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18754
- 條形碼:9787302518754 ; 978-7-302-5187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第2版) 本書特色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第2版)》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規劃教材。 下載課件、獲取課件密碼、各種資源包以及人工客服,請關注清華社官方微信服務號qhdxcbs_js,一站式幫您解決各種圖書問題。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第2版) 內容簡介
互換性的應用非常廣泛,不僅局限于機械產品,還包括電子電器等產品; 不但可以對零件提出互換性要求,同樣也可以對部件、整機等提出互換性要求。本教材僅就機械產品的零部件進行討論,并且涉及零部件幾何參數的互換性問題。 本書內容包括: 互換性的基礎知識,如光滑孔、軸的尺寸的標準公差,孔軸的使用要求和設計原則,常用孔軸公差帶和配合; 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形位公差的符號及其標注,形位公差的定義及公差帶解釋; 表面粗糙度及評定,表面粗糙度應用及表面粗糙度的標注,公差原則及其應用等; 滾動軸承、鍵、圓錐、螺紋、絲杠、滾珠絲杠、齒輪副等標準部件的公差與配合; 結合互換性的相關規定,討論尺寸、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檢驗; 結合在機器或儀器設計時所碰到的幾何精度分析問題,研究尺寸鏈的分析。 本書適合機械類和近機械類學生使用,同時也可作為機械類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第2版) 目錄
CONTENTS
第1部分互換性的基礎知識
第1章概論
1.1互換性與公差
1.2公差與配合標準發展簡述
1.3標準化與優先數系
1.4本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習題
第2章尺寸極限與配合
2.1概述
2.2公差與配合的基本術語
2.3光滑孔、軸的公差與配合設計
2.4其他尺寸公差帶規定
2.5尺寸極限與配合應用實例
習題
第3章幾何公差
3.1概述
3.2基本概念
3.3幾何公差的符號及標注
3.4幾何公差定義和公差帶解釋
3.5幾何公差及其應用實例
習題
第4章公差原則及其應用
4.1獨立原則
4.2幾何公差與尺寸公差的關系
4.3有關公差原則的術語及定義
4.4包容要求
4.5*大實體要求及其應用
4.6*小實體要求及其應用
4.7可逆要求及零幾何公差
習題
第5章表面粗糙度及其評定
5.1概述
5.2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參數及數值
5.3表面粗糙度的選用
5.4表面粗糙度的標注
習題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第2版)
目錄
第2部分典型件的互換性
第6章滾動軸承、鍵的公差與配合
6.1滾動軸承的公差與配合
6.2鍵與花鍵連接的互換性
6.3減速器所應用的滾動軸承、鍵的公差選用
習題
第7章圓錐的公差與配合
7.1圓錐與圓錐配合
7.2圓錐公差及其應用
7.3圓錐角和錐度的測量
習題
第8章螺紋結合的互換性
8.1概述
8.2螺紋結合的互換性問題
8.3普通螺紋的公差與配合
習題
第9章漸開線圓柱齒輪公差與檢測
9.1概述
9.2齒輪誤差的評定指標及檢測
9.3齒輪副誤差的評定指標及其檢測
9.4齒輪精度標準及其應用實例
