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韋卓民傳 本書特色
卓民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大學校長,又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學者。他精通英、德、法、意、俄、拉丁、古希臘等外語,尤其是英文,與母語一樣好,連他的英美朋友都感到驚訝。他在中國傳統文化、西方哲學、邏輯學、宗教學、教育學等領域均有良好素養,在溝通中西文化、促進中西文化融合、對外傳播中國文化方面,貢獻良多。 《韋卓民傳/華大博雅學術文庫》是作者在“珠海歷史名人,杰出的教育家、哲學家、愛國基督徒”《韋卓民》的基礎上修訂、補充而成。
韋卓民傳 內容簡介
《韋卓民傳/華大博雅學術文庫》是作者在“珠海歷史名人,杰出的教育家、哲學家、愛國基督徒”《韋卓民》的基礎上修訂、補充而成。此次修訂除糾正錯漏外,還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增補8萬余字,配圖120余幅,從近現代史的角度,真實、全面、生動地再現了韋卓民先生光輝的一生,為后人深入了解與研究韋先生在哲學、教育學和宗教學等領域的學術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韋卓民傳 目錄
**章 武昌求學
一、父親的心愿
二、初到文華
三、*高榮譽生
四、文學碩士
第二章 留學歸來
一、留學哈佛
二、籌建華中大學
三、論基督教的本土化
四、華中大學副校長
第三章 求學歐洲
一、遭受逮捕
二、求學倫敦
三、論中西文化融合
第四章 重建華大
一、重建及注冊
二、辦學特色和宗旨
三、教學管理
四、籌募經費
五、擴建校園
第五章 西遷喜洲
一、宣傳抗日
二、華大西遷
三、喜洲辦學
四、痛失良友
第六章 武昌復校
一、重返武昌
二、戰后十年發展規劃
三、華大基本精神
四、支持愛國學運
五、《華大新聞》報
六、在“和平運動”中
七、保護學生和應變護校
八、武漢解放
第七章 共和國之初
一、校務改革
二、學校改制
三、發起“三自”運動
四、參加土改
五、在知識分子思想改造中
六、“得其所哉
七、一個謙虛的人
第八章 不幸蒙冤
一、鳴放
二、蒙冤
三、研究康德哲學
第九章 摘帽以后
一、摘帽
二、誨人不倦
三、”文革“歲月
四、有情人終成眷屬
第十章 愿為學術獻余生
一、退而不休
二、他死在光榮中
三、平反昭雪
四、永遠的紀念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韋卓民傳 節選
《韋卓民傳/華大博雅學術文庫》: 這說明,韋卓民當時是受過劉靜庵先生革命思想影響的。 與此同時,文華書院的學生在余曰章先生的指導和鼓舞下,辦了一種定期刊物。這是湖北學生創辦的*早定期刊物之一,名日《文華學界》,韋卓民就是該刊物的編輯之一。《文華學界》不時刊登一些間接地宣傳革命、暗地排滿的文章,韋卓民經常用筆名“法蘭西士”撰寫這類文章。他們還以傳教為借口,組織“十字軍”,每逢星期日下午,高舉著“十字軍”的大旗,吹號打鼓,結成隊伍,至黃鶴樓、閱馬場等人多匯集的場所進行“說教”,而實則間接宣傳革命,還高唱《十字軍歌》: 愿同胞團結個英雄氣,唱軍歌。 一腔熱血兒意緒多, 怎能坐視國步蹉跎, 但愿指日揮戈, 好收拾舊山河! 《文華學界》的文字和“十字軍”的活動,終于引起清廷湖北當局的注意。湖北巡警道馮少竹的兒子馮建統進入循道會辦的博文書院,由于文華、博文學生之間的密切聯系,馮少竹通過其子馮建統刺探到了文華學生革命活動的信息,并企圖迫害這些有革命思想的學生。 韋卓民回憶說:“1906年冬季,我和幾個同學帶行李出城回家被軍警攔住檢查行李,目的在于搜查革命證據,逮捕《文華學界》編輯部成員。為此,必須設法應付,我和編輯部成員一道找英籍監督翟雅各要求辭去編輯職務,洋人愕然,問我們何以有此一舉。我們告以上述情況,他又問:‘你們是不是革命黨?’其實我們宣傳革命完全出于愛國熱情,沒有加入革命組織,齊聲答應:‘不是。’他便說:‘那么,有學校保護你們,只要小心你們的行李有沒有藏著宣傳革命的書籍。《文華學界》是我們學校的刊物,與政治無關。’我們聽了,感到有恃無恐。” 由此可見,革命排滿的愛國精神,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是洶涌澎湃的革命潮流,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住的。即使是教會和教會控制的學校,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響。這時的韋卓民雖然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但畢竟身處教會學校,長期受基督教神學思想的熏染,思想上不可避免地要被潛移默化。 教會和教會學校傳教是不擇手段的,它要窮盡一切辦法,“使人歸正”。其中*有效的,莫過于抓住受眾“喜樂的心”。《圣經》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干。”因此,在教堂里做禮拜時,常常配上一些音樂,以收感化之功。這種形式的確管用。盡管韋卓民開始對基督教持排拒態度,但隨著時間的遷移,尤其是長期的配以音樂的禮拜活動的感化,基督教的某些教義,開始灌輸并盤踞在他的腦子里。韋卓民承認:“禮拜的機械儀式和無意義的說教誠然是不能動人的,但是那些雖有不文不白,大都詞句鄙俚的‘頌主圣詩’,尤其是配上一些音樂,是起相當的作用的,每日隨著眾人唱歌,始而只是唱歌,繼而所唱的音樂,無意識地就不知不覺地把基督教的某些教義灌輸到我的心里來了,*后還似乎那些教義有點意義,不像聽起來那么可笑了,其原因是我認為主要的是,基督教作為一種宗教來說,好像比我國一般社會上所述迷信的鬼神是合理些,而細玩其所說的倫常道德,有像儒家的慎終追遠,恕以待人,親其親以及人之親,子其子以及人之子的大端道理,因而我漸漸對之就放下心了。” 但這時的韋卓民還未能信教,仍遵守著父親的教誨,認真學習。他用比其他同學付出的更多辛勞,換來了別人做不到的豐收喜悅。文華書院備館6年的學業,他僅用了4年便完成了,而且各門課程都是A級。 1907年春節后,韋卓民進入文華書院正館學習,依然靠半工半讀維持自己的學習費用和日常生活開支。 ……
韋卓民傳 作者簡介
李良明,男,湖北孝感人,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遺著的收集、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