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三國兩晉南北朝卷-中國考古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87265
- 條形碼:9787516187265 ; 978-7-5161-872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三國兩晉南北朝卷-中國考古學 內容簡介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起始于東漢建安年間曹魏、蜀漢、孫吳三個政權實際形成, 自此古代中國從大一統進入長期分裂混亂的格局, 直到隋朝重新統一全國, 長達四個世紀之久。也正是自漢至唐之間的漫長的過渡時期。在這段歷史時期, 從三國分立到隋朝統一, 中間只是在西晉王朝滅吳后有36 年短暫的統一, 其余時間都在分裂和戰亂之中。同時出現了由民族遷徙引起的移民狂潮, 眾多古代少數民族內遷中原北方地區, 北方的漢族又大舉渡長江南徙, 擠壓許多江南古代民族向東南移動。還有西域人士經由絲路內遷歸附華土。漢族傳統文化與內遷的眾多古代民族文化, 甚至外來文化, 不斷接觸、碰撞、爭斗乃至溶合, 使中華文明步入更加燦爛光輝的新階段。從輝煌的漢文化, 經過這一段漫長、痛苦而又生機勃勃的過渡時期, 孕育出更加輝煌的站立在當時世界文化先列的唐文化。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學, 正是用田野考古獲得的有限遺跡和考古標本, 努力反映和解析這一偉大歷史過渡期的歷史與文化。 《三國兩晉南北朝卷》是《中國考古學》(九卷本) 的第七卷, 這卷的內容, 主要是綜合介紹20 世紀、主要是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迄今,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田野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的成果。重點介紹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城市(以都城為代表) 遺跡的考古新發現和研究, 究明其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歷史中的重要地位。對這一時期的墓葬發掘工作, 也進行了全方位的介紹, 還對壁畫墓的藝術價值予以特別關注。由于這一歷史過渡時期在文化上與前不同的特點, 佛教考古與石刻和簡牘文書的研究, 在本卷中進行了仔細的梳理和闡述。并選擇從考古標本能夠闡明的幾個側面, 闡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生產技術和社會生活。本卷盡量依據有限的考古發掘成果, 構筑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的學科體系。對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漢唐之間的歷史過渡階段的歷史, 特別是物質文化的發現, 進行還原和解析。 本書適合研究歷史、考古、文博和藝術史的專業人員及廣大歷史、考古愛好者閱讀。
三國兩晉南北朝卷-中國考古學 目錄
緒 論………………………………………………………………………………………… 1
一 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研究概況……………………………………………………… 1
二 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學的時代特征……………………………………………… 17
**章 三國至北朝都城…………………………………………………………………… 28
**節 三國魏至北朝洛陽城…………………………………………………………… 28
一 形制、布局的顯著變化…………………………………………………………… 28
二 重要建筑遺址……………………………………………………………………… 35
第二節 三國魏至北朝鄴城……………………………………………………………… 50
一 三國魏至十六國鄴城(鄴北城) ………………………………………………… 50
二 東魏北齊鄴城(鄴南城) ………………………………………………………… 56
第三節 三國吳至南朝建康城…………………………………………………………… 68
一 外郭區……………………………………………………………………………… 70
二 內城………………………………………………………………………………… 73
三 宮城………………………………………………………………………………… 73
第四節 十六國至北朝長安城…………………………………………………………… 76
一 大城………………………………………………………………………………… 77
二 小城———宮城……………………………………………………………………… 78
三 陶窯遺址…………………………………………………………………………… 80
四 佛教遺物…………………………………………………………………………… 81
第五節 北魏平城………………………………………………………………………… 81
一 早年調查的遺跡與遺物…………………………………………………………… 82
二 都城禮制建筑……………………………………………………………………… 82
三 宮城建筑遺址……………………………………………………………………… 84
第二章 北方的三國兩晉墓葬……………………………………………………………… 87
**節 洛陽和鄴城的三國西晉墓葬…………………………………………………… 87
一 洛陽和鄴城的三國時期墓葬……………………………………………………… 87
二 洛陽地區的西晉墓葬……………………………………………………………… 92
三 三國西晉墓埋葬制度的變化……………………………………………………… 99
四 魏西晉帝陵的探尋……………………………………………………………… 104
第二節 北方、東北、山東、關中地區的魏晉墓葬…………………………………… 109
一 北京和遼寧地區…………………………………………………………………… 109
二 山東地區…………………………………………………………………………… 112
三 關中地區…………………………………………………………………………… 114
四 河西地區…………………………………………………………………………… 118
第三節 北方十六國墓葬………………………………………………………………… 122
一 關中地區…………………………………………………………………………… 122
二 遼西地區…………………………………………………………………………… 126
三 中原北方、河西、新疆地區……………………………………………………… 134
四 十六國墓葬的特征和埋葬制度…………………………………………………… 141
第三章 南方的三國兩晉南朝墓葬………………………………………………………… 143
**節 分布狀況………………………………………………………………………… 143
第二節 分區……………………………………………………………………………… 148
第三節 分期……………………………………………………………………………… 151
一 長江下游地區……………………………………………………………………… 151
二 長江中游地區……………………………………………………………………… 161
三 贛中南、閩西北地區……………………………………………………………… 163
四 福建沿海地區……………………………………………………………………… 165
五 兩廣地區…………………………………………………………………………… 166
六 西南地區…………………………………………………………………………… 168
