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陪爺爺度過最后七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849934
- 條形碼:9787509849934 ; 978-7-5098-4993-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陪爺爺度過最后七年 本書特色
◎關注空巢老人
◎關注純粹的孝愛親情
◎關注80、90后曾經擁有又漸漸失去的“隔輩親”
陪爺爺度過最后七年 內容簡介
我們雖然無法打敗歲月,卻可以用愛與陪伴,扶持親人走到歲月的終點。石勐堯,一個由爺爺、奶奶帶大的90后。從2010年開始到爺爺去世,大約七年時間,用鏡頭留下了爺爺和她日常生活中的瑣碎點滴,一共拍了1000多幅照片,記錄了爺爺*后七年的衰老、病痛和孤單,也記錄了親人間相互陪伴的愛與溫暖。照片中強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讓作者走上2017年中國當代攝影新銳TOP20領獎臺,并參加了德國科隆影展。本書選取其中精華的100幅作品,講述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一本令無數送別了父母、又已經為人父母者感動落淚的影像故事集。
陪爺爺度過最后七年 目錄
1.走出悲傷
2.是不是“網紅”
二、和爺爺奶奶的深厚感情
1.爺爺奶奶待我長大
2.人生轉折
3.*困難委屈的時候,總有爺爺的開導和鼓勵
三、為什么會拿起照相機
1.拍照片對我來說就是寫日記
2.鏡頭對準自己。爺爺和“芳華”戰友
3.**張真正意義上的作品
4.是“寫境”,不是“造境”
四、人老了,是怎么樣的生活狀態
1.和時間賽跑
2.一次傷心的經歷
3.爺爺的“偽裝”
4.“籠”中的一天一天
5.愛懷舊與忘眼前
6.被煙熏黃的手指
7.*離不了是電視
8.爺爺的三部手機
五、陪伴
1.帶著爺爺“玩
2.醉花間
3.午后的粉墻
4.熊貓堯堯和寶寶爺爺
5.親親爺爺
六、照顧
1.清理“門面”和“死角
2.手藝超過了專業修腳師傅
3.幫爺爺洗澡
4.大病床前有孫女
七、離別
1.意外的平靜
2.*后一個春節
3.臨別之夜
4.遺物
結語
后記.
陪爺爺度過最后七年 節選
關注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態
原來,親人從來不是慢慢變老的,都是一下子變老的。
石勐堯說:我以前好像也從沒有想象過爺爺有真正變老的那一天,認為他會一直那樣站立挺直,走路輕快,說話響亮。可就在2010年的一天,當我出差兩個月,再次回到家里時,看見了一個不再和從前一樣的爺爺,那是我有生以來**次覺得爺爺老了,老得是那樣的明顯。他那衰老的跡象,就像一把無情的刀子,狠狠地扎在我沒有任何防備的心上。
石勐堯那以后開始留意和觀察空巢在家的爺爺的生活狀態,其實也是很大一部分中國老人的生活狀態:
現在回想起爺爺,腦海里總是浮現出他一個人坐在床邊發呆的樣子,眼睛里空洞無神,房間里是一整片大好的陽光,但好像對于爺爺來說,并沒有什么溫暖的感覺。我能感受到爺爺的孤獨,那種孤獨,是人老了,被困在一個孤島上,我們進不去,他也出不來,誰都沒有辦法逾越那道叫作歲月的鴻溝。
爺爺有時會站在窗邊,望著窗外,看著家后院的廣場上來來去去的人。爺爺見著他覺得有印象的人,會把我叫過去,和他一起看看。他還會告訴我他認識的這個人,每天什么時候出來溜達,家住在哪棟樓里,大約是做什么的,觀察得很是細微。我想這也是爺爺在大多數日子里,數著人,默默消磨時間的一種方式吧。
爺爺在家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看電視,有時候兩個屋的兩臺電視機都要打開著,屋里看完,屋外看。我看他去客廳看電視了,就把臥室的那臺關了。他過了一會兒又回來把臥室的電視機打開,說是想聽著聲。我看他在客廳的時間長了,走過去看看,經常看到電視機是開著的,他卻坐在椅子上睡著了。我喚醒他,讓他去床上躺下睡一會兒,但他對自己剛剛的瞌睡并不自知,醒來之后只說不累,然后又繼續地調臺看著電視,可不一會兒,又坐著睡著了。
感覺他的日子,每一天過的都是如此單一,如果沒有我周末回來陪陪他,他更多也只能是在自家的房子附近轉一轉,走不出去多遠。這個熟悉的環境好像一個固化了的“籠子”,沒有太多的生氣和活力,有的只是周而復始地打發時間。他內心里也是很想接觸新事物的,想與這個社會接軌的,可是已經老去的身體,限制著他去做很多事情。
你有多久沒和親人合影了?