習題
第3部分測量技術基礎
第10章測量技術基礎
10.1測量的基本概念
10.2計量管理、計量儀器和測量方法
10.3測量方法的有關原則
10.4測量誤差及數據處理
習題
第11章尺寸的檢驗
11.1注出公差的尺寸檢驗
11.2常用尺寸的測量儀器
11.3光滑極限量規設計
習題
第12章幾何誤差的評定與檢測
12.1幾何誤差的定義及有關規定
12.2幾何誤差的評定準則
12.3幾何誤差的檢測原則
12.4幾何誤差的檢測
習題
第13章表面粗糙度的檢測
13.1光切法
13.2干涉法
13.3觸針掃描法
13.4比較法
13.5印模法
習題
第4部分尺寸鏈
第14章尺寸鏈
14.1基本概念
14.2尺寸鏈的極值法計算
14.3尺寸鏈的概率法計算
14.4保證裝配精度的其他措施
習題
參考文獻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第2版) 節選
第3章幾 何 公 差 3.1概述 圖31所示為一種二級減速器的高速軸零件,根據設計要求,零件轉速為1440r/min,其中30的軸段和皮帶輪連接,連接方式是C型平鍵,兩端45的軸頸和滾動軸承連接。 圖31二級減速器高速軸 零件的使用要求是帶輪與軸頸30正確連接并傳遞力矩,斜齒圓柱齒輪能正常嚙合,旋轉不出現偏心,零件高速轉動中振動小。 根據零件使用要求,確定零件加工工藝。首先在軸的兩端打好中心孔作為零件加工的基準,零件的后期加工、檢測都是以這一中心孔為基準進行的。加工好中心孔后,通過車削(粗車和精車)加工各外圓,并通過磨削加工連接面。那么對于這一軸的幾何公差(形狀和位置公差)應當如何規定,將在本章進行探討。 幾何誤差(形狀和位置誤差)對零件的使用性能影響有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影響。 (1) 影響配合性質圓柱表面的形狀誤差,在間隙配合中,會使得間隙大小分布不均勻,當配合件之間有相對運動的時候,容易造成局部表面磨損,影響配合件的工作精度,降低零件的使用壽命; 在過盈配合中,會使得過盈量分布不均勻,影響連接強度。 (2) 影響可裝配性例如,花鍵軸各鍵的位置誤差和箱蓋、法蘭盤等零件上各螺栓孔的位置誤差過大,將難以順利裝配。 (3) 影響工作精度例如,車床床身導軌的直線度誤差會影響床鞍的運動精度; 車床主軸兩支承軸頸的幾何誤差將影響主軸的回轉精度; 齒輪箱上各軸承孔的位置誤差會影響齒輪齒面載荷分布的均勻性和齒側間隙。 (4) 影響零件的其他功能要求有結合要求的表面若存在形狀誤差,將影響結合的密封性,并因實際接觸面積的減小而降低承載能力。特別是對于精密機器、精密儀器以及經常在高速和重載條件下工作的機械,幾何誤差的影響更為嚴重。因此,幾何誤差的大小是衡量產品質量的重要技術指標。 3.2基 本 概 念 3.2.1幾何公差標準概況 機械零件上幾何要素的形狀和位置精度是一項重要的質量指標。零件在加工過程中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其幾何要素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形狀誤差和位置誤差(簡稱幾何誤差),它們對產品的壽命、使用性能和互換性有很大的影響。幾何誤差越大,零件的幾何參數的精度越低,其質量也越低。為了保證零件的互換性和使用要求,需要正確地給定零件的幾何公差,用以限制幾何誤差。 1980年由原國家標準總局發布的《形狀和位置公差》國家標準包括了《代號及其注法》《術語及定義》《未注公差的規定》《檢測規定》4個標準,基本建立了和國際標準一致又結合我國實際的幾何公差設計和誤差檢測的標準體系。 