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2018中國年度作品:短篇小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375305
- 條形碼:9787514375305 ; 978-7-5143-753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8中國年度作品:短篇小說 本書特色
★維也納分離派繪畫大師克里姆特繪制封面首圖,富有收藏價值 ★青春的時尚年選!深度的大眾年選!品質的經典年選! ★四年如一日地用心,以品質向時代致敬
2018中國年度作品:短篇小說 內容簡介
肖克凡、裘山山、陳應松、文珍等20位作家的20篇佳作,題材豐富,構思精巧,細節生動,語言凝練,在再現人性的豐富與復雜方面,展示出優良的品質。本書由小說界選家從全國多種文學刊物中精心編選,視域廣闊,旨在全景呈現2018年度短篇小說的創作實績
2018中國年度作品:短篇小說 目錄
目 錄
紫竹提盒 肖克凡( 1 )
曹德萬出門去找愛情 裘山山( 23 )
趙日天終于逮到雞了 陳應松( 40 )
拐彎的夏天 溫亞軍( 56 )
午時三刻 朱 輝( 70 )
小姐妹 黃詠梅( 84 )
發小們的病 李延青( 98 )
深山來客 朱山坡(118)
審判日 胡學文(125)
心 火 劉玉棟(142)
相見不難 劉建東(154)
鴿子的憂傷 胡性能(165)
南山寺香客 李約熱(184)
拾月光的小女孩 張世勤(206)
禁 指 斯繼東(215)
天上的街市 曹軍慶(234)
“杭州魯迅”先生二三事 房 偉(249)
文殊坊夜遇 盧一萍(276)
貓的故事 文 珍(293)
背上竹劍去龍塘 林 森(317)
2018中國年度作品:短篇小說 節選
《紫 竹 提 盒》 肖克凡 一 祖母邁著小腳顛兒顛兒跑回家來,進門便說你表叔劇團轉回來了,說罷貓腰生爐子點火,好像接了圣旨。 其實等于接了圣旨。趙大鐵經常在表叔劇團里扮演太監,大街上他遇見祖母,說我們北方越劇團轉回南市燕升戲園了。那模樣等于就是太監傳旨。天津人把太監叫“老公”。天熱時祖母帶我看《貍貓換太子》那出戲,老太監陳琳手持拂塵出場,她扭臉告訴我:“這是個老公,好人。” 趙大鐵扮演老陳琳,他又是單身漢,平時見面我就叫他“老公”,這家伙揪住我耳朵說:“老公好哇,老公沒有生活作風問題!” 這話我就不懂了。我只懂得紅領巾是五星紅旗一角,是革命烈士鮮血染成的。我還知道全國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提倡移風易俗,破舊立新,還號召無職業有家鄉的市民返回原籍落戶。我們胡同里貼著大標語:我們也有兩只手,不在城市吃閑飯。 大雜院里的田嬸無職業有原籍,街委會來人動員了。她哭著說老家沒房子沒地沒牲口沒人,寡婦失業沒法過活。 天色暗下來。祖母生爐子弄得滿院子煙霧,好像埋伏著西游記里的妖怪。煙霧籠罩嗆得鄰居們咳嗽,引來冷嘲熱諷:“奶奶!都這晚兒啦您還生火點爐子,這是要半夜迎財神啊。” 祖母不搭理。她跟我說過,自打年輕守寡誰說風涼話都不應聲,只當聽蝲蝲蛄叫喚。就這樣,大雜院里到處是蝲蝲蛄。 煤球爐子,起火慢。祖母搟面條了。我家的搟面杖,絳紫色棗木,拎在手里想起花果山的齊天大圣。祖母說當年家住三條石塘子胡同,半夜里用這搟面杖嚇跑了盜賊。我想象著手持搟面杖的祖母,那形象就是女將樊梨花。 搟好的面條,披頭散發攤在蓋板上,白燦燦等著挨煮。祖母準備炒菜:“不湊手啊不湊手,這大聯又打了我個措手不及。” 