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抽簽與民主.共和:從雅典到威尼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692760
- 條形碼:9787508692760 ; 978-7-5086-9276-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抽簽與民主.共和:從雅典到威尼斯 本書特色
內容賣點:追溯抽簽在民主、共和制度運作中的作用,釋放對民主理念實現方式的想象力。營銷賣點: 這是一部顛覆當今關于民主、共和普遍概念的扎實的學術研究著作。本書彌補了研究空白。作者通過探討民主、共和起源和發展的歷史,探討了共和的原初含義,指出抽選而不是選舉是一直被看做實現民主理念的主要方式,而國內外幾乎不存在對民主、共和與抽簽關系的系統研究,本書稿的研究具有開創性。
抽簽與民主.共和:從雅典到威尼斯 內容簡介
“民主”這個詞無所不在,當代民主往往與選舉掛鉤,卻也在很大程度上顛覆了民主的實質,不談選舉,民主還剩下什么?實現民主難道僅有選舉這一種方式嗎?抽簽是非理性的、荒唐的、不負責任的?抽簽是如何成為實現民主、共和的理念的利器?又緣何被腰斬?如今為何又會在西方得到重生?此書以翔實的史料和嚴謹的分析證明,在過去2600多年歷史的絕大多數時間里,實現民主、共和理念的主要方式是抽選而不是選舉。作者通過大量史料,復原雅典民主、羅馬共和國、佛羅倫斯共和國、威尼斯共和國的政治運作,細致展現了抽簽模式在其中的具體實踐,抽簽所扮演的角色,包括運用抽簽的原因,抽簽過程如何操作,抽簽對當時的政制發展起到什么作用等等,全面探討了抽簽這種遴選方式在民主、共和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抽簽與民主.共和:從雅典到威尼斯 目錄
前 言
**章 雅典民主與抽簽
雅典并不是**個民主/ 004
雅典民主的興衰/ 007
雅典民主的支柱/ 012
雅典民主與抽簽/ 022
雅典民主: 小結/ 048
第二章 羅馬共和國與抽簽
“共和” 概念的演化/ 061
羅馬共和國的興衰/ 065
羅馬共和國的支柱/ 072
羅馬共和制與抽簽/ 081
羅馬共和制: 小結/ 135
第三章 佛羅倫薩共和國與抽簽
意大利城邦共和國的興衰/ 145
佛羅倫薩共和國的支柱/ 159
佛羅倫薩共和制與抽簽/ 171
佛羅倫薩: 小結/ 221
第四章 威尼斯共和國與抽簽
威尼斯共和國的制度變遷軌跡/ 237
威尼斯共和國的支柱/ 260
威尼斯共和制與抽簽/ 276
威尼斯: 小結/ 350
第五章 抽簽: 從式微到重生
民主抽簽與共和抽簽/ 369
抽簽的式微/ 377
選舉與民主的變異/ 390
抽簽與民主的重生/ 419
注 釋/ 446
抽簽與民主.共和:從雅典到威尼斯 節選
三、終結歷史的黃粱夢 突破代議民主框框的政治參與對現有經濟、社會、政治秩序構成巨大挑戰,引起保守思想家們的憂慮甚至恐慌。他們認為,在常規政治之外,各個社會群體的“非常規”政治活動(即選舉投票以外的活動)對政府提出了“過多”的要求,導致政府管的事越來越多,政府財政不堪重負。更嚴重的是,這些“非常規”政治活動嚴重削弱了政府的權威,人們對政治領袖與政治體制的信任度急劇下滑。保守派在學界的代表人物塞繆爾·亨廷頓(1927—2008)于1975年發表的一篇文章用“民主瘟疫”來形容當時的局面,他確信,“60年代展現出來的民主活力給70年代的民主提出了統治能力(governability)的問題”。 同一年,亨廷頓與一位歐洲學者、一位日本學者代表美、歐、日三邊委員會提供了一份報告,題為《民主在危機中》。報告**段話為西式民主描繪了一個近乎四面楚歌的圖景。雖然報告聲稱對“民主制度”仍有信心,但它所說的“民主制度”有特定的含義。 亨廷頓嚴詞駁斥這樣一種說法:“治療民主罪惡的唯一處方是更多的民主”;他堅信,在當時情況下,用這個處方只會火上澆油,造成更糟糕的局面。在他看來,當時各種問題的根源是“過度民主”;其處方只能是用兩種策略對民主進行限制:一是很多問題不必政府管、不必用民主的方式處理;二是民主制度的有效運作需要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淡、需要一些人與一些社會集團不參與政治。如果實在做不到第二點,他希望所有社會集團都能自我約束; 顯然,這無異于緣木求魚。 很快,隨著撒切爾夫人于1979年擔任英國首相、里根于1980年贏得美國大選,一場新自由主義風暴席卷全球。 打著“私有化”與“自由市場”的旗號,新自由主義實行的就是亨廷頓推薦的**種策略:“讓國家縮水”。 這實際上就等于“把民主私有化”, “讓民主縮水”, “消解人民”, “民主的終結”。 亨廷頓推薦的第二種策略無法大張旗鼓地推行;作為替代,歐美各國(尤其是美、英兩國)采取了一種以攻為守的策略:向全球推銷西式民主(亦即代議民主),其潛臺詞是告訴本國人民:你們擁有的政治制度就是丘吉爾所說的、唯一的、*不壞的選擇。從20世紀80年代初起,創立于1941年、預算主要來自美國政府的“自由之家”開始變得空前活躍起來;1983年,美國政府又新設了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這一策略至少在短期內產生了效果。