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晏陽初卷-志愿者文化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62321
- 條形碼:9787108062321 ; 978-7-108-06232-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晏陽初卷-志愿者文化叢書 本書特色
“志愿者”是 21 世紀以來出現的、以青年為主體的新的社會群體,按中國的傳統,稱為“義工”。志愿者組織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所公民大學堂。志愿者將在這個自主、自由、多元、開放的群體中,學會參與和獨立創造,學會對話、合作和互助,學會平等、公平和互惠,學會寬容、妥協、自我約束和相互監督。這樣的新理想、新思想、新倫理、新價值、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與人的關系以及新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就構成了全新的“志愿者文化”。
其中《論志愿者文化》一書,系錢理群先生長時間關注、參與志愿者活動,研究志愿者文化,本書是他多年研究和實踐的成果。全書由“歷史篇”“理論篇”和“實踐篇”構成,系統地回顧了20世紀以來中國的歷代知識分子參與社會改造和志愿者活動的歷史過程,深度闡發了相關的理論問題,并對“志愿者運動”“鄉村建設”“農村教育”“鄉村文化重建”“打工子弟教育”“平民教育”等實踐領域的具體問題展開了獨到的分析和總結,是我國目前*部系統闡述“志愿者文化”的著作。“志愿者”是 21 世紀以來出現的、以青年為主體的新的社會群體,按中國的傳統,稱為“義工”。志愿者組織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所公民大學堂。志愿者將在這個自主、自由、多元、開放的群體中,學會參與和獨立創造,學會對話、合作和互助,學會平等、公平和互惠,學會寬容、妥協、自我約束和相互監督。這樣的新理想、新思想、新倫理、新價值、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與人的關系以及新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就構成了全新的“志愿者文化”。
其中《論志愿者文化》一書,系錢理群先生長時間關注、參與志愿者活動,研究志愿者文化,本書是他多年研究和實踐的成果。全書由“歷史篇”“理論篇”和“實踐篇”構成,系統地回顧了20世紀以來中國的歷代知識分子參與社會改造和志愿者活動的歷史過程,深度闡發了相關的理論問題,并對“志愿者運動”“鄉村建設”“農村教育”“鄉村文化重建”“打工子弟教育”“平民教育”等實踐領域的具體問題展開了獨到的分析和總結,是我國目前*部系統闡述“志愿者文化”的著作。
《魯迅卷》、《梁漱溟卷》、《晏陽初卷》、《陶行知卷》、《盧作孚卷》系錢理群對中國本土的志愿者文化資源進行一次發掘、整理與研究。首先推出的是現代資源,介紹了現代文化的先驅魯迅關于“中國人和中國社會的改造”的思想。重點推出 20 世紀三四十年代平民教育與鄉村改造、建設的四大先驅梁漱溟、晏陽初、陶行知、盧作孚的理論與實踐。
為了便于年輕的志愿者和社會工作者朋友的閱讀與學習,錢理群先生從先驅者浩繁的著作里,精心選編了相關的語錄,附有部分原文,并有詳盡的“導讀”。我們期待,這套叢書能成為志愿者公益組織思想建設和社會工作者教育的閱讀文本,有助于志愿者和社會工作者朋友,走進先驅者的精神世界,和他們進行心靈的交流。
晏陽初卷-志愿者文化叢書 內容簡介
錢理群先生2004年從北大退休前對北大學子提出了一個期待:“目光向下——要立足于中國的大地,沉入民間,更關注人民的真實生活,自己也要做一個真實的普通人。”退休后至2013年期間,錢理群先生躬身參與青年志愿者活動,及時總結現實的志愿者運動的經驗,為中國志愿者活動作了理論提升工作的同時,努力地為中國的志愿者運動尋求更廣泛、開闊的理論資源。
