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拿破侖時代全兩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18760
- 條形碼:9787100018760 ; 978-7-100-01876-0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拿破侖時代全兩卷 本書特色
喬治·勒費弗爾著的《拿破侖時代(上下)/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不僅力圖闡明法國人和拿破侖所征服過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主要線索,而且力圖闡明他所未能壓制的各種獨立力量所起的作用,以及他的**所不及的各國的特征。 這個時期雖然為時短暫,但在這段期間里,在拿破侖面前似乎一切都黯然失色,左右歷史進程的正是此人。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拿破侖時代全兩卷 內容簡介
《拿破侖時代(套裝上下卷)/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不是一部拿破侖個人的傳記,而是一部從拿破侖·波拿巴取得政權到他失敗這段歷史時期(1799—1815年)的法國和歐洲的歷史。作者喬治·勒費弗爾不僅把拿破侖時期同法國大革命時期從縱的方面銜接起來,使讀者看清這兩個階段的連續性,而且把拿破侖統治時期的法國放到世界史范圍內加以考察,從橫的方面同歐洲各國歷史聯系起來。勒費弗爾一方面肯定了拿破侖順應歷史潮流,在鞏固資產階級政治制度和推進資本主義發展方面的貢獻,另一方面也指出了他與封建勢力的妥協和對雅各賓派的壓制。在論述拿破侖通過征戰把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推廣到歐洲其他地區所起的積極影響時,作者也揭露了拿破侖建立歐洲甚至世界帝國的野心和他所進行的戰爭的擴張侵略和掠奪的性質。此外,《拿破侖時代(套裝上下卷)/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對當時歐洲列強的爭霸以及英國和俄國的擴張侵略政策也作了具體的分析和揭露。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拿破侖時代全兩卷 目錄
**編 革命的遺產
**章 舊制度與革命的沖突
一、社會的和政治的沖突
二、思想的沖突
三、民族的覺醒
第二章 戰爭的后果與和平的條件
一、大陸各國
二、英國的戰爭努力
三、法國及其盟國
四、封鎖與中立國
五、英國資本主義的力量與困難。歐洲向全世界的擴張
六、和平的條件
第三章 拿破侖·波拿巴登臺
一、法國的獨裁統治
二、拿破侖·波拿巴
第二編 內安法國 外和歐洲(1799-1802年)
**章 法國獨裁體制的組成
一、臨時執政府與共和八年憲法
二、波拿巴權力的組成與擴大
三、倉促上陣的1800年戰役
第二章 歐洲和平的實現
一、1800年戰役與呂內維爾和約
二、武裝中立聯盟與英國的危機
三、亞眠和約(1802年3月25日)
四、附庸各國的改革
第三章 波拿巴就任終身執政
一、共和九年的危機
二、教務專約
三、清洗保民院和就任終身執政
四、波拿巴的社會政策
第三編 提爾西特條約前帝國的對外征服(1802-1807年)
**章 法國和英國:戰端重啟(1802-1805年)
一、波拿巴的經濟政策與亞眠和約的撕毀
二、法蘭西帝國的建立(1804年)
三、入侵英國的計劃。特拉發加海戰(1805年)
四、封鎖
五、第三次反法同盟的起源
第二章 拿破侖的軍隊
一、征募與晉級
二、戰爭準備
三、戰爭指揮
第三章 大帝國的創立(1805-1807年)
一、1805年的財政危機
二、1805年戰役
三、大帝國
四、與普魯士決裂(1806年)
五、耶拿戰役與奧爾施泰特戰役。冬季戰役(1806-1807年)
六、夏季戰役與提爾西特條約(1807年)
參考書目(提要)
第四編 提爾西特條約后帝國的對外征服(1807-1812年)
**章 大陸體系(1807 1809年)
一、英國的覺醒
二、把英國人關在門外的歐洲(1807-1808年)
三、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事件(1807-1808年)
