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文化大革命簡史(增訂新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1993922
- 條形碼:9787801993922 ; 978-7-80199-39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大革命簡史(增訂新版) 本書特色
那場在神州大地上摧梁折柱的以“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為名的政治大風暴,已經過去20年了。但史無前例的大內亂留下的創傷至深且鉅,久久難以愈合,時而隱隱作痛。它提醒和促使人們去思考和研究……席宣、金春明著的《文化大革命簡史(增訂新版)》對于文化大革命作了系統的闡述、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討論,為我們呈現了這段復雜、曲折而又特殊的政治革命。
文化大革命簡史(增訂新版) 內容簡介
席宣、金春明二人都是從事中共黨史的教學與研究幾十年的專業工作者。對“文化大革命”史的研究工作,也近20年了。由于“文化大革命”這段歷史的特殊復雜性和曲折性,至今對一些問題還不能說都分析清楚了。但是,作者認為,對“文化大革命”10年的歷史,確實已經到了應該給予系統的闡述、深入的研究和討論的時候了。而“文化大革命”研究的現狀同廣大群眾要求了解歷史、認真汲取經驗教訓的迫切需要,確實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重大歷史事件的透徹剖析和研究總結,常常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幾代人的努力。但研究“文化大革命”史的責任絕不應只留給后人。這一代“文化大革命”的親歷者,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文化大革命簡史(增訂新版) 目錄
引言
**章 “文化大革命”的歷史背景與起因
一、“左”傾理論和“左”傾實踐的交互作用
二、個人專斷和個人崇拜的交互作用
三、國際反修和國內反修的交互作用
四、在三個交互作用的惡性循環中走向極端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發動
一、一條奇異的導火線
二、全面發動的綱領和領導機構
三、“炮打司令部”和“批判”資反路線
第三章 以全面奪權為特征的“文化大革命”高潮
一、“上海一月風暴”奪權之風迅速刮遍全國
二、正氣凜然的二月抗爭
三、在“抓叛徒”聲中劉少奇冤案鑄成
四、“全國山河一片紅”和缺員甚多的中共中央全會
第四章 穩定“文化大革命”格局的努力和林彪事件
一、“造反派”勝利的中共九大
二、“斗、批、改”引發新混亂
三、廬山上的風云突變
四、林彪集團的覆滅
第五章 “批林整風”和“批林批孔”
一、“批林整風”和周恩來糾“左”的努力
二、繼續九大錯誤的中共十大
三、借題發揮的“批林批孔”
第六章 整頓與反整頓的較量“文化大革命”結束
一、鄧小平主持工作與全面整頓
二、整頓中的較量和曲折
三、突如其來的“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
四、悼念周恩來 天安門事件爆發
五、毛澤東逝世 粉碎“四人幫”
第七章 十年浩劫后的思考
一、十年大內亂的嚴重惡果
二、必須徹底否認“文化大革命”
三、永不能忘的教訓
四、歷史的補償
附錄 “文化大革命”大事記
文化大革命簡史(增訂新版) 節選
《“文化大革命”簡史(增訂新版)》: 僅僅過了兩三個月,反右派斗爭爆發了。這被認為是“一場大規模的、群眾性的階級斗爭”。實際上,這場“階級斗爭”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為的。反右派斗爭不但把一大批知識分子、愛國民主人士和黨內干部錯劃為“右派分子”,使他們和其家屬遭到很大的不幸,而且遲滯了中國科學文化的發展,助長了“左”傾思潮的膨脹,對中國社會歷史進程,以致對“文化大革命”的發生,都有重大影響。 反右派斗爭是在中國共產黨整風期間發生的。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指示》說:為了適應由革命時期轉人建設時期的新形勢,為了克服黨內滋長的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有必要在全黨進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整風運動。以便更好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4月30日,毛澤東邀集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座談,歡迎他們幫助共產黨整風。5月1日,中共中央《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在《人民日報》及其他報刊上公開發表。5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為什么要整風》的社論,號召動員廣大群眾幫助共產黨整風。當時,全國出現了廣大群眾積極向黨提出批評和建議的熱潮。