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13輯中世紀史學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89340
- 條形碼:9787100089340 ; 978-7-100-08934-0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13輯中世紀史學史 內容簡介
科斯敏斯基院士所著《中世紀史學史》,在蘇聯國內和國外都受到重視。這不只是因為它能代表一家之言,更主要的還因為它是這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開創性著作。該書所述內容從奧古斯丁起,一直到十九世紀中期;十九世紀后半期到十月革命這部分內容,則另有莫斯科大學古特諾娃的續纂本。書中從文藝復興時代起才有詳細的論述,以前的部分沒作為《中世紀史學史/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的重點。 作者是在馬克思主義史學陣地還沒牢固建立時,來講授中世紀史學史的,他所付出的辛勤勞動以及在學術領域內所承擔的戰斗任務,是可想而知的。盡管當時已有列寧格勒大學瓦因什坦的《中世紀史學史》問世,而作者的開創之功,應該受到尊重。 像其他新生事物一樣,《中世紀史學史/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也存在些不夠完備之處。這就要求我們不應滿足于接受別人現成的科學研究成果,尤其要努力深入鉆研,使本學科繼續得到提高和發展,迅速改變我們的落后面貌,并把它逐漸推進到應有的現代水平。 我們和作者所處的時代、國內和國際環境都大不相同。我們是面向世界。從作者逝世(1959年)迄今,世界學術發展日新月異,我們所接觸的西方各種史學流派,也比作者當時要多得多。這就要求我們提高鑒別能力,吸收其中合理的部分,使之為己所用,以豐富馬克思主義的中世紀史學史,而不是未經科學檢驗,就輕率地接受或否定。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應當成為我們必須遵守的原則。 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書中明顯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評價蘭克中批判的篇幅過多,反之,對其史學中存在的積極意義卻沒提到,不免失之偏頗。“蘭克學派在反對理性主義史學的抽象推理、空疏論證,提倡尊重史實、尊重史料諸方面即有一定的歷史合理性”(見《史學史研究》,1985年第2期,第36頁,譚英華文)。這對于我們不難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總之,《中世紀史學史/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不失為一部馬克思主義中世紀史學史的奠基之作,有很高的參考價值。關鍵在于我們堅持正確對待的態度。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13輯中世紀史學史 目錄
緒論
**講 奧古斯丁的歷史觀
第二講 關于中世紀編年史的評述
第三講 意大利人文主義史學(一)
——一般特征、修辭學派
第四講 意大利人文主義史學(二)
——政治學派(馬基雅維里和圭恰爾迪尼)
第五講 意大利人文主義史學(三)
——博學派、傳記體
第六講 法國和英國的人文主義史學
第七講 德國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史學
第八講 十六世紀的政治學說
第九講 十七至十八世紀的博學者
第十講 博緒埃的歷史觀
第十一講 十七世紀的“社會物理學”
第十二講 英國革命時期的社會學家和政治思想家
第十三講 貝爾、維科
第十四講 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史學的一般論述
第十五講 法國啟蒙時代的史學(一)
——作為歷史學家的伏爾泰
第十六講 法國啟蒙時代的史學(二)
——孟德斯鳩與馬布利
第十七講 法國啟蒙時代的史學(三)
——盧梭與孔多塞
第十八講 英國啟蒙時代的史學
第十九講 德國啟蒙時代的史學
——啟蒙時期史學總論
第二十講 尤斯圖斯·麥捷爾及西歐史學史中反動浪漫主義流派的產生
第二十一講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西歐各國的反動政論作品
第二十二講 十九世紀上半期的德國史學(一)
——法的歷史學派
第二十三講 十九世紀上半期的德國史學(二)
——自由浪漫主義流派史料學中的批判學派
第二十四講 十九世紀上半期的德國史學(三)
——黑格爾的歷史觀、“老年黑格爾派”和“青年黑格爾派”的歷史觀
第二十五講 十九世紀上半期的德國史學(四)
——蘭克
第二十六講 十九世紀上半期的德國史學(五)
——施洛塞爾、齊美爾曼、里特爾的歷史地理學派中世紀史料的出版
第二十七講 十九世紀上半期的法國史學(一)
——圣·西門的歷史觀、奧·梯葉里及復辟時期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學派
第二十八講 十九世紀上半期的法國史學(二)
——弗·基佐、弗·米涅
第二十九講 十九世紀上半期的法國史學(三)
——小資產階級急進主義在中世紀學中的代表人物茹·米什勒保守貴族的思潮
主要資料和主要文獻
后記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13輯中世紀史學史 節選
《中世紀史學史/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對我們來說,對奧古斯丁的人格進行一番倫理道德上的評價并不多么重要。要肯定的只是:奧古斯丁是當時知識廣博、多方面受過教育的一個人。隨便讀他哪一篇著作,你都會深信他是個精通古代文學、哲學的人。我們所見到的奧古斯丁,是個集古代文明之大成于其一身的人。 奧古斯丁生于羅馬行省阿非利加的塔加斯特,生于一個小康市民之家。他父親是個多神教徒,但母親是個基督教徒。奧古斯丁受到良好教育,主要是雄辯術教育。 奧古斯丁誕生并就學的羅馬的阿非利加,四世紀后半期是羅馬帝國中*文明、*羅馬化的行省之一。但是,羅馬文化只波及當地社會的上層,而包括腓尼基人和努米底亞人在內的廣大人民階層,則仍保留著自己的語言、文化和自己的宗教。 基督教在阿非利加出現的日期很難確定。一開始,它在這里是社會下層階級思想意識,后來也開始在上層中傳播。在中等市民階層里和人民群眾中從四世紀初則開始流行各種異端,尤其是多那圖斯派和亞哥尼斯特兩種異端。 占統治地位的教會和國家同異端的斗爭,成為奧古斯丁生活時代阿非利加省的特點。他內心世界的發展和思想體系的形成,大大受到這一斗爭的影響。 讓我們再回到奧古斯丁的傳記上來。奧古斯丁在他的《懺悔錄》中寫道,他青年時代曾過著放蕩不羈的歡快生活;但是,這未免有些夸張。可能出于醒世說教的目的,后來他的禁欲主義心情逼迫他夸大了自己生活方式上的放蕩。早在他青年時代,科學和哲學已成了他生活中*大的樂趣。少年時代,他受到了西塞羅著作的很大影響。西塞羅是把希臘哲學向羅馬社會介紹的*著名中介人之一,奧古斯丁在他的影響下開始鉆研哲學。但我們看到,與此同時,他對宗教一倫理還有一定的追求。古代哲學思想認為,一個智者不僅要本人發揮智慧的力量,還要發揮道德的本質。*高知識只有在一定的道德完美化的條件下才可能實現一一這種思想當時是左右了奧古斯丁的。 奧古斯丁在結束學業以后,先是在塔加斯特任語法教師,接著又在迦太基教授修辭學。在這個時期,奧古斯丁迷上了新柏拉圖主義哲學,同時,初次接觸到基督教。但是,基督教在這個時期使他這個受古代哲學培育的人感到厭煩,因為他感到它過于簡陋和如兒戲般的粗魯。《圣經》對他來說,好比一部寓言集。尤其令他不能信服的是:基督教學說不待證實便令人去相信,它的信條具有無須理智驗證的命令性質。 在作宗教追求時,奧古斯丁曾一度迷戀于摩尼教。根據這種起源于拜火教的二元論理論,世界是黑暗侵犯了光明所造成的結果,世界的目的是解脫這一黑暗再還原為原始的光明。這種思想曾一度左右過奧古斯丁,但是,如果相信他的《懺悔錄》,這種思想很快不再使他滿足了。 ……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