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伊索寓言-漢英對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372052
- 條形碼:9787514372052 ; 978-7-5143-7205-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伊索寓言-漢英對照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6-12歲
★ 簡單的才是深刻的,寓言中的真理勝過一切雞湯。
★ 這些感想是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 ——錢鐘書
★“薔薇譯叢”經典名著。 認真做書,賦予每一本書應有的價值!
伊索寓言-漢英對照 內容簡介
《伊索寓言》是世界四大寓言之一,流傳久遠,充滿智慧。但一直以來版本眾多。我們遴選英國著名民俗學家約瑟夫·雅各布斯的整理本為底本,配以理查德·海威的經典木版插圖,文圖相生,英漢雙語對照。同時,本書附有雅各布斯撰寫的《伊索寓言簡史》以及序言,非常適合青少年閱讀伊索寓言并進一步了解伊索寓言的流變以及淵源。
伊索寓言-漢英對照 目錄
公雞與珍珠 / 003
狼與羊 / 007
狗和影子 / 009
獅子的分享 / 013
狼與鶴 / 015
農夫和蛇 / 019
城里老鼠與鄉下老鼠 / 021
狐貍和烏鴉 / 025
病 獅 / 029
驢和寵物犬 / 031
獅子與老鼠 / 033
燕子和其他鳥 / 035
青蛙的請求 / 037
憤怒的群山 / 043
野兔和青蛙 / 045
狼和小羊 / 047
樵夫和蛇 / 049
禿頂男人和蒼蠅 / 053
狐貍和鸛 / 057
狐貍和面具 / 059
松雞和孔雀 / 061
青蛙和公牛 / 063
安德魯克里斯 / 067
蝙蝠、鳥群和獸群 / 069
雄赤鹿和獵人 / 071
蛇和銼刀 / 075
男人和樹林 / 079
狗和狼 / 08
肚子與器官 / 083
牛圈中的雄鹿 / 085
狐貍和葡萄 / 087
孔雀和朱諾 / 089
馬、獵人和鹿 / 091
狐貍和獅子 / 093
獅子和雕像 / 097
螞蟻和蚱蜢 / 099
大樹和蘆葦 / 101
狐貍和貓 / 103
披著羊皮的狼 / 107
食槽中的狗 / 109
男人與神像 / 111
漁 民 / 113
狼來了 / 115
小偷和他的母親 / 117
保姆和狼 / 121
男人和他的兩個妻子 / 123
烏龜和鳥 / 125
兩只螃蟹 / 129
披著獅皮的驢 / 133
兩個旅伴和熊 / 135
兩只壺 / 137
四頭公牛和一頭獅子 / 139
漁夫和小魚 / 141
貪婪與妒忌 / 145
烏鴉喝水 / 147
男人和薩提爾 / 151
下金蛋的鵝 / 153
勞工和夜鶯 / 159
狐貍、公雞和狗 / 163
風和太陽 / 165
赫拉克勒斯與車夫 / 169
男人、男孩和驢 / 171
守財奴和他的金子 / 175
狐貍和蚊子 / 177
沒有尾巴的狐貍 / 179
獨眼母鹿 / 181
給貓戴鈴鐺 / 183
龜兔賽跑 / 187
老人和死神 / 191
交友廣泛的兔子 / 195
戀愛中的獅子 / 197
一捆筷子 / 199
獅子、狐貍和百獸 / 201
驢的腦子 / 203
鷹與劍 / 205
擠奶姑娘和奶桶 / 207
變成少女的貓 / 209
馬和驢 / 211
俘虜小號手 / 215
小丑和村民 / 217
老嫗和酒壇 / 219
伊索寓言-漢英對照 節選
伊索寓言簡史