絕大多數人都是善意的。但是無可否認,在某些地方和單位確有極少數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敵視的分子,他們受到匈牙利事件后國際反共高潮的鼓舞,趁中國共產黨整風之機,興風作浪,妄圖推翻黨的領導地位。一部分群眾在幫助黨整風中,或由于缺乏社會經驗,或由于思想偏激,發表了一些措詞尖銳、不完全符合實際的言論,進行了請愿、游行等活動,一時間產生了混亂。對于當時的形勢,毛澤東起先是估計為“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看得并不嚴重;甚至還通過各種渠道和輿論宣傳,鼓勵大家大膽鳴放。后來,他改變了對形勢的看法,認為已經是“黑云壓城城欲摧”了,如不反擊,有些黨組織可能垮臺。于是就動員全黨反擊,開展大規模的群眾性斗爭,從而造成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的局面。 這中間的變化,從1957年6月8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組織力量反擊右派分子的猖狂進攻》這份黨內指示中可以看出端倪。文件認為,在中國“有出‘匈牙利事件’的某些危險。現在我們主動整風,將可能的‘匈牙利事件’主動引出來,使之分割在各個機關各個學校去演習,去處理,分割為許多小‘匈牙利”’。在事隔兩年之后的1959年,在一次接見外賓的談話中,毛澤東說:匈牙利事件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教訓。在中國搞了幾千個小匈牙利事件。不搞這一手,對社會主義是很危險的。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匈牙利事件對毛澤東判斷中國情況的影響,也可以作為反右派斗爭所以采取“釣魚”、“引蛇出洞”等做法的注腳,從中還可以看出這場“階級斗爭”在多大程度上是人為的。 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給黨和國家帶來了許多不幸的后果,其中*直接的、帶有全局性的問題,是對國內政治形勢的估量失誤和對國內主要矛盾判斷的突然改變。在反右派斗爭期間,毛澤東接連寫了許多篇指示、文章和社論,對階級斗爭問題都作了過分嚴重的判斷。如為《人民日報》寫的七·一社論《文匯報的資產階級方向應當批判》一文中,作出了右派是資產階級反動派的判斷,這就把資產階級又看成是一個完整存在的階級。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一文中,毛澤東說:“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反共反人民反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右派和入民的矛盾是敵我矛盾,是對抗性的不可調和的你死我活的矛盾。”并且認為反右派斗爭“是一個在政治戰線上和思想戰線上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單有一九五六年在經濟戰線上(在生產資料所有制上)的社會主義革命是不夠的,并且是不鞏固的。匈牙利事件就是證明。必須有一個政治戰線上和一個思想戰線上的徹底的社會主義革命。”這就為以后連續不斷的政治運動提供了理論依據。 正是以這一系列“左”的判斷為基礎,在1957年9月至10月召開的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在講話中斷然肯定:“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毫無疑問,這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這段話是對一年前召開的“八大”關于國內主要矛盾判斷的根本性改變。毛澤東關于國內主要矛盾的錯誤結論,得到了這次中央全會的贊同,由此必然引起全黨主要任務和整個政策的相應改變。這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失誤和決策失誤。 對于國內主要矛盾判斷的改變,在八屆三中全會一次組長會議上毛澤東曾加解釋。他說:“八大”文件中說大規模的階級斗爭基本結束,是因為當時資產階級敲鑼打鼓,服服帖帖,問題沒有充分暴露。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問題,富裕中農的思想問題,資產階級的政治勢力和意識形態問題,以及上層建筑中的問題,當時都看得很不清楚。經過這次大鳴大放,資產階級要造反,問題就看清了。因此應該說,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從這段解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八屆三中全會對主要矛盾判斷的失誤,是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在理論上的反映。 對錯誤的實踐進行概括,抽引出錯誤的理論觀點,以此指導實踐,再進行理論概括,使錯誤理論一步步升級,又據以指導實踐,這種交互作用,始自反右派斗爭。 ……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