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yōu)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yōu)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讓孩子不上火 不發(fā)炎 發(fā)育好
-
>
孩子必看的世界經典寓言故事100
-
>
協和懷孕大百科
-
>
張素芳小兒推拿技法圖譜/漢竹
-
>
從小讀到大
-
>
一學就會的宋氏小兒推拿
-
>
DK新一代嬰幼兒護理養(yǎng)育大全
協和專家+協和媽媽圈干貨分享:母乳喂養(yǎng)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421657
- 條形碼:9787518421657 ; 978-7-5184-216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協和專家+協和媽媽圈干貨分享:母乳喂養(yǎng) 本書特色
《協和專家 協和媽媽圈干貨分享·母乳喂養(yǎng)》從懷孕開始,教你通過乳房護理和飲食調節(jié)來打造“發(fā)奶”體質,還對新媽媽*關注的開奶、催乳、追奶、背奶、斷奶等焦點問題,給出專業(yè)、科學、實用的解決方法,并對剖宮產媽媽、乙肝媽媽、生病媽媽以及雙胞胎、早產兒等特殊的母乳喂養(yǎng)給予格外的照顧和指導,盡力讓每一位寶寶都能吃到甘甜的乳汁。
協和專家+協和媽媽圈干貨分享:母乳喂養(yǎng) 內容簡介
《協和專家+ 協和媽媽圈干貨分享·母乳喂養(yǎng)》從懷孕開始,教你通過乳房護理和飲食調節(jié)來打造“發(fā)奶”體質,還對新媽媽很關注的開奶、催乳、追奶、背奶、斷奶等焦點問題,給出專業(yè)、科學、實用的解決方法,并對剖宮產媽媽、乙肝媽媽、生病媽媽以及雙胞胎、早產兒等特殊的母乳喂養(yǎng)給予格外的照顧和指導,盡力讓每一位寶寶都能吃到甘甜的乳汁。
協和專家+協和媽媽圈干貨分享:母乳喂養(yǎng) 目錄
協和專家+協和媽媽圈干貨分享:母乳喂養(yǎng) 節(jié)選
專題 母乳喂養(yǎng)咨詢室 問:南方流行喂“開口茶”,對不對? 馬大夫答:新生兒非常容易在臉部、軀干、四肢出現片狀紅色小斑疹,老人俗稱“胎毒”。我國南方地區(qū),尤其是兩廣,流行給新生兒喂“開口茶”以去“胎毒”。“開口茶”并不是茶,而是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熬制的湯藥,其中的中藥成分會給新生兒尚未發(fā)育完善的肝臟、腎臟等造成損害。而且,新生兒身上的小紅斑也不是“胎毒”,這可能是由于冷而干燥的外界環(huán)境及毒素的影響引起的。紅斑持續(xù)一兩天后會逐漸消退,出現脫屑,脫屑完畢后,皮膚呈粉紅色。對新生兒來說,初乳才是*好的“開口茶”。 問:純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需要喂水嗎? 馬大夫答:一般情況下,純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是不用喂水的。因為母乳中80%是水,還含有寶寶所需蛋白質、脂肪、乳糖、鈣、磷等,滿足0~6個月寶寶成長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所以4個月以內的寶寶根本不需要補充任何輔食,也不需要額外補充水。但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需要酌情補水:剛出生,媽媽還沒有下奶,寶寶吃奶費勁,出汗多;寶寶高熱、大汗、嘔吐、腹瀉等情況時,應給他補充水分,*好用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以防脫水或發(fā)生電解質紊亂;如果寶寶嘴唇干燥,且經常用小舌頭舔嘴唇,喂奶后不緩解,也需要喂水。 問:為什么**周寶寶體重會下降? 馬大夫答:新生兒在出生后1周左右,由于吃奶量少,又排出胎便、尿,加上皮膚蒸發(fā),機體會丟失一些水分,使新生兒體重比出生時下降100~300克,這種現象被稱為“掉水膘”,但如果寶寶體重下降超過7%,則應及時就診或咨詢。正常情況下,在出生后7~10天,體重可恢復到出生時的水平,以后體重會以平均每天30~50克的速度增長。 在新生兒期的28天中,體重應增長600~1000克。如果每日體重增長少于20克或滿月時體重增長少于600克,則說明新生兒體重增長不良,可能是母乳不足、喂養(yǎng)不當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這時家長應給予重視,積極尋找原因。 母乳喂養(yǎng)得好不好,看看這幾個指標 很多媽媽擔心自己的奶不夠,或者擔心奶里的營養(yǎng)不夠。判斷自己母乳喂養(yǎng)得好不好,可參考以下幾個指標: 尿量 寶寶吃飽了,每天尿濕4~6 塊尿布或換下4個沉甸甸的紙尿褲。尿的顏色是清的,或顏色很淺。