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讓我去那花花世界/苗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75465
- 條形碼:9787544775465 ; 978-7-5447-7546-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讓我去那花花世界/苗煒 本書特色
《讓我去那花花世界》收錄了苗煒多年來的旅行隨筆,他探訪名城,在耶路撒冷、巴黎、東京、倫敦、莫斯科尋找歷史和文學的遺跡;穿越西伯利亞荒野,感受俄羅斯大地上翻涌的過往;品嘗咖啡、美酒、美食,追尋小說和詩歌的蹤跡。這世界無盡美麗,值得我們跟苗師傅一起探尋。
讓我去那花花世界/苗煒 內容簡介
偉大的城市不斷召喚世界各角落的朝圣者。旅行者來到風景與遺跡面前,傾聽永恒時光的故事。苗煒,帶著小說家、記者、球迷、咖啡美酒愛好者的靈魂,進入這個莎士比亞、卡夫卡、海明威、愛因斯坦走過的世界,感知它的美好與冷峻。去過的地方,終會成為“自我”的一分子。這部游歷記錄,是他對花花世界的傾聽與回響。
讓我去那花花世界/苗煒 目錄
但愿你的道路漫長
在這里失去的生活
國境以東,國境以西
未遂的歷史討論
耶路撒冷抵達之謎
奧本海默的論文和梵高的畫
伯爾尼的克拉姆大街49號
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握在手里的破碎玻璃
世界上*好的吸煙室在哪里?
普杰先生的錢包和護照
拉斯維加斯的虛假天空
斷背山在哪里?
溫哥華的冰雪節日
建國大業
像一條秋天的道路
紅燈記
我和美麗有個約會
肉食者鄙
我應該遙想那里
火腿之旅
黑島筆記
才飲得一杯酒
你想從一杯咖啡中喝到什么呢?
一個完美的讀書地方
1968年8月的布拉格電臺
吐色楞監獄博物館
老特拉福德看球記
約翰內斯堡看球記
里約熱內盧看球記
約翰遜博士和好奇貓
布拉格小記
俠之大者
重讀莫泊桑的《項鏈》
日內瓦湖邊讀盧梭
我曾那么接近幸福
讓我去那花花世界/苗煒 節選
一個虛無的主題公園 我看過太多甜膩的游記,把世界上眾多城市都描繪成美不勝收的地方,哪怕是一次平庸的旅行,也被渲染得格外浪漫。寫作者要再透出一種傻乎乎的高興勁,就更讓人難受。好像他現在生活的地方很不幸正是這世界上*不值得生活的地方,不管跑到一個多無聊的狗屁異鄉,他都會感到興奮。有些人擅于美化自己的故鄉,有些人擅于美化巴黎紐約泰國菲律賓。我相信他們這樣做都有充分的理由,我也承認,閱讀那些游記更能激發起我想去看看這世界的念頭,他們一定是真正感受到了旅行生活的美好并且忠實記錄了下來,感謝那些游記和旅游雜志,他們將海外旅行說成是有益身心、提高情操、開闊眼界的好行為。我不反對這做法,但我還是要矯情地說,一次美妙的旅行會讓我更加感覺到空虛。 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在1830 年代這樣記述他的旅行:“我似乎是在英國結束了一次奔波,就像我曾經在雅典、耶路撒冷、孟菲斯和迦太基的殘骸上做過的一樣。我歷經一個又一個名城,看見它們一個接一個地毀滅,我感到某種痛苦的眩暈。莎士比亞和彌爾頓,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克倫威爾和紀堯姆生活的歲月今安在?這一切都結束了。高尚和平庸,恨和愛,幸福和苦難,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劊子手和犧牲品,國王和人民,都沉睡在同一種寂靜和塵埃之中。倘若人類和天才之*活躍部分尚且如此,他們如同昔日的影子游蕩在當代人中,他們已不能靠自己活著,甚至不知道自己曾經活過,那么我們該是怎樣一種虛無啊!” 夏多布里昂這番話可以解釋為什么到了巴黎要追思那里的逝者。為什么要去蒙帕納斯公墓看薩特?因為我年輕時看過薩特的書。為什么要找到克拉拉·?哈絲姬爾的墓?因為前兩天正好聽過她彈奏的莫扎特。波德萊爾、圣–桑、莫泊桑、貝克特,你喜歡過哪一個就可以去找找他埋在哪兒。在拉雪茲神父公墓的入口處,兜售名人墓碑地圖的老頭問我:“你從哪里來?”我說:“中國。”老頭兒一下很興奮,說,墓地的圍墻之外有一道巴黎公社墻,中國人都要去那里看一看。他不知道,我們文藝青年到這里是來找肖邦和普魯斯特的。 1804 年,拉雪茲神父公墓啟用,十一年后才刨了兩千個坑,利用效率太低,巴黎市政府知道市民喜歡有名氣的大人物,一股腦將拉封丹、莫里哀等人給埋在這里,如政府所料,這地方一下子火了起來,又過十一年,刨坑總數就達到了三萬三千多。又過一百多年,大批活人溜達進這個四十四公頃的陵園,他們到這里的理由和那些 1817 年要在這里弄一塊陰宅的死人一樣: 都喜歡和名人有點關系。在拉雪茲神父公墓,一個年輕人問:“莫迪利亞尼在哪兒?”