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散文2018精選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675809
- 條形碼:9787530675809 ; 978-7-5306-7580-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散文2018精選集 本書特色
本書的編選立場,秉承《散文》雜志所一貫堅持的散文創作立其誠、傳其美、出其新的高格調要求。這種回顧式的檢點,更體現出一種沉靜之美——在一年的時間中,對《散文》所刊發文字的讀者反響、作者反饋等諸多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研究,成就了這樣一個成熟的文本,將當代散文,乃至當代文學的筆意與思想之美,呈現于讀者面前。
散文2018精選集 內容簡介
本書為2018年度《散文》佳作之集成,所編選的作品涵蓋記事、行旅、讀書、思辨等多個方面,從各個角度展現現代人的日常生存及其困境。作為年度精選,本書同樣秉持《散文》雜志清新樸素的創作立場,不僅著重于文本語言上的清晰準確和刪繁就簡,在優質語言、藝術感知和生命情懷之間,更關注作品中所呈現的生命情懷。正直、寬厚、悲憫,以及對世間萬事萬物的平等相待。
散文2018精選集 目錄
卷壹
水邊的智者 李漢榮003
秘境【外一篇】 朱以撒011
穿林而過 劉麗麗019
第十交響曲 李萬華027
給某某的信,兼致故鄉 韓浩月035
斷章:流水與落葉 存樸041
邊城歲月 李城049
在波來山的那一邊 陳元武057
流放的城 許實065
洞庭古岸史 學群069
伴侶 草白075
告慰葦岸 謝大光082
卷貳
寂靜的月亮 米蘭089
錦書 1990 陳霽097
西洲何處 夏磊106
小站昔年 楊明112
在海灣 趙冬妮119
熾熱有顆涼爽的心 范曉波128
飛蛾 江少賓133
演出 沈念140
五腳鼠 干亞群145
降臨 走昭151
故鄉 徐魯154
牧女圖 南澤仁160
卷叁
薤露之味 馮儒帥167
無非市者 萬曉巖175
舊光焰 張毅181
尋找河流的源頭 夢亦非187
孛籃花【外二篇】 車前子193
關于榕樹【外一篇】 王威廉201
兩場夢【外二篇】 阿微木依蘿206
夢或星辰 陳蔚文213
紅嘴鴨飛過無盡的雪 林淵液218
隱匿 劉照進224
燈蛾【外一篇】 陳丹玲228
黃鸝留下一句詩 董華234
此際有髯蘇 漢家240
卷肆
地上的鹽【外一篇】 王曉莉249
如雪拂過 朱武英256
一卷星辰 汗漫260
即使過著不想要的生活 賈柯266
衣冠風流 文河274
一條船上的句號 孟大鳴279
音與樂 鄭亞洪285
皖南味道 錢紅莉290
一滴露珠里的行吟 許俊文296
毛毛蟲 沙地黑米300
蔥之隱者 草長鷹飛304
大圍有個火鍋店【外二篇】 周潔茹309
舊香【外一篇】 朱成玉314
西湖遙憶 習習318
山坡上的糖 毛云爾322
譬如朝露 李琬325
散文2018精選集 節選
水邊的智者 李漢榮 水邊的智者 老子是在水邊沉思、吟哦的智者,老子的智慧,也可以說是水的智慧。他那時,世界還沒有被垃圾和文化污染,大地與天空都很清潔,天下的流水都是清澈如鏡,人的靈性和智慧,也都清澈如鏡。他坐于水邊,以天真看天真,就看見了生命的本體;以清澈看清澈,就看見了宇宙的究竟;用鏡子照鏡子,就照見了存在的真理。 不僅老子,孔子、莊子、孟子、王羲之、張載、王陽明等古圣先賢,都是從清澈、浩渺的春水秋波里獲得啟迪,得了大道。我國幾千年的詩性文化,正是得益于遍地清流的灌溉,才氤氳出那樣悠遠、空靈的意境。我國古典文化是水的文化,我國古典智慧是水的智慧。若是沒有那樣的好水,中國文化會是另一個樣子。 如今的我們,到哪里找那好水呢?而沒了好水,我們還能創造出有著清澈美感、高深意境的文化嗎?我很懷疑。 比如我吧,我總想著隨時隨地能“臨清流以洗心,對碧潭而靜思”,但是,如今哪里有清流、碧潭呢?