大多數民族只是將動物故事作為一種民間傳說來講述;有些民族也會借此來諷刺世人;只有少數幾個民族用動物故事傳授世人道德真理,即我們常說的“寓言”。但是,將動物寓言變成通用文學體裁的只有希臘人和印度人。在這兩個民族的早期文獻中,我們發現“寓言”的字眼隨處可見,頗為平常,似乎暗示了“民間寓言”是一種大眾潮流。這兩個民族也都因為一些特殊事件使得寓言的地位從民間傳說上升至了文學作品。在希臘,有段時間僭主當權,人民沒有言論自由,寓言就被廣泛用來針砭時事。這一應用的發明者或者說*杰出的實踐者,是一位來自薩摩斯島的奴隸——伊索(Aesop),他的名字從此便和寓言關聯起來。我們對他的了解僅限于希臘歷史學家赫羅多斯(Herodotus)曾提到的幾句:活躍于公元前 550 年,死于一場德爾斐神諭事件,死后主人的孫子雅德蒙(Iadmon)為他爭取到了賠償金。后來,當一些倡導民主體制的希臘城邦實行言論自由時,人們還是習慣在高談闊論中使用寓言故事,演說家們也對這種做法推崇備至。與此同時,寓言故事也因其博人一笑的魅力和其他常見玩笑話 a 一起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佳談資。這種把寓言故事看成是一種笑話的習慣也讓人們更容易將其與故事講述者聯系起來,正如英國人喜歡將一些老掉牙的笑話稱為喬·米勒笑話集一樣。約公元前 300 年,當時雅典城邦的僭主及亞歷山得里亞圖書館創始人——臺美忒利阿斯(Demetrios Phalereus)將他能找到的全部寓言故事集合成書,命名為“伊索寓言集”b。亞歷山大體語法家對這二百來篇故事作了修改和編輯,后來,菲德拉斯(Phaedrus),一個在基督紀元之初生活在奧古斯都的被解除了奴隸之身的希臘人,又將這些故事改編成整齊的抑揚格拉丁語。由于現代版伊索寓言故事主要來源于菲德拉斯,所以問及“誰是伊索寓言作者”,答案顯而易見—— 來自古雅典法勒隆的臺美忒利阿斯(Demetrius of Phaleron)。
在印度,偉大的道德教化者——佛祖釋迦牟尼開創了,或說從婆羅門教吸收了用動物故事講述道德真理的習慣,也可以說是將動物故事改編成寓言的習慣。不過,在他之前,這類動物故事似乎早已獨立存在,只不過在寓言中都與一位神秘圣人——迦葉的名字聯系了起來。這是因為早期的佛教徒為了簡單明了地說明迦葉就是佛祖的前身而套用了這些故事。迦葉的一些生平故事被收集在了《本生經》等神圣的佛經之中。《本生經》即佛祖的前生故事。在這些故事中,達摩(佛祖的后世)常常在寓言故事中以某個動物的形象出現。比如,在《狼與鶴》中,鶴就是佛祖的化身;而在《狼與小羊》的故事中,小羊就是佛祖的化身。佛教徒們認為,這樣一來,佛祖轉世之后也能輕易記住并講述他的前生故事。顯然,用擬人的方法講述動物故事很能打動人,而且也得到了廣泛流傳,其中的輪回理念也被刻畫得十分生動,讓人們深信不疑。迦葉的寓言故事,更像是道德偈頌,對佛教徒來說是一種銘記佛祖的工具。這些故事連同《本生經》一起很可能傳播到了公元前241 年的錫蘭a。大約三百年后(約公元 50 年),其中約三百篇故事被一個錫蘭使團帶到了亞歷山大港,在那里被翻譯成了希臘語,并更名為《利比亞寓言故事》。事實上,這個名字早些時候是用來指其比斯人b 從印度傳入希臘的一些相似的動物寓言的。這本故事集也向希臘人介紹了在寓言*后用言簡意賅的語言總結故事道理的習慣,這點與《本生經》的偈頌一樣。大約在公元 1 世紀末,其比斯的利比亞寓言故事又被喬切南(R. Jochanan ben Saccai)在杰布尼 c 創辦的拉比教義學校熟知。在那里,許多故事被翻譯成了阿拉姆語,如今在猶太法典《塔木德經》和《米德拉什》 中依然可見其蹤跡。
而在羅馬世界中,德米特里和其比斯兩個版本的寓言故事是由羅馬皇帝馬可·勒留(Marcus Aurelius)朝廷上的一個修辭學者尼科特拉特斯(Nicostratus)引入的。在下一個世紀的初期(約公元 230 年),流傳中的古老的伊索寓言和利比亞寓言總計約三百篇,后又被古羅馬皇帝亞歷山大·塞維魯小兒子的家庭教師——巴布里烏斯(Valerius Babrius),翻譯成了希臘詩文,且附上了拉丁語韻律 ( 跛腳抑揚格 )。再往后,臨近公元 4 世紀末時,其中的四十二篇寓言故事(主要是利比亞寓言),又被一個叫阿維安(Avian)的人翻譯成了拉丁詩,至此,寓言故事的古代史告一段落。
