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每天一堂生活經濟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26050
- 條形碼:9787550226050 ; 978-7-5502-2605-0
- 裝幀:8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每天一堂生活經濟課 本書特色
北大經濟學家 梁小民經典大眾經濟學普及書按經濟規則成功做人以經濟觀點幸福生活聽“一介小民”說點兒閑話,經濟學也可以很好玩。 無論是演講還是寫書,梁小民所談所寫的經濟學并不枯燥、深奧。寓言、武俠、歷史、當代段子,都被他信手拈來,以經濟學視角詮釋得妙趣橫生。他將高深的經濟學轉化為人人都能讀懂的大眾經濟學,真正意義上擔負起了讀書人的文化責任,讓經濟學能夠服務于大眾生活,使更多的人擁有經濟思維,理性面對生活中的經濟“陷阱”。
每天一堂生活經濟課 內容簡介
經濟學是一門經世致用的學科,不能居廟堂之高,只有從學術的象牙塔走出來,為普通人所熟知,才能真正為現實生活服務。 本書由梁小民經濟散文中*有趣、幽默、深刻、通俗的部分精選而成,結合文學、歷史、新聞、生活等多個方面探討經濟學問題,如撫養子女的成本、信子裙和大島茂風衣在市場上的不同反響、廚師為何不做家務、貪官能不能幸福等。生動有趣的經濟學故事,打破了經濟學教科書式的學習方法,幫助讀者打破壁壘,與經濟學輕松對話。 經濟學家總把經濟學解釋為“經邦濟世”之學,似乎學了經濟學就可以造福蒼生。歷史上和現實中也有經濟學家以救世主自居,似乎離了他地球就不轉了。其實,經濟學是一種人生哲學,是每個希望生活更幸福的人的學問。它不是教人發財致富、經邦治國的,而是教人正確對待人生的。把經濟學作為生活哲學,才能看出那些技術分析工具背后的深刻哲思。
每天一堂生活經濟課 目錄
幸福的基礎是財富_2
幸福不僅來自GDP_5
信息不對稱未必不是福_8
美麗是個綜合指標_11
經濟學助人幸福一生_14
能力強才能上名校_17
致富不能只靠勤勞_20
為什么非當行業老大_23
不為沉沒成本后悔_26
外面的女人很精彩_29
如何判斷女士的年齡_32
道德以人性為基礎_35
財富與品德齊飛_38
圈子內的有限信任_41
金牌是玩兒出來的_45
競爭才能出精英_48
做大膽言利的企業家_51
信心來自未來預期_54
第二課 回到常識話經濟
別求實用好不好_58
人人懂點經濟學_61
微觀與宏觀分而不離_64
認識貨幣不容易_67
揭開貨幣的面紗_70
人民幣不貶值的影響_73
人均GDP不是人均收入_76
生活化的經濟指標_79
工資決定與宏觀經濟_83
失業統計與國際接軌_86
學校的規模收益遞減_89
高校不必成本核算_92
經濟學家不預測股市_95
經濟預測不是算卦_98
物價水平與總需求_101
物價水平與總供給_104
第三課 錢包里翻出經濟學
輸得起才進股市_108
刺激投資的關鍵_112
隱私可以賺錢_115
有錢了就投資藝術品_118
如何投資才有利_121
“下海”是否明智_124
大型養雞場為什么賠錢_127
消費與節約型經濟_130
客源不足的成本討論_133
汽油該漲價了_136
糧油漲價的背后_139
該提價時就提價_142
中美消費傾向比較_144
消費物價指數的缺陷_147
誰在炫耀性消費_150
中國人過洋節_153
汽車降價未必是好事_156
買空賣空求穩定_158
價格大戰面面觀_161
商品由短缺到過剩_164
先進未必是好的_167
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_170
創新讓市場由冷轉熱_173
是是非非話微軟_176
壟斷者也做廣告_178
定價需要頭腦靈活_181
雙贏的汽車保險_184
第四課 經世濟民改變生活
呼喚純企業家_188
民企的英雄時代_192
王永慶的成功之路_195
稅收落在誰身上_198
李達昌何以當博導_201
誰來保護國有資產_204
走出山西“煤經濟”_206
鏟除霸王條款_209
公廁不宜拍賣_211
民航價格何必聽證_213
收費是有效手段_215
薄利多銷與谷賤傷農_217
農產品保護價的利弊_220
政府需要有進有退_223
福利國家的困境_226
穩定壓倒一切_229
經濟學中的機會主義_232
激勵比懲罰更有效_235
激起致富之心_238
企業的扶貧之路_241
失業保障事與愿違_244
高等教育不是扶貧工程_247
每天一堂生活經濟課 節選