表叔大號郝專,大聯是他乳名。祖母倚仗長輩身份,張口叫表叔乳名,似乎在行使特權。 表叔的北方越劇團到處巡回演出,在南市演幾天,轉到鳥市,從鳥市轉到謙德莊,從謙德莊轉到西關街……讓我想起語文課本里草原牧民轉場。這次表叔的北方越劇團突然轉回我們南市,一下打亂祖母陣腳。 唱戲的不吃晚飯,散了戲吃夜宵。梅蘭芳劇團這樣,表叔小劇團也這樣,都是循著“飽吹餓唱”的道理。 祖母臨時給表叔準備撈面,不炸醬,不打鹵,而是“四碟菜”拌面。她說“不湊手”是指臨時難以湊齊“四碟菜”。 天津衛近河靠海水陸碼頭,吃撈面講究“四碟菜”,正兒八經的四碟菜通常是“清炒蝦仁、軟溜魚片、桂花扇貝、銀針面筋”。尋常百姓家庭講究不起,依然弄出家常“四碟菜”,減成色不減規模。 我說不湊手您就炸醬吧。祖母沖我瞪眼睛:“那是北京人!” 聽祖母說話語氣,好像瞧不起首都。她經常跟我表揚天津,說九河下稍天津衛,華洋雜處大碼頭,吃盡穿絕。 我又說不湊手您就打鹵吧。她老人家急了:“你怯勺?沒有蝦仁木耳,打鹵就是一鍋糨子!” 祖母為表叔籌辦夜宵,賽過給皇上辦膳。城市里魚肉蛋菜憑票供應,要想吃好喝好難度不小。 “糖醋面筋絲,小蔥炒雞蛋,咸肉燋香干……”祖母念叨著夜宵菜譜,一跺腳去找鄰居田嬸借來兩個雞蛋,尋思著“第四碟”。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她急得罵我:“這節骨眼兒你也幫不了我!” 我從小聽相聲,學會說話逗哏:“我愿意幫您吶,第四碟菜是紅燒小孩兒!” 祖母笑了:“你還真把自己擺菜碟里啦。” 籌措不出“第四碟”,祖母只得先籌辦面碼,她舉起竹竿從房檐底下摘得一捆晾干的豆角,使大碗用溫水泡開。她猛地拍響大腿說:“有啦有啦,第四碟是蝦桿熗白菜!” 我聽了咽下一團口水。素常家里吃撈面,天熱是過水麻醬面,外加花椒油,天涼呢就“鍋挑兒”,弄個熱菜拌拌得了,從來沒有如此隆重。祖母疼表叔,鄰居們說賽過親娘。 “沒錯,大聯是我娘家親侄子,我是他親姑媽!”祖母毫不掩飾對娘家人的偏袒。我想起天津衛俗語:姑媽親,砸斷骨頭連著筋。 我知道不論牛筋羊筋,即使鹵煮也特別結實,確實很難砸斷。姑媽親,沒錯。 煤球爐火旺了。祖母下廚炒菜。這四碟菜,投料足,菜量小,炒得香氣撲面,分別盛在四只蓋碗里。這種藍花蓋碗是薄胎江西瓷,即便盛著滾開的水,端著也不燙手。 干豆角泡開了,熱水焯過切成細絲,這深綠色面碼也盛在蓋碗里。五只蓋碗,趁熱放進紫竹提盒的底層。 祖母抹去滿臉汗水,嘴角那顆紅痣愈發鮮亮。鐵鍋里雪白的面條煮得翻滾,好似微型哪吒鬧海。祖母拿筷子夾起一根面條,噓噓吹涼,順進嘴里咬了咬,說你表叔愛吃有嚼頭兒的,不能煮過火。 撈面出鍋,過了遍熱水,祖母把面條挑進大海碗,隨即扣上碟子。雪白的手巾裹著紅木筷子和白瓷調羹,一同放進紫竹提盒頂層,啪地扣嚴了盒蓋。祖母真是細致入微,只等表叔張嘴吃了。 我手癢眼饞,再次咽下口水。祖母看了眼座鐘:“馬上就散戲,你趁熱送去吧,緊走幾步別讓面條坨了。” 為了調動我的積極性,祖母隨即補了一句:“回頭兒也給你做頓好吃的。” 我挎起紫竹提盒跑出家門,身后追來祖母的聲音:“別顛!灑啦。” 沿著東興大街,我跑過什錦齋飯莊,跑過華明理發館,跑過白傻子布鋪,一直跑向著名的“三不管”。 …………
2018中國年度作品:短篇小說 作者簡介
付秀瑩,女,文學碩士。代表作有《愛情到處流傳》《舊院》等。有多部小說發表于《人民文學》《中國作家》等刊。短篇小說《愛情到處流傳》榮獲首屆中國作家出版獎、首屆“茅臺杯”小說選刊年度(2009)大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