為適應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我國根據國際標準ISO 1101制定了有關確定幾何公差的一系列國家標準: 《產品幾何技術規范幾何公差形狀方向位置和跳動公差標注》(GB/T 1182—2008/ISO 1101:2004)、《形狀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184—1996)、《公差原則》(GB/T 4249—1996)、《產品幾何量技術規范(GPS)形狀和位置公差檢測規定》(GB/T 1958—2004)、《產品幾何量技術規范(GPS)幾何公差位置公差注法》(GB/T 13319—2004)、《形狀和位置公差*大實體要求、*小實體要求和可逆要求》(GB/T 16671—2009)。作為貫徹上述標準的技術保證,還發布了一系列幾何誤差評定和檢測標準: 《直線度誤差檢測》(GB/T 11336—2004)、《平面度誤差檢測》(GB/T 11337—2004)、《圓度誤差的評定——兩點、三點法》(GB/T 4380—2004)、《產品幾何量技術規范(GPS) 圓度測量術語、定義及參數》(GB/T 7234—2004)、《產品幾何量技術規范(GPS)評定圓度誤差的方法半徑變化量測量》(GB/T 7235—2004)。 3.2.2幾何公差的規定對象 幾何公差規定的對象是零件的幾何形體。從幾何角度講,構成零件的點、線、面都稱為零件的幾何要素(見圖32)。因此,幾何公差所規定的對象就是零件的這三種要素。“點”是指線的交點、圓心、球心等; “線”是指零件的棱邊、素線、軸線或中心線等; “面”是指零件中心平面或各種形狀的輪廓面(包括內外表面、圓柱面、圓錐面、球面)。點具有位置的描述,但無大小可言,因此點要求控制的特性僅是位置沒有形狀。線和面則需控制形狀和位置。因此位置公差控制的對象是點、線和面,而形狀公差控制的對象是線和面要素。 圖32幾何要素 按存在狀態、所處的地位、功能關系及結構特征的不同,要素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按存在狀態,要素可以分為擬合要素和實際要素 具有幾何意義的要素,即不存在任何誤差的要素稱為擬合要素。如具有理想形狀的點、線、面都是擬合要素。 實際要素是指零件上實際存在的要素。在測量時,實際要素由提取要素來體現。由于存在測量誤差,提取要素并非該要素的真實狀況。 2. 按所處的地位,要素分為被測要素和基準要素 在零件圖樣上給出形狀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即需要研究確定其形狀或(和)位置誤差的要素,稱為被測要素。用來確定理想被測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稱為基準要素。理想的基準簡稱為基準。基準要素有基準平面、基準直線和基準點三種。 圖33(a)中對300-0.013軸的素線給出了直線度公差,圖33(b)中對300-0.013軸的中心線規定了同軸度公差,所以這些要素是被測要素。而圖33(b)中400-0.016的中心線的理想位置應與300-0.013 中心線重合,因此400-0.016軸的中心線為基準要素。 圖33被測要素與基準要素 3. 按功能關系,要素分為單一要素和關聯要素 僅對要素自身提出形狀公差的要素,稱為單一要素。對其他要素有功能關系的要素,稱為關聯要素,即規定位置公差的要素。如圖33(a)所示,當圓柱面僅有形狀公差時,圓柱面為單一要素; 圖33(b)所示為小圓柱面軸線對大圓柱面軸線有位置公差要求時,則小圓柱面為關聯要素,大圓柱面為基準。 4. 按結構特征,要素分為組成要素和導出要素 由一個或幾個表面形成的要素稱為組成要素,對稱要素的中心點、線、面或回轉表面的軸線,稱為導出要素。導出要素往往依存于相應的組成要素。例如,球心依存于球面; 中心線依存于回轉表面。 圖33(a)所示的圓柱面的素線為組成要素,圖33(b)所示的被測要素為導出要素。 3.2.3幾何公差的項目、符號及分類 GB 1182—2008規定,幾何公差分為形狀公差和位置公差兩大類。