石勐堯說:很多人說我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沒有這樣覺得過。我相信,現實中有好多比我做得更好的年輕人,他們在盡自己*大的努力照顧著家人、老人。我只是比他們多了一個愛拍照片和記錄生活的習慣而已。
確實,一張照片能還原當時的情景和感受,一張照片能喚起當時的記憶和情感,這是記錄生活的*好方式。
石勐堯記得,在她和爺爺的照片辦展覽時,現場有一位40多歲的阿姨,看過照片后一直躲在角落里哭。她走過去安慰,那位阿姨哭得更激動了,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說:“謝謝你啊,謝謝你的這些照片,讓我想起了已經去世很久的父親。他還在世的時候,我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照顧他的,他*后生病住進醫院,我也是這樣一直陪在他身邊的,可我從來沒想過為他拍幾張照片留下來。這么多年過去了,我都快忘了他在我身邊的那些日子了。今天看見了你的照片,又讓我想起了陪著我父親的時候……”
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相機、手機,多和家人拍些合影,特別是幸福時刻、精彩瞬間,還有那些被感動的時刻。我們拍下照片,留下當時的記憶和溫度,多少年后都可以成為幸福和感動的追憶。
陪爺爺度過最后七年 相關資料
媒體采訪: 2017年12月受邀接受遼寧電視臺《*時間》采訪報道2017年12月中央電視臺13套朝聞天下、共同關注對我和爺爺的新聞做了報道。 2017年12月 接受中新社、澎湃新聞采訪 2018年1月 受邀參加遼寧衛視《百姓春晚》節目錄制2018年5月 受邀參加山東衛視《一張照片》節目錄制 2018年7月受邀接受中央電視臺外國語頻道CGTV《十三億分之一》欄目采訪,并向全世界播出報道。2018年7月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越戰越勇》節目錄制。 2018年9月26日受到蜂鳥網邀請,我和爺爺的照片在德國科隆2018世界影像博覽會photokinaII上展出,作品還被選為此次展覽的海報。 2018年12月 接受遼寧衛視教育青少頻道采訪各大電視臺對我和爺爺的新聞報道:北京衛視 《北京您早》東方衛視 《看東方》黑龍江衛視《新華視點》江蘇衛視 《早安江蘇》山東衛視 《新說法》遼寧衛視 《*時間》、《說天下》、《生活導報》刊登報紙: 《中國攝影報》 2018年1月新年頭版《中國攝影報》 2017年10月《北京青年報》 2017年12月《揚子晚報》 2017年12月《華晨商報》 2017年12月《 沈陽日報》 2017年12月《撫順晚報》 2017年12月《遼沈晚報》 2018年12月刊登雜志: 2017年12月—2018年5月:《知音》、《婚姻與家庭》、 《家庭》、《博愛》。 2018年12月 《中國新聞周刊》
陪爺爺度過最后七年 作者簡介
石勐堯,1989年出生于遼寧撫順,12歲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原沈陽軍區政治部前進文工團舞蹈演員,曾在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編導培訓班進修學習,2016年轉業到沈陽市公安局。2017年8月,入選遼寧省青年十佳攝影師。2017年10月,作品《我和爺爺》入選TOP20.2017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2018年9月,作品《我和爺爺》在德國科隆2018世界影像博覽會上展出。攝影作品《我和爺爺》及背后的故事,受到全國各大媒體的關注,新華社、中新社、中央電視臺、遼寧衛視、山東衛視、《中國新聞周刊》、澎湃新聞網、環球網、騰訊新聞、一條等多家媒體進行了采訪和報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