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海德格爾與阿倫特通信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189715
- 條形碼:9787305189715 ; 978-7-305-1897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德格爾與阿倫特通信集 本書特色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公眾就已知曉:在馬丁·海德格爾和漢娜·阿倫特之間——超出了老師—學生的關系和后來的專業上的聯系之外——有一種愛和友誼的關系。本書中的文獻證明了這個關系,它們出自被保存于馬爾巴赫德國文獻檔案館的阿倫特和海德格爾的遺作。在本書中,它們是*次被公開發表。除此之外,出自美國華盛頓特區國會圖書館的“漢娜·阿倫特的文件”也被照顧到了。 本書是遺物保管人洛特·克勒(Lotte Köhler)博士和赫爾曼·海德格爾(Hermann Heidegger)博士合作完成的。目的是把所有能夠被獲得的被保存下來的見證都公開發表。所以,來自馬丁·海德格爾的書信、詩歌和其他的私人通知——漢娜·阿倫特謹慎地近乎完美無缺地保存了它們——都被付印了。相反,自她手的文本卻處于一種殘篇的狀態,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不過好在,雖然書信主要來自海德格爾,但是相遇的*年即1925年被記錄了下來。雖然二人在1933-1950年間聯絡中斷,但他們重遇后頗具研究價值的書信往來基本得以保留。除了由手稿抄寫而來的文本之外,本書還包括了一個帶有解釋、證明和評論性提示的注釋部分,我們還能透過原書出版人的后記,看到另一種對阿倫特—海德格爾關系史的研究視角。
海德格爾與阿倫特通信集 內容簡介
本書集結了著名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與漢娜·阿倫特自1925年至1975年期間的書信, 在這風云變化的半個世紀里, 兩位偉大的思想家之間發生了很多不同尋常的事件與感情糾葛。通過此書, 讀者既可以看到他們在哲學上的探討, 又可以了解他們日常的一面。
海德格爾與阿倫特通信集 目錄
海德格爾與阿倫特通信集 節選
*如果你在你十三歲時就遇到了我的話,如果這發生在哪怕只是十年之后的話——困惑于此是徒勞無益的。不,它發生在現在,這時你的生命正默默地在為變成女人的生命而做好準備,這時你想要將你女孩時代的直覺、憧憬、茁壯、歡笑,作為善良、信任、美麗、女人的永遠只是贈予(Immer-nur-Schenken)之源泉,毫無損失地吸納進你的生命中來。 而這一刻我能做些什么呢? 操心如下的事情:在你之中的一切都不會破碎;你過去曾有的重荷和痛苦都會被蕩滌;陌異的東西和已經發生了的事情都會退卻。(海德格爾致阿倫特,1925) *我再也受不了了:在海德堡的大街上茫然地四處亂走,每一刻都期待著與你相遇。我必須和某個人談論一下你,于是我向雅斯貝爾斯打聽你的情況。他是如此地稱贊你和你的工作,以至于我幾乎都把持不住自己了。這已遠不再是這樣的交談,在其中人們只是談論他人并傳達聽到的東西——當他對我這樣說的時候:他根據他自己所看到的猜想,你訂婚了。 在沒有引起他的注意的情況下,我強行結束了交談,以便獨處。 親愛的漢娜,對我來說,這就好像是我獲得了恩賜來贈送終極的、偉大的東西,為的是把它、贈品和這贈送作為新的所有物而重新獲得。我還沒有能夠把握它,更不用說以概念的方式來說出那些時刻我在我們的此在中所看出的意想不到的東西了。 我再次開始不斷地追尋你,為的是在你那里感受到快樂——直到我充滿快樂并離開。 …… 你已經讀了我的書[《存在與時間》]——這意味著你已經把你的愛與你新的幸福融合在一起了。 把你心靈的所有快樂放入你的手中,以便它在某個時刻劃過我的額頭,以便我能將你的愛的力量完好無損地保存在我的心中。(海德格爾致阿倫特,1927) *你現在不來了——我想我已經明白了。但是,盡管如此我還是憂慮,就如同我這幾天總是一再突然地被一種莫名其妙的強烈憂慮所侵襲一樣。 