形狀公差是對單一要素的要求,如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位置公差是對關聯要素的要求。它包括定向公差,即平行度、垂直度和傾斜度; 定位公差,即位置度、同軸(心)度和對稱度; 跳動公差,即圓跳動和全跳動。線輪廓度和面輪廓度則有兩重性,當無基準要求時屬于形狀公差; 有基準要求時,則屬于位置公差。 幾何公差共有14個項目,各項目的名稱及符號見表31。 表31幾何公差項目及符號 公差 特征項目 符號 基準要求 形狀 形狀 直線度無 平面度無 圓度無 圓柱度無 形狀或位置 輪廓 線輪廓度有或無 面輪廓度有或無 位置 定向 平行度有 垂直度有 傾斜度有 定位 同軸度有 對稱度有 位置度有或無 跳動 圓跳動有 全跳動有 3.2.4幾何公差帶 1. 幾何公差帶基本概念 幾何公差標注是圖樣中對幾何要素的形狀、位置提出精度要求時作出的表示。一旦有了這一標注,也就明確了被控制的對象(要素)是誰,允許它有何種誤差,允許的變動量(即公差值)多大,范圍在哪里,實際要素只要做到在這個范圍之內就為合格。在此前提下,被測要素可以具有任意形狀,也可以占有任何位置。這使幾何要素(點、線、面)在整個被測范圍內均受其控制。 幾何公差帶是由形狀(理想包容形狀)、大小(公差值)、方向和位置4個要素組成的。公差帶的要求是由零件的功能和互換性確定。形狀公差是單一實際被測要素對其擬合要素的允許變動全量,形狀公差帶則是限制單一實際被測要素變動的區域,形狀公差帶的方向和位置一般是浮動的,即可隨實際被測要素的方向和位置變動而變動。 為討論方便,可以用圖形來描繪允許實際要素變動的區域,這就是公差帶圖。它必須表明形狀、大小、方向和位置關系。 2. 幾何公差帶的4個要素 幾何公差帶的4個要素就是指公差帶形狀、大小、方向和位置的關系。 1) 公差帶的形狀 公差帶的形狀是由要素本身的特征和設計要求確定的。常用的公差帶有以下9種形狀: 圓內區域、兩同心圓間的區域、兩同軸圓柱面間的區域、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域、兩等距線之間的區域、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兩等距面間的區域、圓柱內區域、球內區域,如圖34所示。 圖34幾何公差帶形狀 公差帶呈何種形狀,取決于被測要素的形狀特征、公差項目和設計時表達的要求。 在某些情況下,被測要素的形狀特征就確定了公差帶形狀。如被測要素是平面,則其公差帶只能是兩平行平面; 被測要素是非圓曲面或曲線,其公差帶只能是兩等距曲面或兩等距曲線。必須指出: 被測要素要由所檢測的公差項目確定,如在平面、圓柱面上要求的是直線度公差項目,則要作一截面得到被測要素,被測要素此時是平面(截面)內的直線。 在多數情況下,除被測要素的特征外,設計要求對公差帶形狀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如對于軸線,其公差帶可以是兩平行直線、兩平行平面或圓柱面,設計時根據給定平面內、給定方向上或是任意方向上的要求而定。 有時,幾何公差的項目就已決定了幾何公差帶的形狀。如同軸度,由于零件孔或軸的軸線是空間直線,同軸要求必是指任意方向的,其公差帶只有圓柱形一種。圓度公差帶只可能是兩同心圓,而圓柱度公差帶則只有兩同軸圓柱面一種。 2) 公差帶的大小 公差帶的大小是指公差標注中公差值的大小,它是指允許實際要素變動的全量,它的大小表明形狀位置精度的高低,按上述公差帶的形狀不同,可以是指公差帶的寬度或直徑,這取決于被測要素的形狀和設計的要求,設計時可在公差值前加與不加符號加以區別。對于同軸度和任意方向上的軸線直線度、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和位置度等要求,所給出的公差值應是直徑值,公差值前必須加符號。對于空間點的位置控制,有時要求任意方向控制,則用到球狀公差帶,符號為S。 