中世紀時,學術界所熟知的伊索寓言自然是菲德拉斯的拉丁語版本,但那時候的故事比我們今天看到的詩歌形式更完整。其中約八十篇寓言在公元 9 世紀時被改編成了態度中立的散文,這很可能是查理大帝學院所為,這要歸功于羅慕洛斯。另一個將寓言故事改編成散文集的是阿代馬爾·德夏邦涅(Ademar of Chabannes)。他是在公元 1030 年之前完成改編的,并保留了菲德拉斯遺失的一些寓言故事中的部分文字。這些散文版寓言故事尤其受諾曼人青睞,其中一些還出現在了貝葉掛毯上。在 12 世紀時的英國,安茹王朝的首領也成了寓言收集者,我們如今看到的許多重要的改編和版本都是出自這個國度。其中,英國人沃爾特(Walter)改編的拉丁詩文版本成為中世紀基督教徒心中標準的伊索寓言故事。阿維安的寓言故事集也大致經歷了相同的命運:先被翻譯成散文,后被譯回拉丁詩文,又經由英國傳遍了歐洲。
同時,巴布里烏斯版寓言也和菲德拉斯版境遇相同。他的跛腳抑揚格被改編成了蹩腳的希臘散文,其中的一些選篇還被作為原版伊索寓言流傳至今。一位富有想象力的波斯圣人新提帕斯(Syntipas) 從中挑選了 50 篇散文版寓言,又添加了 12 篇東方寓言故事,形成了一個新集子,取名為《洛克曼傳奇》,之后,這部集子被翻譯為敘利亞語,繼而又被翻譯為阿拉伯語。剩下大部分散文版寓言故事則被翻譯成了阿拉伯語,且在此基礎上添加了約 60 篇阿拉伯彼得拜(Bidpai)等其他傳奇故事,仍然以《伊索寓言》為全名傳播。這個版本的合集總共包含 164 篇寓言故事,在理查德一世第三次率十字軍東征后被引入了英國,后又被名為阿爾弗雷德(Alfred)的英國人翻譯成了拉丁語。幫他翻譯的還有一位來自牛津的猶太人比利加·哈 - 納丹(Berachyah ha-Nakdan)b。這位猶太人主動將許多寓言故事翻譯成了希伯來語的韻律散文,并以《塔木德經》中 MishleShu'alim(狐貍寓言故事)c 為之命名。阿爾弗雷德版伊索寓言中的一部分后被翻譯成押頭韻的英文詩,繼而又在約公元 1200 年被法國人瑪麗·德·弗郎斯 (Marie de France) 翻譯為法語,后者將這些寓言故事都歸功于阿爾弗雷德大帝。在這位法國人之后,中世紀時期流傳的伊索寓言再沒有重要的添加了。
序 言
我們很難區分哪些是真正的伊索寓言,哪些不是。幾乎所有在西方世界出現過的寓言都曾用過這個名字。我可以列出至少七百篇出現在不同版本《伊索寓言》中的英文故事。單單斯特蘭奇版的寓言集就包含了五百多篇英文寓言。然而,這些浩瀚的故事中只有一部分經受住了時間的洗禮,成功地脫穎而出,成為*膾炙人口的那部分。本書也盡可能地涵蓋了這些精華故事。
但即便是書中收藏的這些核心寓言故事也依然沒能找到一致的文本。伊索的形象太過模糊,即使我們認為他是談起道德便自命不凡又裝腔作勢的人也不為過。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伊索寓言都是源自他人敘述,*知名的便是菲德拉斯和巴布里烏斯的兩個版本。人們通常認為,希臘散文集版的寓言故事*配稱作“伊索寓言” 了。但是,現代研究顯示,這些散文只不過是中世紀巴布里烏斯詩篇的散文化產物。因此,我認為只要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無論我選擇哪個版本來敘述都是合理的。為此,我還會特別挑選*適合給孩子們講述的版本,并用我自己的方式重述這些故事。
關于以“伊索”之名傳播的各種寓言的歷史,本世紀的學者們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我在為由我編輯的卡克斯頓出版的《伊索寓言》寫導論時詳細介紹了這些研究的觀點。這篇導論由納特(Nutt) 先生發表在了他的著作《卡拉巴斯圖書館》(Bibliothèque de Carabas) 中。現經納特先生的允許,我在本版《伊索寓言》故事的序言之前加入了導論中我研究成果的總結。需要補充的是,這些研究結論的大部分由我個人負責。不過我也非常高興地看到這些成果已經得到了美國、法國和德國專家們的認可,他們愿意閱讀我的研究成果讓我十分榮幸。在英國,人們似乎對這類研究沒什么興趣。大多數英國學者對文學史研究方法和結果一無所知,卻滿足地生活在這種無知中。