從圖2我們可以看到,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整個80年代,關注“直接民主”的人減少了,對“參與民主”的討論沒有增溫。 在那個年代,撒切爾夫人有一句口頭禪:你別無選擇(There Is No Alternative)。據有人統計,她在講話中使用這個口頭禪達五百多遍,以至于有人給撒切爾起了個綽號,就叫TINA。她所謂“別無選擇”是指,除了在經濟上的私有制、自由市場,政治上的代議民主,世界已別無選擇。1989年初夏,美國國務院日裔官員福山把撒切爾“別無選擇”的說法上升到了歷史哲學層面,發表了一篇題為“歷史的終結”的論文。在這篇名噪一時的論文中,福山說:“20世紀開始時,西方對自由民主的*終勝利充滿了自信;到20世紀接近尾聲時,似乎轉了一個圈又回到了原點。結局不是像某些人曾預料的那樣,出現了‘意識形態的終結’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趨同,而是經濟和政治自由主義完完全全的勝利”。福山之所以敢大膽預測“歷史的終結”,是因為在他看來,人世間已不再有關于“大問題”(例如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的斗爭與沖突;人類社會已抵達意識形態演化的盡頭,西式自由民主制度已無可爭議地變為各國獨一無二的選擇。此后,人類面臨的唯一問題是如何實施西式自由民主的具體技術細節。在那篇文章的結尾,福山幾乎難以掩飾自己的得意,但卻故意流露出一絲勝利者不再有對手的失落感。據他說,歷史終結以后的世界將會變得非常無聊:不再有藝術與哲學;只有在博物館里才能看到它們的痕跡。 福山文章發表后不久,蘇東前社會主義國家紛紛易幟,發展中國家也紛紛踏上了“民主化”的道路。一時間,“民主化”成為西方社會科學研究的顯學,歷史似乎真的走到了盡頭:雖然代議民主不能盡如人意,但它仿佛是人類的唯一選擇。 四、代議民主的頹勢 然而,慶祝西式民主*后勝利的狂歡很快被證明不過是一枕黃粱夢。 首先,全球的“民主化”障礙重重。“民主化”開始僅僅幾年后,就有一批國家遭遇了“民主崩潰”(democratic breakdown)或“民主逆轉”(democratic reversals)。剩下了的轉型國家雖然每隔幾年就會來一場轟轟烈烈的競選,但選舉的過程與結果讓西方怎么看怎么別扭,出現了一大批非驢非馬的“民主制”。 于是,西方學者不得不煞費苦心為這些“民主制”加上前綴修飾詞,如“非自由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有限民主”(limited democracy)、“受限民主”(restricted democracy)、“受控民主”(controlled democracy)、“威權民主”(authoritarian democracy)、“新世襲民主”(neo—patrimonial democracy)、“軍人主導的民主”(military—dominated democracy)、“半民主”(semi—democracy)、“低質民主”(low—quality democracy)、“偽民主”(pseudo—democracy)等等,不一而足。后來發生的幾場“顏色革命”不僅沒有挽救“民主轉型”的頹勢,反倒加劇了人們對“民主轉型”的疑慮。如果說,開始時,對“民主轉型”的失望仍局限于學界討論的話,近年來,這種失望已擴散至大眾媒體!督洕鷮W人》2014年3月的專輯“民主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引起了全球媒體的廣泛注意。 到2015年,以推動全球民主化為己任的美國《民主研究》(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官方刊物)推出了一組七篇特邀文章,標題是“民主衰退了?”雖然標題中故弄玄虛地帶了一個問號,但這份刊物的兩位共同主編都承認,全球民主確已陷入低潮。 在全球“民主化”躑躅不前的同時,西方自身的代議民主制度也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危機。這表現在四個層面。
抽簽與民主.共和:從雅典到威尼斯 作者簡介
王紹光,清華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1954年生于武漢,1982年獲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學位,1984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康乃爾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1990-2000年任教于美國耶魯大學政治系。 主要研究領域為比較政治,政治經濟學,中國政治,東亞新興工業經濟體,中央-地方關系,民主理論與實踐。1993年和胡鞍鋼合著《中國國家能力報告》,推動了分稅制的建設和改革。已出版中英文專著與合著30多本,主要有:《祛魅與**》《民主四講》《安邦之道:國家轉型的目標與途徑》。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