七 小結………………………………………………………………………………… 170
第四章 北朝墓葬…………………………………………………………………………… 171
**節 北魏墓葬………………………………………………………………………… 171
一 北魏帝陵…………………………………………………………………………… 171
二 北魏墓葬的地方特征……………………………………………………………… 177
第二節 東魏北齊墓葬…………………………………………………………………… 196
第三節 西魏北周墓葬…………………………………………………………………… 216
第四節 西域來華人士墓葬……………………………………………………………… 224
第五節 北朝埋葬制度研究……………………………………………………………… 242
一 北朝帝陵制度……………………………………………………………………… 242
二 北朝墓葬類型演變………………………………………………………………… 246
三 北朝族葬制度……………………………………………………………………… 250
四 北朝墓葬陶俑……………………………………………………………………… 253
第五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墓葬壁畫………………………………………………………… 259
**節 三國兩晉南北朝墓葬壁畫的主要發現………………………………………… 259
一 東北地區…………………………………………………………………………… 260
二 西北地區…………………………………………………………………………… 262
三 中原地區…………………………………………………………………………… 268
四 南方地區…………………………………………………………………………… 281
第二節 三國兩晉南北朝墓葬壁畫的研究簡況………………………………………… 289
第三節 三國兩晉南北朝墓葬壁畫的時代特征………………………………………… 290
一 區隔與互動………………………………………………………………………… 290
二 傳承與轉變………………………………………………………………………… 291
三 宗教影響與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292
第四節 三國兩晉南北朝美術研究的新視野…………………………………………… 293
第六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生產技術和社會生活…………………………………………… 296
**節 瓷器工藝的成熟與繁榮………………………………………………………… 296
一 南方地區…………………………………………………………………………… 296
二 北方地區…………………………………………………………………………… 310
第二節 三國兩晉南北朝銅鏡…………………………………………………………… 318
一 銅鏡類型…………………………………………………………………………… 319
二 銅鏡的區域特征…………………………………………………………………… 331
三 銅鏡分期…………………………………………………………………………… 334
第三節 家具的演變和生活習俗………………………………………………………… 336
一 建筑技術的發展為家具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336
二 禮俗的變化和家具的創新………………………………………………………… 339
三 傳統家具的使用…………………………………………………………………… 341
四 十六國北朝時期高足家具………………………………………………………… 351
第四節 馬具的發展和甲騎具裝………………………………………………………… 356
第七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石刻與簡牘文書………………………………………… 365
**節 石刻的發現與研究……………………………………………………………… 365
一 石刻材料的存留與發現…………………………………………………………… 365
二 石刻材料的研究…………………………………………………………………… 388
第二節 簡牘文書的發現與研究………………………………………………………… 404
第八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佛教考古………………………………………………………… 423
**節 三國兩晉墓葬所見與佛教信仰有關的遺物…………………………………… 423
第二節 新疆地區早期佛教石窟寺……………………………………………………… 428
一 龜茲石窟…………………………………………………………………………… 428
二 高昌石窟…………………………………………………………………………… 434
第三節 中原北方地區佛教石窟寺……………………………………………………… 438
一 十六國北朝前期…………………………………………………………………… 438
二 北朝中期…………………………………………………………………………… 452
三 北朝晚期…………………………………………………………………………… 458
第四節 南方地區佛教龕像遺跡………………………………………………………… 472
一 江南地區…………………………………………………………………………… 472
二 四川地區…………………………………………………………………………… 475
第五節 南北朝佛寺遺址與出土佛教造像……………………………………………… 477
一 北朝佛寺遺址與造像……………………………………………………………… 477
二 南朝佛教造像……………………………………………………………………… 492
第九章 邊疆地區考古遺跡………………………………………………………………… 501
**節 高句麗城址與墓葬……………………………………………………………… 501
一 都城………………………………………………………………………………… 503
二 山城………………………………………………………………………………… 513
三 墓葬………………………………………………………………………………… 516
第二節 新疆地區遺址與墓葬…………………………………………………………… 546
一 交河故城…………………………………………………………………………… 546
二 樓蘭古城…………………………………………………………………………… 555
三 尼雅遺址…………………………………………………………………………… 562
四 米蘭佛寺遺址……………………………………………………………………… 574
第十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 580
**節 中外交通和輸入中國境內的域外制品………………………………………… 580
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外交通路線……………………………………………… 581
二 中國境內所見外來遺物…………………………………………………………… 584
第二節 三國兩晉南北朝與海東諸古國的文化交流…………………………………… 603
一 百濟、新羅、加耶與中國的文化交流…………………………………………… 603
二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中日交流………………………………………………… 634
徵引古籍目錄………………………………………………………………………………… 661
后 記……………………………………………………………………………………… 662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