對于圓度、圓柱度、輪廓度(包括線和面)、平面度、對稱度和跳動等公差項目,公差值只可能是寬度值。對于在一個方向上、兩個方向上或一個給定平面內的直線度、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和位置度所給出的一個或兩個互相垂直方向的公差值也均為寬度值。 公差帶的寬度或直徑值是控制零件幾何精度的重要指標。一般情況下,應根據GB/T 1184—1996來選擇標準數值,如有特殊需要,也可另行規定。 3) 公差帶的方向 在評定幾何誤差時,形狀公差帶和位置公差帶的放置方向直接影響到誤差評定的正確性。 對于形狀公差帶,其放置方向應符合*小條件(見幾何誤差評定)。對于定向位置公差帶,由于控制的正是方向,故其放置方向要與基準要素成絕對理想的方向關系,即平行、垂直或理論準確的其他角度關系。 對于定位位置公差,除點的位置度公差外,其他控制位置的公差帶都有方向問題,其放置方向由相對于基準的理論正確尺寸來確定。 4) 公差帶的位置 對于形狀公差帶,只是用來限制被測要素的形狀誤差,本身不作位置要求。如圓度公差帶限制被測的截面圓實際輪廓圓度誤差,至于該圓輪廓在哪個位置上、直徑多大都不屬于圓度公差控制之列,它們是由相應的尺寸公差控制的。實際上,只要求形狀公差帶在尺寸公差帶內便可,允許在內任意浮動。 對于定向位置公差帶,強調的是相對于基準的方向關系,其對實際要素的位置是不作控制的,而是由相對于基準的尺寸公差或理論正確尺寸控制。如機床導軌面對床腳底面的平行度要求,它只控制實際導軌面對床腳底面的平行性方面是否合格,至于導軌面離地面的高度,由其對床腳底面的尺寸公差控制,被測導軌面只要位于尺寸公差內,且不超過給定的平行度公差帶,就視為合格。因此,導軌面的平行度公差帶可移到尺寸公差帶的上部位置,依被測要素離基準的距離不同,平行度公差帶可以在尺寸公差帶內上或下浮動變化。如果由理論正確尺寸定位,則幾何公差帶的位置由理論正確尺寸確定,其位置是固定不變的。 對于定位位置公差帶,強調的是相對于基準的位置(其必包含方向)關系,公差帶的位置由相對于基準的理論正確尺寸確定,公差帶是完全固定位置的。其中同軸度、對稱度的公差帶位置與基準(或其延伸線)位置重合,即理論正確尺寸為0,而位置度則應在x、y、z坐標上分別給出理論正確尺寸。 3.3幾何公差的符號及標注 3.3.1幾何公差符號 1. 幾何公差代號 1) 公差框格及填寫的內容 如圖35所示,公差框格在圖樣上一般應水平放置,若有必要,也允許豎直放置。對于水平放置的公差框格,應由左往右依次填寫公差項目符號、公差值及有關符號、基準字母及有關符號。基準可多至三個,但先后有別,基準字母代號前后排列不同將有不同的含義。對于豎直放置的公差框格,應該由下往上填寫有關內容。公差框格的格數為2~5格,由需要填寫的內容決定。 圖35公差框格 圖36幾何公差標注示例 2) 指引線 公差框格用指引線與被測要素聯系起來,指引線由細實線和箭頭構成。它從公差框格的一端引出,并保持與公差框格端線垂直,引向被測要素時允許彎折,但不得多于兩次。指引線的箭頭應指向公差帶的寬度方向或徑向,如圖36所示。 2. 基準代號 與被測要素相關的基準用一個大寫字母表示。字母標注在基準方格內,與一個涂黑或空白的三角形相連以表示基準,如圖37所示。表示基準的字母還應標注在公差框格內。涂黑的和空白的基準三角形含義相同。 基準的種類有單一基準、組合基準和三基面體系。 (1) 單一基準由一個要素建立的基準,如一個平面、中心線或軸線等。 (2) 組合基準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要素建立的一個獨立基準,也稱為公共基準,如由基準A和基準B組成的共同基準,標注為A—B。 (3) 三基面體系由三個相互垂直的平面構成的基準體系。如圖38所示,A、B、C三個平面相互垂直,基準平面按功能要求有順序之分,*主要的為**基準平面,依次為第二基準平面和第三基準平面。 圖37基準符號及代號 圖38三基面體系 單一基準要素的名稱用大寫拉丁字母A,B,C,…表示。