除了對境況的一種基本上非常實事求是的描述之外,我現在什么都不想對你說。我如同當初那樣地愛你——這是你知道的,也是我總已知道的,即使是在這次再見之前。你指引給我的道路比我所想的更加漫長和艱難。它需要一次整全的、漫長的生命。這條道路的孤寂是我自選的,而且是擺在我面前的唯一的生命可能性。但是,命運所儲備的孤獨本可以不僅奪走我生活在這個世界之中,即不生活在這種孤立狀態之中的力量,而且堵塞我的道路自身,這條道路由于是寬闊且沒有罅隙的從而貫穿世界。只有你有權利知道這個,因為你總是已經知道了。我相信:即使是在我*終沉默的時候,我也絕不會是不真誠的。我所給予的,總是和你所要求于我的一樣多,而道路自身無非就是我們的愛所交付給我的任務。如果我失去了對你的愛,那么我就會失去我對生活的權利,但是如果我逃避它逼迫給我的使命的話,那么我就會失去這愛和它的實在性。 “而且,如果有上帝, 那么,死后我會更好地愛你” (阿倫特致海德格爾,1928) *當我今天見到你的時候——原諒我立馬做出的反應。但是,在那一時刻,一幅圖像同時在我的頭腦中閃現:你和君特如何一起站立在窗戶旁邊,而我獨自在站臺上,不能逃避如此被看到的情景之惡魔般的清晰性。見諒。 如此之多的使我困惑至極的事情都湊到了一起。不只是如下的通常情形:你的相貌總是一再地激起我對我生命之*為清晰和*為緊迫的連續性、對我們的愛——請讓我這樣說——的連續性的意識。 然而:我已經站在你面前幾秒鐘之久了,你實際上已經看到我了——你卻逃避著向上看。而且,你不認我。當我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有一次我的母親就是這樣愚笨地、開玩笑地嚇唬我。……我依然確切地知曉這種看不透的驚恐,那時我總只是呼叫:但是,我的確還是你的孩子呀,我的確還是那個漢娜呀。——現在的情形與那時是如此地相似。 然后就到了火車快要開走的時候。而且,情形恰恰就如我片刻之前想到的從而也許已在期望著的一樣:你們兩個在上面,而我獨自一人,完全無力地面對著此情此景。像通常一樣,沒有什么被留給我,除了讓之發生,除了等待,等待,等待。(阿倫特致海德格爾,[1930])
海德格爾與阿倫特通信集 作者簡介
關于作者
馬丁•海德格爾(1889-1976),生于德國弗萊堡附近的梅斯基爾希,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主要著作有《存在與時間》《哲學論稿》等。海德格爾的思想深刻地影響了包括阿倫特在內的眾多重要的現代西方哲學家。
漢娜•阿倫特(1906-1975),原籍德國,20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論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極權主義的起源》等。1924年,她慕名來到馬堡大學哲學系,與馬丁•海德格爾結下不解之緣。
烏爾蘇拉·魯茲,1936年生于德國勒沃庫森,是一位社會學家、自由翻譯家和出版人。20世紀80年代以來,她重點關注漢娜•阿倫特,編輯了阿倫特的多卷著作。
關于作者
馬丁•海德格爾(1889-1976),生于德國弗萊堡附近的梅斯基爾希,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主要著作有《存在與時間》《哲學論稿》等。海德格爾的思想深刻地影響了包括阿倫特在內的眾多重要的現代西方哲學家。
漢娜•阿倫特(1906-1975),原籍德國,20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論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極權主義的起源》等。1924年,她慕名來到馬堡大學哲學系,與馬丁•海德格爾結下不解之緣。
烏爾蘇拉·魯茲,1936年生于德國勒沃庫森,是一位社會學家、自由翻譯家和出版人。20世紀80年代以來,她重點關注漢娜•阿倫特,編輯了阿倫特的多卷著作。
關于譯者
朱松峰,哲學博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