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朗讀者II-2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47601
- 條形碼:9787020147601 ; 978-7-02-014760-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朗讀者II-2 本書特色
自2017年**季播出后,《朗讀者》反響熱烈、好評如潮;今年播出的第二季,立意更巧妙新穎,視野更開闊宏大,內容更扎實豐富,形式更生動親民,做到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獲得更加廣泛的社會關注。基于**季節目編撰的《朗讀者》圖書,已經成為廣大讀者競相捧讀的暢銷書,很多青少年讀者通過閱讀,了解到這些嘉賓的人生故事,開啟經典閱讀的旅程。《朗讀者》的成功啟示我們,電視文藝工作者只要堅定文化自信,勇于堅守、善于創新,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功,就能夠用誠意和創意打動人心,就能夠做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就能夠跨越“高原”攀上“高峰”。 ——慎海雄(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黨組書記、臺長) 文學是一面鏡子,優秀的文學會映照出我們的文化和信仰。我想對《朗讀者》說一聲感謝,你們創作了一檔如此尊重書籍、尊重文學、尊重思想的節目,這是意義重大的事。它非常吸引我,我希望有機會到現場去觀看。 ——丹·布朗(美國作家) 我覺得《朗讀者》非常像《詩經》里的《國風》。大地上有許多生命,大地上有許多風,風在那里自由地流動。風是這個大地上所有生靈發出來的聲音,有人把它們合起來,就是《國風》。《朗讀者》把朗讀還原到我們的日常生活里,這是我*喜歡看到的。讓我們做一個理想主義者,好好讀書,讀到*后,我們是人見人愛的老頭,人見人愛的老太太。 ——畢飛宇(作家) 在這個泛娛樂化的時代里面,《朗讀者》不但幸存下來,而且茁壯地成長,是一個幸事。這證明在我們的內心,其實還是有這樣一種微光,希望能夠跟文學在一起,跟閱讀在一起。當每一個朗讀者的人生帶入到《朗讀者》中的時候,它就開始變得豐盈起來了。它不再是一個形式,它是一個態度,有自己的人文關懷,記錄了當下。 ——陸川(導演)
朗讀者II-2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化類節目《朗讀者II》同名圖書,共分三輯,本書為第二輯。全書共收錄62位朗讀者的珍貴訪談,71篇古今中外經典文本。董卿專為本書讀者錄制“為你朗讀”。書中“走進朗讀亭”版塊定格真摯心聲,“導演手記”分享幕后故事。全書嵌入AR技術,149張照片鏈接1400分鐘視頻。
朗讀者II-2 目錄
朗讀者II-2 節選
札記·等待 等待是我們和時間之間的一場博弈。我們憑借著智慧和耐力,與未來做一個交換。等待的不可知性是一份考驗——一天一天、一步一步走向希望或者失望。 安娜·卡列尼娜呼喊著:“我是人,我要生活,我要愛情!”于是她在等待當中燃燒了自己。《城南舊事》中的“長亭外,古道邊……問君此去幾時還”,這是英子和她的同學們在傷感的歌聲當中,等待成長。“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這是五十歲的孟郊寫下的詩句,也恰恰在那一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等來了和母親的團圓。 等待仿佛是生命當中的一個常態。我們經常會等一個電話,等一趟地鐵,等著新年的愿望能夠實現,等著和相愛的人久別重逢。世間很多美好的事物并非是觸手可及的,經過了時間的醞釀和打磨,等待的結果才會顯得更加珍貴。當然也會有一些等待是在和幻滅苦苦做著抗爭,經過漫長的等待,用時間等來光明。 除非到達終點,沒有人能夠評價等待的價值。人生的意義在于,因為希望,所以等待;更在于,因為選擇了等待,所以看到了希望。
朗讀者II-2 作者簡介
主編:董卿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因主持多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而廣受關注。 2017年,董卿首次擔當制作人,推出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該節目深受觀眾喜愛,同年8月,董卿主編同名圖書《朗讀者》出版,迄今銷量已超170萬冊。2018年,《朗讀者》第二季播出,節目在豆瓣上超過第一季獲得9.2分的高分,引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級媒體累計刊文30余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