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核醫學(第4版)(第四輪五年制教材)(十二五)/王榮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919176
- 條形碼:9787565919176 ; 978-7-5659-191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核醫學(第4版)(第四輪五年制教材)(十二五)/王榮福 本書特色
本教材是在總結過去多年的核醫學教學經驗、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編寫的,因此,其教材內容與體系力求反映當前核醫學發展的現狀和近年來核醫學的學術成就,精簡和刪除一些應用較少的陳舊內容,使重點更突出、實用性更強。在編寫過程中,注重核醫學與臨床的聯系,培養學生在臨床實踐中如何正確應用和認識核醫學的技術與方法,解決臨床醫學中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掌握核醫學技術本身。在內容選擇上,更加注重基本原理與臨床意義,力求做到基本原理講夠、重要方法不漏、臨床應用講透的原則。
核醫學(第4版)(第四輪五年制教材)(十二五)/王榮福 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在總結過去多年的核醫學教學經驗、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編寫的,因此,其教材內容與體系力求反映當前核醫學發展的現狀和近年來核醫學的學術成就,精簡和刪除一些應用較少的陳舊內容,使重點更突出、實用性更強。在編寫過程中,注重核醫學與臨床的聯系,培養學生在臨床實踐中如何正確應用和認識核醫學的技術與方法,解決臨床醫學中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掌握核醫學技術本身。在內容選擇上,更加注重基本原理與臨床意義,力求做到基本原理講夠、重要方法不漏、臨床應用講透的原則。
核醫學(第4版)(第四輪五年制教材)(十二五)/王榮福 目錄
**節 核醫學的定義、內容和特點
第二節 放射性藥物
第三節 核醫學儀器
第四節 核醫學的診斷與治療原理
第五節 放射性核素示蹤技術
第六節 分子核醫學與分子影像技術應用
第七節 核醫學發展與展望
第2章 核物理與電離輻射生物效應及防護
**節 核物理
第二節 電離輻射生物效應及防護
第三節 核醫學的診治劑量和安全性
第3章 神經系統
**節 腦血流灌注顯像及局部腦血流測定
第二節 腦代謝斷層顯像
第三節 神經遞質和受體顯像
第四節 放射性核素腦血管顯像
第五節 腦脊液顯像
第六節 相關影像學檢查比較及進展
第4章 心血管系統
**節 心肌血流灌注顯像
第二節 心肌代謝顯像
第三節 心室顯像及心功能測定
第四節 心臟神經受體顯像
第五節 與相關影像學檢查比較
第5章 腫瘤與炎癥
**節 腫瘤PET/CT代謝顯像
第二節 其他腫瘤顯像
第三節 腫瘤受體顯像及治療
第四節 腫瘤放射免疫靶向技術
第五節 腫瘤前哨淋巴結技術
第六節 腫瘤基因表達顯像
第七節 炎癥顯像
第八節 與相關影像學檢查比較
第6章 內分泌系統
**節 甲狀腺功能測定及顯像
第二節 甲狀旁腺顯像
第三節 腎上腺顯像
第四節 與相關影像學檢查比較
第7章 骨骼系統
**節 骨顯像
第二節 骨礦物質含量及骨密度測定
第三節 與相關影像學檢查比較
第8章 泌尿生殖系統
**節 腎動態顯像
第二節 腎圖檢查
第三節 腎小球濾過率及腎有效血漿流量的測定
第四節 腎檢查的介入試驗
第五節 腎靜態顯像
第六節 膀胱輸尿管反流顯像
第七節 陰囊顯像
第八節 輸卵管顯像
第九節 與相關影像學檢查比較
第9章 呼吸系統
**節 肺灌注顯像
第二節 肺通氣顯像
第三節 臨床應用
第四節 下肢靜脈顯像
第五節 與相關影像學檢查比較
第10章 消化系統
**節 肝膽顯像
第二節 肝顯像
第三節 消化道顯像
第四節 唾液腺顯像
第五節 上消化道功能測定和顯像
第六節 呼氣試驗
第七節 與相關影像學檢查比較
第11章 血液與淋巴系統
**節 血容量的測定
第二節 紅細胞壽命測定
第三節 51Cr紅細胞破壞部位測定
第四節 脾顯像
第五節 骨髓顯像
第六節 淋巴顯像
第12章 放射性核素治療
**節 131I治療甲狀腺疾病
第二節 放射性核素治療惡性骨轉移瘤
第三節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
第四節 放射免疫治療
第五節 其他核素治療
第13章 體外放射分析
**節 放射免疫分析
第二節 免疫放射分析
第三節 其他體外放射分析
第四節 非放射性標記免疫分析
第五節 IS015189質量控制體系
第六節 體外放射分析的臨床應用
中英文專業詞匯索引
參考文獻
核醫學(第4版)(第四輪五年制教材)(十二五)/王榮福 作者簡介
王榮福,男,1955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浦城縣。醫學和藥學博士,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核技術應用”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核醫學系主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和國際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北京大學第一臨床學院一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影像中心主任,第十一屆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華醫學科技獎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兼任全國高建委名醫名院發展促進專業委員會核醫學專業主任委員、中國核學會核醫學分會和中國核醫學裝備與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核學會副理事長和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其他多個學術團體常委和國內外多種學術期刊編委與審稿專家。
從事教學工作36年。承擔臨床醫學本科、長學制、研究生、住院醫師和進修醫師等教學,培養了一大批專業學術骨干和優秀人才。承擔多項國家級、部委級課題項目,主編教材12部和專著3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0余篇,獲得3項中國發明專利和美國核醫學榮譽獎、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二等獎、北京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美國核醫學最佳基礎科學研究優秀論文獎、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大學“核醫學”精品課程、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北京大學優秀教學獎和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人才計劃獎勵。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