信息不對稱未必不是福 經濟學家經常為信息不對稱擔憂。這絕非杞人憂天。政府與公眾信息不對稱使權力失去監督,滋生腐敗;企業委托人與代理人信息不對稱引起了機會主義行為;勞動市場上信息不對稱使雇主和求職者雙受其害;保險市場上保險公司和投保人信息不對稱帶來了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誠信喪失的根源之一;等等。所以,信息不對稱問題及其解決之道成為經濟學的熱門話題,對此做過開創性貢獻的經濟學家還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然而,這世界是不完美的,無論我們如何努力,信息不對稱依然是一種客觀存在。信息不對稱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當事人雙方并不完全了解,每一方的信息都分為雙方皆知或容易得到的公開信息,以及只有各方自己知道、對方只有花高代價才能獲得,或者根本無法獲得的私人信息。當雙方只知道對方的公開信息,不完全知道私人信息時,就稱為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引起信息多的一方欺騙另一方的可能性。這引起了道德風險,并產生對雙方都不利的逆向選擇。以上的種種現象都是信息不對稱的不良后果。 經濟學家設計了各種機制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這些機制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的不良后果,使市場經濟正常運行,但并不能完全消除信息不對稱:一來在許多情況下,獲得對方私人信息代價太高,不值得。二來各方私人信息是動態的,總在變,難以預測。 不過,信息不對稱也不見得完全是壞事。如果政府的什么信息公眾全知道,連國防機密也成公開信息,豈不妨害國家安全?如果夫妻雙方信息完全對稱,各自連一點隱私都沒有,生活能幸福嗎?糊里糊涂的愛,我想就是雙方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愛,真的清醒了,什么都明白了,愛就沒了。這正是許多婚姻成為愛情墳墓的原因。結婚了,雙方神秘的私人信息公開了,愛就不存在了。其實你仔細想想,許多情況都是信息太對稱,這世界也就變得無趣了。在信息化的今天,還是給各方留點私人空間好。在奧威爾寫的《1984》中,每個人都沒有一點隱私,在“老大哥”的監督下生活、思考,讓人好害怕啊!現實世界是不完美的、殘缺的,信息不對稱也是正常的。這種不完美也正是一種美,這種信息不對稱未必不是福。幸福是一種個人的感覺,知道得太多,反而沒有幸福感。 我們沒有必要去追求完美,也沒有必要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實現信息完全對稱。當然,我們并不是說,信息不對稱好得不得了。在許多情況下,我們還要努力獲得對方更多信息。例如,政府的行為要盡可能公開化;在勞動市場上找工作還要了解企業的情況;委托人尋找代理人要進行多方面考察;買輛二手車還要請專家鑒定一下;婚姻也不能一見鐘情,三天就結婚;等等,只要我們收集對方信息所花費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為此而放棄的時間、精力的機會成本)小于所獲得的利益(包括可以用貨幣衡量的物質利益和其他利益),減少信息不對稱就是理性的,或者用經濟學的術語說,尋找更多信息增加的成本(邊際成本)小于由此增加的利益(邊際利益),尋找更多信息就是理性的。否則就是非理性的。 我們說的不必去追求完全對稱的信息就是以成本和利益的比較為標準的。你花費精力去破譯國家機密信息庫,利益只是滿足好奇心,而代價是犯罪入獄。你雇私人偵探去尋找丈夫(或妻子)的隱私,結果破壞了一個好婚姻。如此豈非愚蠢至極? 人們經常說經濟學追求*優化,其實那僅僅是一個理想。理想的東西是在現實世界之上的,把經濟學的目標確定為*優化是一種天大的誤解,經濟學只追求次優化和較完美。這正是不要總想達到信息完全對稱的原因。懂得了經濟學的這種真諦,你才能真正幸福。 ……
每天一堂生活經濟課 作者簡介
梁小民,大眾經濟學家,畢業于北京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4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現主要從事當代西方經濟學教學與研究,致力于經濟學的普及與推廣。任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國務院特邀監查員、國家價格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家評委、北京市社科基金評委。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