為不致引起誤解,字母E,F,I,J,L,M,O,P,R不得采用。公共基準名稱由組成公共基準的兩基準名稱字母,在中間加一橫線組成。在位置度公差中常采用三基面體系來確定要素間的相對位置,應將三個基準按**基準、第二基準和第三基準的順序從左至右分別標注在各小格中,而不一定是按A,B,C,…字母的順序排列。三個基準面的先后順序是根據零件的實際使用情況,按一定的工藝要求確定的。通常**基準選取*重要的表面,加工或安裝時由三點定位,其余依次為第二基準(兩點定位)和第三基準(一點定位),基準的多少取決于對被測要素的功能要求。 3.3.2幾何公差的標注方法 1. 被測要素的標注 標注被測要素時,要特別注意公差框格的指引線箭頭所指的位置和方向,箭頭的位置和方向的不同將有不同的公差要求解釋,因此,要嚴格按國家標準的規定進行標注。 (1) 當被測要素為組成要素時,指示箭頭應指在被測表面的可見輪廓線上,也可指在輪廓線的延長線上,且必須與尺寸線明顯地錯開(見圖39(a))。 (2) 對視圖中的一個面提出幾何公差要求,有時可在該面上用一小黑點引出參考線,公差框格的指引線箭頭則指在參考線上(見圖39(b))。 圖39組成要素標注 (3) 當被測要素為導出要素,如中心點、圓心、軸線、中心線、中心平面時,指引線的箭頭應對準尺寸線,即與尺寸線的延長線相重合。若指引線的箭頭與尺寸線的箭頭方向一致時,可合并為一個(見圖310)。 圖310導出要素的標注 當被測要素是圓錐體軸線時,指引線箭頭應與圓錐體的大端或小端的尺寸線對齊。必要時也可在圓錐體上任一部位增加一個空白尺寸線與指引箭頭對齊(見圖311(a)、(b))。 (4) 當要限定局部部位作為被測要素時,必須用粗點畫線示出其部位并加注大小和位置尺寸(見圖311(c))。 圖311錐體和局部要素標注 2. 基準要素的標注 (1) 當基準要素是邊線、表面等組成要素時,基準代號中的短橫線應靠近基準要素的輪廓線或輪廓面,也可靠近輪廓的延長線,但要與尺寸線明顯錯開(見圖312(a))。 (2) 當受到圖形限制,基準代號必須注在某個面上時,可在面上畫出小黑點,由黑點引出參考線,基準代號則置于參考線上。如圖312(b)所示應為環形表面。 圖312輪廓基準要素 (3) 當基準要素是中心點、軸線、中心平面等導出要素時,基準代號的連線應與該要素的尺寸線對齊(見圖313),基準代號中的短橫線也可代替尺寸線的其中一個箭頭(見圖313(b))。 (4) 當基準要素為圓錐體軸線時,基準代號上的連線應與基準要素垂直,即應垂直于軸線而不是垂直于圓錐的素線,而基準短橫線應與圓錐素線平行(見圖313(c))。 圖313中心基準要素 圖314局部基準 (5) 當以要素的局部范圍作為基準時,必須用粗點畫線示出其部位,并標注相應的范圍和位置尺寸(見圖314)。 (6) 當采用基準目標時,應在有關表面上給出適當的點、線或局部表面來代表基準要素。當基準目標為點時,用45°的交叉粗實線表示(見圖315(a)); 當基準目標為直線時,用細實線表示,并在棱邊上加45°交叉粗實線(見圖315(b)); 當基準目標為局部表面時,以雙點畫線畫出局部表面輪廓,中間畫出斜45°的細實線(見圖315(c))。 圖315基準目標 3. 公差值的標注 (1) 公差值表示公差帶的寬度或直徑,是控制誤差量的指標。公差值的大小是幾何公差精度高低的直接體現。 (2) 公差值標注在公差框格的第2格中。如是公差帶寬度只標注公差值t,如是公差帶直徑則應視要素特征和設計要求,標注t或St。 (3) 對公差值的要求,除數值外,若還有進一步要求,如誤差值只允許從中間凸起不允許凹下,或只許從一端向另一端減少或增加等,此時,應采用限制符號(見表32),標注在公差值的后面。 表32限制符號 含義 符號 舉例 只允許向材料內凹下 (-) 只允許向材料外凸起 (+) 只允許從左至右減小 () 只允許從左至右增大 () ……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