2013年開始,錢先生以主要的精力作了“志愿者文化叢書”的編寫工作。這是對錢先生2004年所作的一篇雄文《中國知識分子“到農村去”運動的歷史回顧》的繼續和深入。“志愿者文化叢書”共六冊,一冊是《論志愿者文化》,由錢先生參與多種志愿者活動中的講演和為與志愿者相關的圖書所做的序言構成,包含大量事例,密切關聯現實,語言淺顯生動,有很強的可讀性。另五冊是精選的語錄,一冊介紹現代文化的先驅魯迅關于“中國人和中國社會的改造”的思想;另四冊主要是對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鄉村建設運動的主要倡導者晏陽初、梁漱溟、陶行知、盧作孚的歷史經驗的一個全面總結。錢先生通過卷軼浩繁的文獻精選了這些先賢的語錄,并為每段語錄起了標題,給每本書寫了長篇導讀。錢理群先生這套“志愿者文化叢書”為中國志愿者運動、社會組織與社會工作尋求本土資源提供了“志愿”的學術支持,構建中國自己的志愿者文化的基本的理論。
晏陽初卷-志愿者文化叢書 目錄
導讀
晏陽初論平民教育與鄉村改造(語錄)
一、解除勞力的苦,開發勞力的力
.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 根本解決“人”的問題
. 知“勞力”,勞力之“苦”與“力”
. 除文盲,做新民
. 民族自覺與文化自覺
二、平民教育思想
. 創造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
. 救亡圖存的教育
. 平民教育
. 民眾教育與鄉村建設的有機結合
. 實驗的改造民族生活的教育
. 三大教育方式
三、鄉村改造運動思想
. 從研究實驗入手
. 農村四大問題
. 四大鄉村改造計劃
. 縣政改革 :第四條腿
. 整體性、系統性改造
. 平民是鄉村改造的主體
四、鄉村建設人才的培養
. 根本的問題是創造性的人才
. 大學教育的改造
. 鄉建人才的風格、精神與品質
. 鄉建人才的管理
五、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
. 世界眼光 :中國與世界
. 全球責任感 :鑄造“世界新民”
. 國際鄉村改造運動
文本選讀
鄉村改造運動十大信條
一、深入民間
二、與平民共同生活,向平民誠心學習
三、共同計劃,共同工作
四、從他們所知開始,用他們已有來改造
五、以表證來教習,從實干來學習
六、不是裝飾陳列,而是示范模型
七、不是零零碎碎,而是整個體系
八、不是枝枝節節,而是統盤籌劃
九、不遷就社會,應改造社會
十、不是救濟,而是發揚
晏陽初卷-志愿者文化叢書 節選
總 序 “志愿者”是 21 世紀以來出現的、以青年為主體的新的社會群體,按中國的傳統,稱為“義工”。它的基本特點,一是志愿性,即內發性(出于自我內在生命的需要,而不是外在功利的誘惑)和自發性(是自己的主動、自主的選擇,而非外在力量的強制);二是民間性和公益性 :既是非政府性的組織,又是非營利性的組織,是人們說的“第三部門”。它對政府機制和市場機制形成必要的補充與制約。
不難看出,這樣的志愿者組織,是以某種共同的價值觀、生活觀凝聚在一起的 :許多人奉行個人中心主義和極端利己主義,這群人卻嘗試“利我利他,自助助人”的新的倫理 ;許多人沉湎于個人的無止境的物質享受,感官刺激,奢侈消費,這群人卻相信人不僅有物質的欲望,更有精神的追求,嘗試著一種“物質簡單,精神豐裕”的新的生活方式 ;許多人奉行將他人視為敵人的叢林法則,進行殘酷的你死我活的生存競爭,這群人卻嘗試著視他人為兄弟,在志愿者與服務對象之間,在志愿者之間,建立起人與人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新關系 ;許多人陷入所想與所做的分離,將真實的自我掩飾、保護起來,被迫或主動生活在謊言中,這群人卻嘗試著通過志愿者活動將“想、說、行”統一起來,努力生活在真實之中……如此等等。
志愿者組織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所公民大學堂。志愿者將在這個自主、自由、多元、開放的群體中,學會參與和獨立創造,學會對話、合作和互助,學會平等、公平和互惠,學會寬容、妥協、自我約束和相互監督。這樣的新理想、新思想、新倫理、新價值、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與人的關系以及新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就構成了全新的“志愿者文化”。
