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碑帖名品趙孟頫赤壁賦.吳興賦 閑居賦/中國碑帖名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902479
- 條形碼:9787547902479 ; 978-7-5479-0247-9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碑帖名品趙孟頫赤壁賦.吳興賦 閑居賦/中國碑帖名品 本書特色
趙孟俯(二一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等,昊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后。宋亡后,居故鄉力學。元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行臺侍御史程巨夫奉詔搜訪遺逸于江南,被推薦至京城,受元世祖接見,頗受禮遇。歷任兵部郎中、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等。晚年官居一品,名滿天下。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國公,謐文敏。傳見《元史》卷一七二。為元一代書畫大家,書法各體兼工,其行楷尤為著名,秀麗道潤世稱趙體,于后世影響極大。明王世貞評其書云:“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舉之無敵”。
《赤壁賦》,行書冊頁紙本,縱二七點二厘米,橫一一點一厘米。款署大德五年,趙時年四十八歲,正值精力。其字點晝精到,結體周密,法度嚴謹,行筆勁健酣暢,為趙孟俯盛年書法代表作。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昊興賦》,絹本墨跡,冊裝長卷,縱二五點八厘米,橫二八二點九五厘米。趙孟俯書于元大德六年(一三〇二),文末有趙氏自跋三行,鈐“趙氏子昂”朱文印。卷尾有劉重慶跋,后紙有李佐賢跋。另有清代“張應甲印”、“希逸氏”、“張洽之印”等鑒藏印。原藏故宮博物院,一九五五年經沙孟海先生聯系商洽,歸藏浙江省博物館至今。 趙孟俯(二一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等,昊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后。宋亡后,居故鄉力學。元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行臺侍御史程巨夫奉詔搜訪遺逸于江南,被推薦至京城,受元世祖接見,頗受禮遇。歷任兵部郎中、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等。晚年官居一品,名滿天下。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國公,謐文敏。傳見《元史》卷一七二。為元一代書畫大家,書法各體兼工,其行楷尤為著名,秀麗道潤世稱趙體,于后世影響極大。明王世貞評其書云:“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舉之無敵”。
《赤壁賦》,行書冊頁紙本,縱二七點二厘米,橫一一點一厘米。款署大德五年,趙時年四十八歲,正值精力。其字點晝精到,結體周密,法度嚴謹,行筆勁健酣暢,為趙孟俯盛年書法代表作。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昊興賦》,絹本墨跡,冊裝長卷,縱二五點八厘米,橫二八二點九五厘米。趙孟俯書于元大德六年(一三〇二),文末有趙氏自跋三行,鈐“趙氏子昂”朱文印。卷尾有劉重慶跋,后紙有李佐賢跋。另有清代“張應甲印”、“希逸氏”、“張洽之印”等鑒藏印。原藏故宮博物院,一九五五年經沙孟海先生聯系商洽,歸藏浙江省博物館至今。
《間居賦》未署書寫年月,但據卷后曹溶題跋謂:“用筆純師李北海而運以姿秀,不詭遇江家法,定為晚年合作。”知此卷為趙孟俯晚年所書,此冊行書用筆溫潤圓融,筆力道勁,結字秀美妍雅,可謂鋒勢備全,筆筆到位,當為生平中的精品。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國碑帖名品趙孟頫赤壁賦.吳興賦 閑居賦/中國碑帖名品 內容簡介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的《趙孟?赤壁賦吳興賦閑居賦》為《中國碑帖名品》叢書之一。
《赤壁賦》,行書冊頁紙本,縱二七點二厘米,橫一一點一厘米。款署大德五年,趙時年四十八歲,正值精力。其字點晝精到,結體周密,法度嚴謹,行筆勁健酣暢,為趙孟俯盛年書法代表作。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昊興賦》,絹本墨跡,冊裝長卷,縱二五點八厘米,橫二八二點九五厘米。趙孟俯書于元大德六年(一三?二),文末有趙氏自跋三行,鈐“趙氏子昂”朱文印。卷尾有劉重慶跋,后紙有李佐賢跋。另有清代“張應甲印”、“希逸氏”、“張洽之印”等鑒藏印。原藏故宮博物院,一九五五年經沙孟海先生聯系商洽,歸藏浙江省博物館至今。
《間居賦》未署書寫年月,但據卷后曹溶題跋謂:“用筆純師李北海而運以姿秀,不詭遇江家法,定為晚年合作。”知此卷為趙孟俯晚年所書,此冊行書用筆溫潤圓融,筆力道勁,結字秀美妍雅,可謂鋒勢備全,筆筆到位,當為生平中的精品。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