蘭駐美國及法國使館任文化專員和一等秘書。198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在對他的授獎詞中說:“他在自己的全部創作中,以毫不妥協的深刻性揭示了人在充滿劇烈矛盾的世界上所遇到的威脅。”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