如果尿的顏色很深或每天小便少于6次,說明寶寶攝入的母乳可能不夠。 便便 吃飽了的寶寶,出生一周內胎便應該排干凈。第2~4周,每天會大便2~4次。1~2個月后,隨著腸道發(fā)育完善,大便次數一般來說會減少到每天1次。很多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會每三四天大便1次,但量會很多。如果只有幾周大的寶寶大便太少,媽媽可以看看他的銜乳姿勢是不是正確。 體重 **個月內,體重平均每周增長112~200克,**個月體重至少增加600克。6個月內,每月平均增長500~1000克。需要注意的是,這是平均值,每個寶寶存在個體差異,若媽媽有疑惑,可咨詢醫(yī)生。 喂奶后乳房變化 喂奶后乳房變軟。在寶寶剛出生時,媽媽能明顯感覺到,喂奶前乳房硬,喂完變得柔軟。不過隨著寶寶逐漸長大,媽媽的泌乳量與寶寶需求達到供需平衡,喂奶前后乳房不會太多變化,但也說明母乳喂養(yǎng)是成功的。 馬大夫貼心話:2個猛長期吃奶量增多 很多寶寶在第3周和第6周都不停地吃奶,這并不能說明媽媽的奶水不足,而是寶寶處于猛長期,所需要的養(yǎng)分比較多,他通過頻繁吸吮來刺激媽媽制造更多的奶水。這時候,媽媽堅持勤喂幾天,一旦奶水分泌量達到寶寶的要求,寶寶自然會降低吸吮頻率。 產后追奶避開8個誤區(qū) 誤區(qū)1 奶脹了才喂 其實很多新媽媽產后從來不漲奶的,但母乳依然夠寶寶吃。有的時候故意讓奶“憋多了”才喂,反而不利于后期泌乳,因為奶是越吃越有,長時間得不到寶寶的吸吮刺激,泌乳素分泌會減少。 誤區(qū)2不漲奶就是沒奶 在漲奶不漲奶這個問題上,新媽媽體質有區(qū)別。很多新媽?產后初期喂不喂都泌乳,于是經常漲奶。這樣的新媽媽通常要經過幾個月甚至半年以上,乳房才能“學會”寶寶吃的時候泌乳,不吃的時候不“瞎泌乳”。而有的新媽媽,產后直接就達到了這種供需平衡的狀態(tài),奶結風險小。 誤區(qū)3必須大量喝湯才能奶多起來 有的新媽媽喝湯容易漲奶,或者吃某種食物容易漲奶。但漲奶不等于奶多,不過是在寶寶不吃的時候,乳房也泌乳了而已,是泌乳時間上的錯位,是“奶多”的假象。不要以為整個哺乳期乳房每天都是脹脹的才好。 誤區(qū)4為了追奶什么方法都試 吸奶器猛吸,催奶茶、下奶湯亂喝,催乳師開奶,這些做法都會帶來額外風險。吸奶器使用不當會損傷乳頭,造成奶結;野路子催乳師催乳不當容易導致乳房損傷;猛吃猛喝讓新媽媽自己貼一身肥膘,奶水油膩、寶寶拉稀。*郁悶的是一路下來追奶沒成功,反而打擊新媽媽自信心。找到適合自己的追奶方式才是*重要、*好的。 誤區(qū)5寶寶睡不好是因為沒吃飽 有些新媽媽看到寶寶睡眠不好就以為是餓的緣故。白天睡一會兒就醒,晚上入睡困難。繼續(xù)問養(yǎng)育細節(jié),發(fā)現這些寶寶之所以睡不好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寶寶白天活動不足;寶寶對睡眠條件不滿(抱著睡能睡很久,自己躺著睡一會兒就醒);溫度不適宜,或冷或熱。 誤區(qū)6很多寶寶吃了奶粉才肯睡 很多混合喂養(yǎng)的寶寶,媽媽覺得奶粉減不下去,因為寶寶吃了母乳不睡,必須吃了奶粉才睡。其實,寶寶是因為喜歡吃母乳時半睡半醒,迷糊著繼續(xù)叼著乳頭的感覺,而新媽媽為了讓寶寶趕快入睡就喂奶粉。于是寶寶習慣了睡前*后一道程序是吃奶瓶,沒到這個程序就不睡。 誤區(qū)7寶寶哭就是因為餓 吃飽睡足的寶寶確實應該情緒愉快——但是,是在嬰兒的心理需求也得到滿足的前提下。嬰兒需要和母親接觸,需要想吃就吃,不想吃不吃,想睡就睡,不想睡時有人陪著玩耍。而且寶寶對新媽媽的情緒很敏感,在一喂奶就焦慮的新媽媽懷里,寶寶會很不安。 誤區(qū)8只關注追奶 刻意追求純母乳喂養(yǎng)會讓有些新媽媽變得糾結、煩躁。吃,只是育兒當中一個方面而已。寶寶需要的不僅僅是奶,而是一個新媽媽。確保正確追奶,然后讓結果順其自然,享受和寶寶相處的美好時光就好。當然,更要多學習哺乳技巧和經驗,這樣“順其自然”才真正是心態(tài)而不是自我安慰。
協和專家+協和媽媽圈干貨分享:母乳喂養(yǎng) 作者簡介
馬良坤 北京協和醫(yī)院婦產科主任醫(yī)師、教授 國家衛(wèi)計委圍產營養(yǎng)項目組專家 2015-2016 年度中國十大婦產醫(yī)生 1996 年開始在北京協和醫(yī)院婦產科工作至今,2006 年赴美國擔任訪問學者。對圍產營養(yǎng)和健康教育及產前篩查診斷、遺傳咨詢以及婦科內分泌疾病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承擔了來自衛(wèi)計委、全國婦聯、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等組織的多項公益科普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發(fā)表學術文章四十余篇,參與編寫、翻譯專業(yè)書籍十余部,主編及主要創(chuàng)作多部科普書籍。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