而這樣的志愿者文化,正在遭遇新的挑戰。隨著志愿者公益組織被社會和公眾廣泛認同,隨著社會組織日益壯大與發展,也出現了新的危機 :它很容易成為一種“時髦”,和某種利益捆綁在一起,人們紛紛盲目加入,卻不去思考其背后的理念,這樣,就會逐漸模糊、淡化*初的理想、追求,失去了目標,造成獨立性的喪失,甚至被異化,同時內部的矛盾也會逐漸暴露與激化,甚至導致分化。這樣,志愿者組織自身的思想建設,就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 ;其核心就是志愿者文化的建設,即要重新回到*初的出發點上,思考“我是誰?我要做什么?我要達到什么目標?”。
更重要的是,我們還面臨著一個開拓與發展志愿者文化,使其本土化的歷史任務。我們今天在討論志愿者文化時,更多地借鑒了西方的資源,這是可以理解的,并且是必要與有益的,但又是不夠的。因為不僅這些外來的思想、理念本身有一個和中國國情相適應的問題,而且中國本土,無論是古代傳統、現代傳統,還是民間傳統里,都存在著豐富的思想、文化、理論資源,足以成為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志愿者運動的精神滋養。
我們還注意到,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近年來,出現了社會工作者這一新的職業群體。他們大都經過大學教育的專業訓練,所從事的也是專業工作,因而有別于志愿者群體。但他們擔負的是社會服務工作,也有自己的社會工作倫理,他們也需要有志愿者精神,也同樣需要從中國傳統里吸取資源,實現社會工作的本土化。
我們編選這套“志愿者文化叢書”,就是要對中國本土的志愿者文化資源進行一次發掘、整理與研究。首先推出的是現代資源,除了介紹現代文化的先驅魯迅關于“中國人和中國社會的改造”的思想外,重點推出 20 世紀三四十年代平民教育與鄉村改造、建設的四大先驅梁漱溟、晏陽初、陶行知、盧作孚的理論與實踐 ;以后,如有條件,我們還準備進一步發掘中國儒家與墨家的資源。為了便于年輕的志愿者和社會工作者朋友的閱讀與學習,我們從先驅者浩繁的著作里,精心選編了相關的語錄,附有部分原文,并有詳盡的“導讀”。我們期待,這套叢書能成為志愿者公益組織思想建設和社會工作者教育的閱讀文本,有助于志愿者和社會工作者朋友,走進先驅者的精神世界,和他們進行心靈的交流。同時,我們也清楚,這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編選中的缺點與不足,在所難免,因此,歡迎讀者不吝賜教。
2013 年 2 月 14 日
晏陽初卷-志愿者文化叢書 作者簡介
錢理群,1939年1月30日生于重慶,祖籍浙江杭州。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
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魯迅、周作人研究與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史研究。代表作有《心靈的探尋》《與魯迅相遇》《周作人傳》《周作人論》《大小舞臺之間——曹禺戲劇新論》《豐富的痛苦——堂吉訶德和哈姆雷特的東移》《1948:天地玄黃》等。
退休后,更多關注語文教育、西部農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和青年志愿者運動,同時從事中國當代民眾思想現象研究。
- 主題:評該書內容
《晏陽初卷-志愿者文化叢書》是對“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思想的深入探索。本書不僅詳盡闡述了晏陽初的平民教育思想與鄉村改造理念,還通過豐富的史料與生動的敘述,展現了這位偉大教育家的傳奇人生。作者錢理群教授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為讀者呈現了一個既具理論深度又充滿實踐智慧的晏陽初形象。書中既有對晏陽初思想的深刻剖析,也有對當下社會問題的獨到見解,是一部兼具學術價值與時代意義的佳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