四、西班牙起義(1808年)
五、法俄聯盟的初期和埃爾富特會晤(1808年)
六、拿破侖在西班牙(1808年11月-1809年1月)
第二章 1809年的戰爭
一、德意志的覺醒
二、普魯士
三、奧地利
四、1809年戰役
五、同奧地利聯姻
第三章 英國的成就(1807-1811年)
一、統治海洋及其后果
二、威靈頓的戰役
第四章 大陸封鎖
一、大陸封鎖*初幾年的英國貿易
二、大陸封鎖的演進
三、1811年的危機
第五章 俄羅斯戰役的準備過程(1811-1812年)
一、1811年的警報
二、外交活動與大軍的推進
第五編 1812年的世界
**章 帝國的法蘭西
一、專制政府
二、財政與國民經濟
三、思想控制
四、社會演進和輿論
第二章 大陸體系
一、大陸體系的政治機構
二、拿破侖的改革
三、地中海各國:意大利、伊利里亞諸省、卡塔盧尼亞
四、荷蘭與德意志
五、華沙大公國
六、歐洲文明
七、大陸經濟
八、大陸體系與民族
第三章 各種獨立力量
一、舊制度的大陸各國
二、盎格魯撒克遜人與自由主義
三、文化生活
四、歐洲和美洲民族的覺醒
五、資本主義的進展與歐洲向全世界的擴張
第六編 拿破侖的敗亡(1812-1815年)
**章 大陸體系的瓦解(1812-1814年)
一、俄羅斯戰役
二、普魯士的倒戈和1813年**次戰役
三、秋季戰役
四、法蘭西戰役與拿破侖退位
第二章 復辟與“百日”
一、維也納公會與反革命的勝利
二、法國**次復辟與拿破侖從厄爾巴島卷土重來
三、“百日”
結束語
下卷參考書目(提要)
索引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拿破侖時代全兩卷 節選
《拿破侖時代(套裝上下卷)/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熱月9日以后,法國革命的退潮已經很明顯了。共和三年(1795年)憲法使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他們雖然真誠地擁護新秩序,但卻反對民主,他們不能把民主和雅各賓主義的經驗加以區別。他們同斯塔埃爾夫人和空論家們一道,設想了一種寡頭政治,它比英國的寡頭政治更加現代化,但在本質上相類似;它要在富人的利益和“賢達”的智慧之間搞平衡。同時,資產階級逐漸著手摧毀山岳黨人的成果,甚至對制憲議會議員的成就也不放過。他們廢除了家庭法庭和仲裁程序,恢復了債務監禁和公證人費。共和二年遺產繼承法的“追溯既往”的特征消失了,私生子的權利受到了猛烈打擊。國有產業的出售,除對富人外,不再對任何人有利;共和七年,把那些被抵押的國有產業,無代價地給予了持有這些產業的人。村社公地的分配中止了;政府又力圖把農民從1789年以來就自由使用的森林中驅逐出去。 但是這一切對于歐洲貴族來說,究竟有什么意義呢?盡管法國革命是為了爭取資產階級理想的實現,可是它仍舊是一場爭取公民平等的革命。它的軍隊所到之處如比利時、萊茵地區、荷蘭、瑞士,法國革命都摧毀了舊制度;教皇成了囚徒;奧倫治親王、萊茵的選侯們和瑞士的貴族們都逃跑了。只有蘇沃洛夫的勝利奪回了意大利,恢復了那些正統王侯的地位。顛覆性的宣傳秘密地滲入了法國的鄰邦,到處都在議論法國農民的解放以及無套褲漢勝利的消息。作家和新聞記者所作的努力,其效果比不上這些不脛而走的傳聞;他們幾乎都由于恐怖時代的過激行動而感到幻滅,或者被迫沉默了。希望和法國人一致行動的人到處都能找到,例如在南部德意志就有。甚至在普魯士,拒服勞役和抗交封建賦稅的也越來越多。謠傳國王將廢除這些苛捐雜稅;弗里德里希一威廉三世在即位時就收到了大批請愿書。在大洋的彼岸,納里尼奧翻譯了《人權宣言》;在美國,華盛頓及其隨從懷疑杰佛遜和共和黨人已被平等狂毒害了。 各處的貴族,甚至在輝格黨的各大家族中,都嚇得驚慌失措而聚集在國王的周圍;各國的政府都加緊了控制。除了屈服于保羅一世的殘暴專制下的俄國之外,奧國是首屈一指的,因為在那里,科洛雷多從此成了實行愚民政策的警察國家的化身,而梅特涅后來又被認為是始作俑者。在普魯士,直到弗里德里希一威廉二世死前企圖實行同樣制度的沃爾納險些被解職。在耶拿,費希特因為宣傳無神論而被控告,遭到了魏瑪公爵的拋棄,并在1799年被迫放棄了教授職位。在英國,1794年以后,人身保護法停止執行,“煽動性的”社團和出版物也遭到了禁止。1799年,皮特強迫印刷商表明他們的忠順,把非法組織的成員流放七年。 ……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