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我們一起走過——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四十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24920
- 條形碼:9787552024920 ; 978-7-5520-249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們一起走過——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四十年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回憶反映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歷史的書。40年彈指一揮間,應用經濟研究所一路走來,很不容易。她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應運而生,是我們上海社會科學院的三大經濟研究所之一,與經濟研究所和世界經濟研究所并稱一所、二所、三所。原本叫部門經濟研究所,按照現在的學科分類,改名為應用經濟研究所。
應用經濟研究所始終以“學以致用,經世致用”為原則導向,堅持面向實際、立足實踐研究經濟理論,服務國家改革開放,服務上海現代化建設。記得改革開放之初,上海是支撐全國改革開放的“后衛”,處于很困難的時期。當時部門經濟研究所的同志積極參與上海工業大調查,在《解放日報》發表《十個*和五個倒數*說明了什么?——關于上海發展方向的探討》,提出真知灼見,為上海發展建言獻策。部門經濟研究所當時有一大批專家學者,如徐之河、陳敏之先生,姚錫棠、厲無畏老師,都曾為上海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提出過許多前瞻性開創性的決策咨詢意見建議。建所以來,應用經濟研究所培養了很多熟悉工業經濟、商業經濟、財政、會計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在應用經濟理論和決策咨詢研究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這是一本回憶反映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歷史的書。40年彈指一揮間,應用經濟研究所一路走來,很不容易。她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應運而生,是我們上海社會科學院的三大經濟研究所之一,與經濟研究所和世界經濟研究所并稱一所、二所、三所。原本叫部門經濟研究所,按照現在的學科分類,改名為應用經濟研究所。
應用經濟研究所始終以“學以致用,經世致用”為原則導向,堅持面向實際、立足實踐研究經濟理論,服務國家改革開放,服務上海現代化建設。記得改革開放之初,上海是支撐全國改革開放的“后衛”,處于很困難的時期。當時部門經濟研究所的同志積極參與上海工業大調查,在《解放日報》發表《十個*和五個倒數*說明了什么?——關于上海發展方向的探討》,提出真知灼見,為上海發展建言獻策。部門經濟研究所當時有一大批專家學者,如徐之河、陳敏之先生,姚錫棠、厲無畏老師,都曾為上海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提出過許多前瞻性開創性的決策咨詢意見建議。建所以來,應用經濟研究所培養了很多熟悉工業經濟、商業經濟、財政、會計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在應用經濟理論和決策咨詢研究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今天,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進入不惑之年,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應用經濟學科建設,加強對經濟發展重大問題的決策咨詢研究,努力出更多好成果。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勇于創新,潛心研究,應用經濟研究所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我們一起走過——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四十年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回憶反映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歷史的書。40年彈指一揮間, 應用經濟研究所一路走來, 很不容易。她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應運而生, 是我們上海社會科學院的三大經濟研究所之一, 與經濟研究所和世界經濟研究所并稱一所、二所、三所。原本叫部門經濟研究所, 按照現在的學科分類, 改名為應用經濟研究所。
我們一起走過——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四十年 目錄
我們一起走過——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四十年 相關資料
名人推薦:
從部門經濟研究所到應用經濟研究所,40年就干了一件事:服務現實,決策咨詢。從今往后,重整山河靠后生,那就全指望后來居上的新生代了。
——徐之河(1984—1986年任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所長)
應用經濟研究所,既然姓“應”名“用”,那就要對人“有用”,對自己負責。所以,我們寧可少說多做,不提太高要求,也要走出書齋,腳踏實地,不做空頭學問。
——姚錫棠(1986—1987年任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所長)
沒有一代代同仁的努力奮斗,也就沒有我們所的今天。希望大家堅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總結經驗,不斷創造新的成果,為實現“中國夢”多多發光發熱!
——厲璠(1988—1992年任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所長)
堅信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是我們的生命線。堅信保持獨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是讀書人的治學之道。堅信團隊合作、集體攻關是應用經濟研究所的傳家寶。
——謝自奮(1992—1996年任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所長)
我們一起走過——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四十年 作者簡介
葉孝慎 作家、評論家、歷史學家,曾獲第七屆、第八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上海“十佳”電視藝術工作者,現任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改革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秘書長、國家安全教育館(上海)顧問,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主要作品有《人間正道——“發展才是硬道理”縱橫談》《浦東十年》《十五個春天——浦東開發開放十五年》《上海:1921》《上海:中國革命的第一個圣地》《風雨歷程——中共中央早期在上海》《申江紅浪——上海第二條戰線斗爭風云錄》《鄧小平與上海》《創新——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大國旋律》《興國之魂——現代化:一個文明古國的文化蝶變》《下一站——中國和平發展全景報告》、《我看見——中國抗戰的真正希望》《中共隱蔽戰線斗爭史》、《劍吼西風——中央特科紀事》等。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