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人民共和國初期北京市城區基層政權建設(1949-1954)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2082406
- 條形碼:9787212082406 ; 978-7-212-0824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民共和國初期北京市城區基層政權建設(1949-1954) 內容簡介
本書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市基層政權建設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剖析:1949—1954 年北京(平)城區基層行政管理體制沿革;1949—1954 年的城區基層政權的施政內容、基層政權建設的過程中的干部建設和黨的建設研究;1949—1954 年北京城區的基層民意機構建設、工會與基層政權建設、城區基層政權與政治文化建設。共和國初期政治體制是中國傳統的強勢國家行政與馬克思主義關于政權建設的理論、西方政治理念結合的產物,其很大特點是能夠“高效”地貫徹執政黨的政治意圖,共和國初期政治體制雖歷經改革但在當今社會還發揮重要的作用,它奠定了共和國這個大廈的根基。
人民共和國初期北京市城區基層政權建設(1949-1954) 目錄
緒論
**章 中共建設北京市城區基層政權可借鑒的兩種歷史資源
**節 解放前北京市基層行政管理體制沿革與國民政府在
北平城區基層建政狀況
第二節 共產黨在農村建設基層政權的經驗
第二章 人民共和國初期北京城區基層行政管理體制建設
**節 接管建政:市一區一街三級行政管理體制形成
第二節 人民共和國初期北京市區級行政管理體制演變
第三節 人民共和國初期北京市街道管理體制的變遷
第三章 人民共和國初期北京市城區基層政權的施政內容
**節 進城之初的秩序建設
第二節 基層政權的常規工作
第三節 組織群眾運動
第四章 人民共和國初期北京市基層政權的干部建設和黨的建設
**節 人民共和國初期北京市城區基層政權干部隊伍建設
第二節 人民共和國初期北京市城區的基層黨組織建設
第五章 基層民意機構——區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建設
**節 區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召開
第二節 區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運作
第三節 區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主要作用
第四節 區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歷史地位
第六章 人民共和國初期北京市基層工會的建設
**節 工會的建立及其組織系統
第二節 工會作用——深化國家基層政權建設
第三節 工會作用——協助基層政權推進中心工作
第七章 人民共和國初期北京市基層政權與政治文化的構建
**節 政治文化的概念、功能與形成
第二節 人民共和國初期北京市基層政權時政治文化構建的主要途徑
第三節 培養市民對新政權的認同意識
第四節 培養市民的階級意識
第五節 培養市民的反帝反美意識——以抗美援朝為中心
結語
附錄一:口述史料
我的1949
共和國初期我在內一區做民政工作
關于共和國初期北京城區基層政權的回憶與思考
關于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會工作的回憶與思考
共和國初期我在內三區做文化工作
附錄二:人民共和國初期北京市城區區劃演變圖
附錄三:歷代北京市城區行政區劃地圖
參考文獻
人民共和國初期北京市城區基層政權建設(1949-1954) 節選
《人民共和國初期北京市城區基層政權建設(1949-1954)》: 二、在各個歷史時期建立了符合當時形勢需要的基層政權結構 和組織形式 在長期革命根據地建設的過程中,中共在各個歷史時期形成了一套相對穩定且符合形勢需要的基層政權結構形式。 (一)土地革命時期根據地基層政權的結構和組織形式 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所建立的蘇維埃政權,性質上屬于工農民主專政。其基層政權的結構和組織形式有以下特點: 在基層行政層級的設計上,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劃分行政區域暫行條例》規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地方政權分為省、縣、區、鄉4級,鄉下有村,但村一般不設行政機構。縣區兩級多是按舊的行政區域來規定,鄉級政權則重新建立。在實際的操作中,各個根據地并沒有完全按照這四級政權組織形式來建政,而是有所變通。如湘鄂贛根據地取消鄉一級,將省以下層級定位縣、區、村三級;有的于省縣之間出現了地區級性質的政府;有的在區鄉之間也出現一級行政機構②。 在基層政權組織機構的設計上,各級民選產生的工農兵代表組成代表大會為該級政權的*高權力機關,執行委員會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行使一切權力。省、縣、區執行委員會及其主席團之下設勞動、土地、財政、國民經濟、糧食、教育、衛生、內務、裁判等部以及工農檢察委員會,國家政治保衛分局(區只設特派員,省還設有審計委員會)。上述各機關除政治保衛局外,均實行雙重領導制,即它們既受該部門上級機關領導,同時又受同級執行委員會的監督。 (二)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基層政權的結構和組織形式 抗戰時期,中共一共開辟了19塊抗日根據地。在這些根據地中,陜甘寧邊區政權建設在抗日根據地建設中起典型和示范作用。陜甘寧根據地的基層政權組織形式如下: 縣是陜甘寧邊區下轄的基層政權,在抗日民主政權體系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縣政府的職權是在邊區政府“指導監督之下處理縣政,監督地方自治事務,并于不抵觸國府及邊區政府之法令范圍內,得發布縣令,并制定縣單行規則”,執行縣議會決議,指揮調動地方武裝、人民武裝。在組織上,*初規定,縣政府設“總務、財政、教育、實業四科,各科科長一人;各科各設科員二人至四人”,后來組織機構的設置又有所擴大,設置民政、財政、教育、實業、地政、司法等科及秘書室、公安局、軍用代辦處、基干游擊隊及各科科長。縣長由縣議會選舉產生,其他人員由縣長遴選或縣議會推薦,呈請邊區政府委任①。縣級參議會是民意機關,也是縣*高權力機關,由縣參議員組成。議員選舉以鄉為單位,南本縣公民直接選舉產生,必要時也可聘請抗戰有功人士擔任,名額各地不同。縣參議會職權包括選舉罷免縣長、縣政府委員及地方法院院長,制定縣單行法規,監督、彈劾縣、區、村行政及司法人員、審查縣預算、決算,督促檢查縣政府執行縣參議會決議情況,決定本縣興革重要事項等。參議會每半年開會1次,屆時縣政府須向參議會報告工作,解答質詢。縣參議會閉會后有的地方是由議長駐會,有的地方則選出駐會委員會負責監督縣政府r作。縣設司法處,“司法處設審判官一人,書記官一至四人,縣長兼檢察官。地方法院于必要時配置”。 ……
人民共和國初期北京市城區基層政權建設(1949-1954) 作者簡介
黃利新(著),湖南師范大學政治學博士后,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在各類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