按當時的環境,這話也許該翻譯成:“莫迪利亞尼死哪兒去了?”這個喜歡把人的脖子畫得長一點的家伙是20 世紀早期巴黎藝術家生涯的典型代表:酗酒,吸毒,風流韻事不斷。好多人也這樣干,但有兩個地方不如莫迪利亞尼: 一個是才華,一個是不能在三十五歲時干脆死掉。蒙馬特高地上還保留著莫迪利亞尼的一處文化遺跡—跳跳兔酒吧,他和畢加索等 人曾經常光顧,現在這酒吧晚上九點開始營業,要事先預訂座位,含一杯飲料,價格是十七歐元。我記得在海明威的小說里見過跳跳兔酒吧的名字,但遠不如丁香咖啡館留下的印象深,在《太陽照常升起》里,海明威曾經對丁香咖啡館前面的奈伊元帥像做過幾筆描寫。而《流動的圣節》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本在蒙帕納斯徒步旅行的指南,當然這本書更大的誘惑是讓你一定要到巴黎轉轉,如果可能,就在巴黎度過青春歲月。 他們的青春歲月就像是文學的青春歲月,他們那時候貧窮、年輕、拼命寫作,盤算著一個小說能不能賣出去,后來的文學青年也要經歷類似的狀態,就像海明威在1920 年代的巴黎。不過,1944 年,海明威以一種極其絢爛的姿態重回巴黎,當時,攻入歐洲大陸的盟軍想繞開巴黎,因為維持這個大城市的生計要消耗掉過多的資源,延緩盟軍向德國推進的速度。但是,解放巴黎幾乎是一種不可遏制的沖動,軍事行動自發地開始了。海明威是戰地記者中沖在*前面的一個,他坐著坦克重回巴黎,按照他后來的吹噓,是他“解放”了麗茲飯店。巴黎解放當天晚上,海明威在麗茲飯店擺了**桌,招待二十多人喝了一頓大酒,當侍者送來 賬單的時候,海明威發現下面還附有消費稅,他說: 為解放巴黎可以付賬,可維希政府要收的稅,一分也沒有。 丁香咖啡館如今已是一處高檔餐廳,門口是為顧客泊車的侍者。旁邊的田園圣母街113 號是海明威居住過的地方,但現在的門牌號從111號直接跳到了115 號,不過,蒙帕納斯附近還是能找到幾個和他有關的地方,威尼斯客棧—海明威在這里**次遇見了同鄉菲茨杰拉德,福爾斯塔夫酒館—貝克特、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人經常在此喝酒。我在這家酒館的酒單上看見了產自歐洲的各種啤酒,點了兩杯,琢磨那幫文豪到底喜歡在哪個座位喝酒。在盧森堡公園附近哪一個廁所里,菲茨杰拉德向海明威亮出“老二”,抱怨說他老婆總嫌他這家伙小?英國記者帕林著有《海明威冒險》一書,他從美國開始,沿著海明威的足跡走到法國、西班牙、意大利、非洲、加勒比海和古巴,探訪海明威的活動地點。我在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店看到這本書。莎士比亞書店離巴黎圣母院很近,是游覽左岸的一個好起點。不過,現在這家書店和當年畢奇女士所開的那家沒有任何關系。 畢奇老書店的舊址在歐德翁街12 號,我在一個周日的下午找到那里去,大門緊閉,抬頭仰望可以看見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莎士比亞書店舊址,1922 年首次出版了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海明威早期文學生涯的一個導師是略微肥胖的斯泰因女士,他在家里跟自己的老婆嘀咕,斯泰因女士的乳房估計每個重十磅,不過當著人家的面總擺出虛心好學的架勢。斯泰因大概在指導文學青年這方面有特殊的癖好,不過,我懷疑這女人對海明威的文學創作并沒有提出太多建設性的意見,倒是對他的**次離婚起到了促進作用。她還對畢奇女士出版《尤利西斯》很不滿,說那書內容淫穢,從此拒絕到書店來。在歐德翁街12 號留影,發思古之幽情,往右一溜達,猛然看見10 號的歷史地位也了不起,大門上方的牌子上寫道: 法國大革命時期通過的《人權宣言》在此起草。猛然間我感覺自己置身于一個類似于環球影城的地方,沒有特技表演,卻有無邊往事重現,巴黎就是這樣一個沉寂的主題公園。 海明威在他某個小說中有一段不常見的絮叨,夾雜著《傳道書》:“人所需要的只是虛無和亮光以及干干凈凈和井井有條。有些人生活于其中卻從來沒有感覺到,可是,他知道一切都是虛無的,一切都是為了虛無,虛無是你的名字,你的王國也叫虛無,你將是虛無中的虛無,因為原來就是虛無。”海明威的底色就是一種虛無,在這個背景之下,人們戀愛喝酒放縱,狂暴與寂寞,兩個人之間牢固的愛情與這個世界的不可信賴,欣賞物質世界中的美麗,同時含有一種奇異的苦痛,是對絕望的短暫補償。 但是,這個世界,如果可以,讓我多看一些。
讓我去那花花世界/苗煒 作者簡介
苗煒,1968年生,小說家。曾任《三聯生活周刊》副主編,《新知》雜志主編,已出版作品《讓我去那花花世界》《星期天早上的遠足》《寡人有疾》《面包會有的》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