約瑟夫·雅各布斯
狼與羊
從前,一只狼正在半山腰的小溪邊徘徊,偶一抬頭,他發現有只小羊正在下游不遠處飲水。“晚餐來了,”他暗自想道,“我得找些借口逮到她。”隨后,他沖小羊嚷道:“你好大的膽子,居然敢弄臟我喝的水!”
“不,不,狼先生,”小羊辯解道,“如果水被弄臟了,那肯定不是我干的,水可是從您那兒流向我這兒的。”
“好吧,”狼話鋒一轉,“那去年這個時候你為什么要在背后說我的壞話?”
“不會的,”小羊答道,“現在我才六個月大,去年這個時候我還沒出生呢。”
“我不管!”狼咆哮著,“即使不是你說我壞話,那也是你父親說的!”說著,狼齜牙咧嘴地撲向可憐的小羊,哇嗚……哇嗚…… 狼吞虎咽地把她吃了個精光。小羊死之前喘息著留下了遺言——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Once upon a time a Wolf was lapping at a spring on a hillside, when, looking up, what should he see but a Lamb just beginning to drink a little lower down. “There’s my supper,” thought he, “if only I can find some excuse to seize it.” Then
he called out to the Lamb, “How dare you muddle the water from which I am drinking?”
“Nay, master, nay,” said Lambikin; “if the water be muddy up there, I cannot be the cause of it, for it runs down from you to me.”
“Well, then,” said the Wolf, “why did you call me bad names this time last year?”
“That cannot be,” said the Lamb. “I am only six months old.”
“I don’t care,” snarled the Wolf. “if it was not you it was your father;” and with that he rushed upon the poor little Lamb and warra warra warra warra warra ate her all up. But before she died she gasped out:
“Any excuse will serve a tyrant.”
伊索寓言-漢英對照 作者簡介
約瑟夫·雅各布斯(Joseph Jacobs ,1854—1916),出生于澳大利亞的悉尼,后移居英格蘭。民俗學家、翻譯家、文學批評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他用十年時間收集英國民間童話,分兩卷于1890和1894年出版,彌補了英國文學的一項缺憾。同時收集各地民間傳說與寓言,編選出版了《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經典版本。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