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朝陽生物群與朝陽鳳凰山景區地質構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108630
- 條形碼:9787559108630 ; 978-7-5591-086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朝陽生物群與朝陽鳳凰山景區地質構造 內容簡介
本書以地球演化與生命的起源和進化為切入點, 介紹了朝陽生物群的發現、命名過程及其意義, 重點論述了設計實驗驗證燧石是動物化石的方法、過程和結論, 尤其是論證燧石是動物化石的過程所采用的科技創新手段。
朝陽生物群與朝陽鳳凰山景區地質構造 目錄
1.1 地質學的發展與古生物學的研究
1.1.1 地質知識積累和地質學的萌芽時期(遠古至1450年)
1.1.2 地質學的奠基時期(1450—1750年)
1.1.3 地質學的形成時期(1750—1840年)
1.1.4 地質學的發展時期(1840—1910年)
1.1.5 現代地質學的發展(1910—1970年)
1.1.6 地球系統科學誕生(1980年一)
1.2 生物進化論與達爾文的困惑
1.2.1 生物進化論
1.2.2 達爾文的困惑
1.3 寒武紀大爆發對進化論的沖擊
1.3.1 生命起源和*早的生命信息
1.3.2 寒武紀大爆發
1.3.3 布爾吉斯頁巖化石群
1.3.4 古爾德的生物進化模式
1.3.5 埃迪卡拉生物群——生命演化早期的生物群
1.3.6 寒武紀早期生物骨骼化作用的大爆發
1.3.7 澄江動物群的發現及影響
1.4 寒武紀大爆發所面臨的挑戰
1.4.1 現代分子生物學對寒武紀大爆發的挑戰
1.4.2 寒武紀大爆發只是化石保存差異造成的假象
1.4.3 甕安陡山沱組后生動物胚胎化石的發現,為尋找動物起源打開了一個全新的窗口
1.5 熱河生物群——中生代生命的輝煌
1.5.1 熱河生物群的發現
1.5.2 熱河生物群研究的重要成果
2 朝陽生物群化石的發現與比較研究
2.1 朝陽生物群化石的發現過程
2.2 朝陽生物群化石的初步研究
2.2.1 摸索階段的野外考察
2.2.2 麒麟山的化石引發的學術爭議
2.3 朝陽生物群與澄江生物群、凱里生物群的比較研究
2.3.1 澄江生物群及其地質背景
2.3.2 澄江動物群化石圖片和標本與朝陽生物群化石比較
2.3.3 凱里生物群的地質背景及分布
2.4 課題研究的重大突破預示著一個驚人的發現
2.4.1 向專家請教解決了地質年代問題
2.4.2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研究證明燧石結核是動物的化石
2.5 朝陽生物群的概念
2.5.1 朝陽生物群的發現
2.5.2 朝陽生物群的初步研究
2.5.3 朝陽生物群的概念
2.5.4 朝陽生物群發現的意義和價值
3 朝陽鳳凰山和麒麟山化石的初步分類
3.1 動物化石
3.1.1 元古腔腸動物化石
3.1.2 元古扁形動物化石
3.1.3 元古環節動物化石
3.1.4 元古沒有貝殼的軟體動物化石
3.1.5 元古圓形和橢圓形動物化石
3.1.6 元古身體前端包有圓形凸起的動物化石
3.1.7 元古不規則形狀的動物化石
3.2 鳳凰山宏觀實體藻類植物化石
3.2.1 酸浸泡處理蘊含實體藻類的化石
3.2.2 微觀探究鳳凰山實體藻類植物化石
3.2.3 鳳凰山宏觀實體藻類植物化石的類型
3.2.4 結語
4 朝陽鳳凰山和麒麟山燧石結核成因探究
4.1 巖石樣品采集與檢測
4.1.1 采樣
4.2 檢測
4.2 分析討論
4.2.1 沉積環境
4.2.2 硅質來源
4.3 結論
5 朝陽鳳凰山和麒麟山地質構造特征及意義
5.1 地質構造概述
5.1.1 遷西運動
5.1.2 阜平運動
5.1.3 五臺運動
5.1.4 呂梁運動
5.1.5 晉寧運動
5.1.6 加里東運動
5.1.7 海西運動
5.1.8 印支運動
5.1.9 燕山運動
5.1.10 喜山運動
5.2 朝陽鳳凰山和麒麟山地質構造比較
5.3 朝陽鳳凰山景區的幾種常見典型地質構造
5.4 打造古海洋地質構造研究和地質學專業實習、見習的基地
附件:巖石檢測報告
參考文獻
后記
朝陽生物群與朝陽鳳凰山景區地質構造 作者簡介
白天瑩,1961年生,畢業于遼寧師范大學,現任朝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自然陳列館副館長。2007年發現了朝陽市鳳凰山和麒麟山遠古生物的化石,2015年申請了省級課題,她帶領團隊通過系統的考察和研究發現并命名了“朝陽生物群”。 其所發表的《中元古代食肉動物化石的發現及其意義》《朝陽生物群的發現命名和研究利用前景》的文字拉開了朝陽生物群研究的序幕。朝陽生物群的發現把多細胞動物起源的歷史向前推進至少8億年,不僅與百年來古生物學公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理論產生了碰撞,而且證實了霧迷山組具有生物形態的燧石結核是中元古代化石的主要形態,這是對200年來中外地質科學家研究的“燧石由海底熱液形成”理論的突破和進一步完善。《朝陽生物群與朝陽鳳凰山景區地質構造》一書是對該研究成果的全面論述。 白天瑩曾多次獲朝陽市“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遼寧省“先進工作者”“師德標兵”和“職業道德十佳標兵”榮譽稱號,同時授予“遼寧五一勞動獎章”。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