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勉強還有點漣漪的水洼或河溝,但是,你蹲下來看了好久,既看不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也看不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看不到“在水一方”的伊人,也看不到“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的月華流水。你多么希望隨時面對那能夠洗耳洗心的一泓好水啊,那樣的好水是能夠潤靈府、養慧根、開天眼的。你耐著性子坐下來,在這很不好的水邊,將就著,繼續等,繼續看,因為你知道家里的水龍頭和洗臉盆里,是無法看見“乾坤日夜浮”和“江清月近人”的,這里好歹還算是一條河嘛。結果呢,看了許久,別的沒看到,卻看見渾濁難聞的水里浮出塑料、破鞋、死鳥的遺體,以及層出不窮的污物殘渣,而那邊,從隱蔽的秘密管道里溜出來的工業,正氣咻咻地,向這條曾灌溉了《詩經》,后來又為唐詩潤過色、為宋詞押過韻的河流,大口大口吐著唾沫和臟話。你只好捂著鼻子,嘆息著,轉身,走進一本古書,追著公元前老子的背影,向他老人家打聽:親愛的先生,你那時的上善若水、無邊清流、遍地涌泉,都到哪去了呢? 我常常想,老子能在公元前那蒼茫天空下,不拉幫結伙湊個什么團隊,也不申請套取什么課題研究經費,也不為加入什么協會弄個啥子主席、理事,更不為爭奪什么大獎,他老人家純粹就為窮宇宙之理,解生命之惑,獨自坐于幽谷山澗,行于河邊澤畔,一心一意,全神貫注,仰觀俯察,靜思默悟,終于,他窺見了深不可測、高不可問的“天道”和“玄機”。 僅靠個體之沉思,一人之智慧,悟得了那樣高深博大的真理,影響人類數千年而至今依然光華四射,此中有什么奧秘? 只有清澈的心靈,才能發現真理和智慧 我們可以想象,老子的那顆心,是多么的清澈,多么的純真,又是多么的深邃。當心靈不帶任何雜念和雜質,清澈到透亮的時候,心靈才可能完全澄明,完全敞開,達到表里俱清澈、肝膽皆冰雪的赤子狀態。而單純到極致就是豐富,透明到極致就是幽深。這時候,心靈就像清澈的秋水,心靈不僅顯現出心靈自身的秘密,也映照出整個宇宙的倒影和幻象。這時候,人不是用肉眼和俗眼,而是用心靈的眼睛,用宇宙賜予人的那雙沒有任何污染的“靈眼”“法眼”“慧眼”“天眼”,去看,去打量,去發現。于是他看見了宇宙萬象都在向他訴說,存在的深意都在向他默默呈現;整個宇宙,都在向他泄露那深不可測的“玄機”,和那高不可問的“天意”。于是,那未曾被領悟的真理,被一顆澄明的心驀然領悟。無限的宇宙,在這一刻之后,就顯得不僅可以被仰望,而且可以被人類高貴的心靈所認領。因為有人目擊了天道和真理,這紛亂的人世,從今而后,就有可能按照“天道”的暗示,運行出它自己的秩序。老子出,天地清!是因為我們的老子,他有一顆清澈的心,他有一雙赤子的眼啊。 只有這樣明澈的心魂和明澈的眼睛,才可能邂逅智慧,看見天意,發現真理。 作為造山者、造礦者的老子和作為挖礦者、消費者的我們 我們在反觀現代人的精神、道德和智慧境界的時候,難免要與古人尤其要與古圣先賢作比較,我們會得出人心不古的結論,甚至在情操和智慧方面,后人有不斷矮化、俗化、實用化、淺陋化、扁平化的傾向。所以不斷有人發問:在現代,真正能與古典的思想和精神巨人交相輝映、遙相呼應的現代心靈圣人、智慧巨人何以很難出現呢? 對此,我的理解是:遠古時代是人類智慧和精神的開天辟地時代,類似于原始地球上的造山造海運動。那時,人群中的先知和天才,是**批仰望星空、叩問天道、求索真理的人。他們懷著巨大的好奇與震驚,向蒼茫宇宙敞開自己蒼茫的內心,他們既是天真的小孩,同時又是無比真誠的對天發問的大智大哲。“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蒼茫的人心和蒼茫的宇宙之心相遇了,彼此互相驚訝、互相辨認、互相首肯、互相交融,于是彌漫于天地間的真理的巨流,與人的心魂貫通了,于是,那“天意從來高難問”的天意,被那些赤子之心頓悟并認領了。 有人說,人類有史以來經歷了三個時代:巫術時代(即遠古神話、傳說、占卜的時代),藝術時代(即中古和近古注重詩歌、審美、情操的漫長農耕文明的時代),技術時代(即近現代膜拜科技、消費、娛樂的去魅、瀆神和非詩的時代)。 可以看出,在這三個階段里,人類越來越遠地離開宇宙和精神的本源,越來越近地趨向自身的福祉和物化的文明。一方面是人類福祉的增加和文明的進化,另一方面是人與神性的日漸遠離和由此導致的人的精神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退化。 而那些光照千古的心靈圣人和智慧巨人,大多都誕生在巫術時代(即神的時代)的后期,他們身上有著崇高的神性,又懷著對生命和宇宙之謎的絕對的虔誠和無與倫比的熱忱,所以他們才能像盤古開天辟地那樣,發現了天道和人心的奧秘,開辟了真理的星空,繼而開啟了詩歌、審美、情操的廣闊天地,將人類帶進文明的征程。 這也就是德國大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指出的人類精神史上的“軸心時代”——大致在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前二世紀,人類各宗教、各哲學中的偉大先驅幾乎全部同時出現,西方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東方的釋迦牟尼、老子、孔子、莊子等等,他們開創的思想和哲學,至今仍然燭照著人類社會。雅斯貝爾斯認為,我們今天仍然處在軸心時代的輻射范圍。 回到前面的話題,何以現代不出心靈和智慧巨人呢? 有學者認為,古典社會是“信仰沖動力”占主導地位的社會,由信仰引導而產生了人的崇高的精神創造和心靈激情,而現代社會由資本引領,“經濟沖動力”支配了所有人群和個人,對利益*大化的追求和對欲望的填充,幾乎成了每一個人的日常事務和中心工作。“信仰沖動力”被科技和經濟耗盡了能量,科技成了人們迷信的現代宗教,物質成了人們的精神圖騰。文化卻成了商業和消費的附著物,變成了沒有靈魂和偉大關切的消費文化、娛樂文化、大眾文化、快餐文化、泡沫文化。“工商業時代的瑣碎平庸的現實主義文學、實用主義的哲學和科技理性割斷了宗教信仰的超驗紐帶”,人們對宇宙萬物不再有神秘感和神圣感,對生命的終極意義不再有追問的好奇和熱情,“活著就好”“活在當下”的活命哲學成了幾乎為所有人奉行的普適性的*高哲學。在精神生活上,人們僅僅靠一些由傳統文化的零星碎片勾兌炮制的所謂“心靈雞湯”,來打點精神的匱乏,敷衍靈魂的饑渴。具有深邃心靈和終極關切的偉大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幾乎已經絕跡。 如果說“軸心時代”是人類精神和智慧的造山造礦運動,大量的寶貴礦藏是在那開天辟地的時刻生成和蓄積的,那么,我們這些現代人則只是吃礦者,我們享用著遠古的礦藏和先人的遺存,我們享用著他們留下的智慧的煤炭、精神的天然氣和心靈的頁巖層。古人是創造者,是造山者造礦者,我們只是消費者;而我們時代的那些勉強還算不錯的所謂思想家、哲學家,也頂多只能算是找礦者、挖礦者。由于他們也置身于這個沒有信仰之神引領的技術和消費時代,在被科技籠罩的天空下和被經濟學主宰的世界上,他們也很難有真正的原創的智慧發現和精神創造,他們的許多似乎不錯的著述和言說,也只是對古圣先賢偉大學說的轉述、闡釋和解讀。 偉大的老子,就是軸心時代的智慧巨星,是人類精神世界的偉大造山者和造礦者。 ……
散文2018精選集 作者簡介
《散文》創刊于1980年1月,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主辦,是我國創辦早、發行量大、影響廣的專業散文期刊。三十余年來,《散文》秉持“表達你的發現”,以其“格高、境闊、文潔、意新”的格調品位,以及“敬重名家,扶掖新人”的編輯理念,對中國的文學創作、批評和出版領域,乃至文化和語文教育領域,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