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編語文教材閱讀書系論語/部編7年級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249946
- 條形碼:9787540249946 ; 978-7-5402-499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編語文教材閱讀書系論語/部編7年級上 本書特色
孩子再不閱讀,考試連卷子都做不完! ——部編版語文教材主編 溫儒敏 ◆ 部編版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指出:要激發孩子讀書的興趣,注意閱讀方法問題,重視閱讀速度的教學,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本書系全方案幫助學生實現這些閱讀目標。 ◆ 名著閱讀課程配套設計,閱讀導引?閱讀進度指導?閱讀方法指導?專題討論多管齊下,破解全國普遍存在的中學生名著閱讀難題!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閱讀《論語》,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閱讀目標。 ◆《論語》的不朽意義就在于它所倡導的精神是全人類共同認可和追求的,它是至高精神世界的引領者,也是現實生活經驗的指導者,它是所有時代讀書人的必讀之書。 ◆閱讀指導、詳細注釋、全文翻譯,提供更加輕松愉悅的閱讀體驗。 ◆ 優選版本,環保紙張,精良印刷,提升文學名著閱讀品味。
新編語文教材閱讀書系論語/部編7年級上 內容簡介
教育部新編語文教材指定閱讀書系?《論語》(七年級上),針對初中生學習要求和能力發展特點,為初中生量身打造的閱讀指導讀本!針對初中語文教材特點,進行貼心的“名著閱讀課程化配套設計”:閱讀導引?閱讀進度指導?閱讀方法指導?專題討論?延伸閱讀,多管齊下,破解全國普遍存在的中學生名著閱讀難題! 作為儒家學派的代表著作,《論語》主要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以及教育原則,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問題,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文化。《論語》文字簡約,語言通俗,意蘊宏富,是一部先秦說理散文的典范作品。
新編語文教材閱讀書系論語/部編7年級上 目錄
閱讀提示
閱讀指導 閱讀延伸
**篇學而
第二篇為政
第三篇八佾
第四篇里仁
第五篇公冶長
第六篇雍也
第七篇述而
第八篇泰伯
第九篇子罕
第十篇鄉黨
第十一篇先進
第十二篇顏淵
第十三篇子路
第十四篇憲問
第十五篇衛靈公
第十六篇季氏
第十七篇陽貨
第十八篇微子
第十九篇子張
第二十篇堯曰
《論語》對后世的影響
新編語文教材閱讀書系論語/部編7年級上 節選
**篇學而 【題解】 本篇為全書首篇,共十六章,以談論學習和修養為主,也有少量論政的內容。開宗明義表 現了孔子既是教育家,又是思想家的雙重身份。宋儒朱熹稱此篇所記都是“務本”的內容,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 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①,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③;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④。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⑤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 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⑥,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 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 《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釋】 ①令:善。令色,討人喜歡的臉色。 ②賢賢:尊重品德;易色:不重視容貌。 ③致:竭盡,盡忠。 ④主:以……為主。主忠信,即以忠信為處世標準。 ⑤終:父母的死亡;遠:祭祀。慎終追遠,謹慎地對待父母的死亡,追祭遠代祖先。 ⑥由:遵守;之:指禮。小大由之:大小事均由禮來衡量。 【譯文】 孔子說:“學了知識以后,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 遠方來相會,不也是令人快樂的嗎?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恨,這不就是一位道德修 養高尚的人嗎?” 有子說:“為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冒犯長輩和上級,這種人是很少見的;不喜歡 冒犯長輩和上級,卻喜歡造反作亂,這種人是從來沒有的。君子要專心致力于根本之事,根 本確立了,道義就產生了。孝順父母,敬愛兄長,這是‘仁’的根本啊 !” 孔子說:“花言巧語,一副偽善面目的人,‘仁德’是不會多的。”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替別人辦事盡心竭力了嗎?和朋友交往誠心相 待了嗎?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用心溫習了嗎?” 孔子說:“治理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要嚴肅謹慎、認真負責地處理工作,誠實無欺 ;要節約財物開支,愛護部下官吏;役使百姓要在農閑期間進行。” 孔子說:“年輕人在父母跟前就要孝順父母,離開了自己的家,出門就要敬愛兄長;要謹慎 少言,言而有信,博愛民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以后,若還有精力,就再去學習 學問吧。” 子夏說:“對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盡心盡力;服侍國君,能豁 出性命;結交朋 友,說話要誠實且講信用。這種人,即便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也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 孔子說:“君子如果舉止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即使讀書,學到的也不會牢固。做人要以忠和信這兩種 道德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曾子說:“慎重地對待父母的死亡,虔誠地追奠祭祀遠代祖先,這樣做,自然會使老百姓 趨向忠厚樸實。” 子禽向子貢問道:“老師每到一個國家,必能了解那個國家的政事,是他自己求來的,還是 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說:“老師是靠溫和、善良、恭謹、節儉和謙遜來了解政事的 ,他老人家獲知政事的方法,大概與別人獲知的方法不同吧?” 孔子說:“當一個人的父親在世時,要觀察他的志向;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如果說 他長年不改變父親所堅持的好的道德準則,就可以說他做到孝了。” 有子說:“禮的運用,以遇事做到和諧、恰當*為可貴。以前圣明君王治理國家的方法,可 貴之處就在于此;他們小事大事都以禮來衡量,都做得恰到好處。但是,如有行不通的時候 ,便為了求得恰當而一味地求取,不用一定的禮法制度來節制,也是不可行的。” 有子說:“所守的諾言符合義,許下的諾言就可以實現。態度的恭敬符合禮,就能避免 恥辱。依靠關系親密的人,就有可能靠得住了。” 孔子說:“君子,在飲食上不要過于飽足,居住上不講究安逸,做事敏捷,說話謹慎,向有 學問、有道德修養的人學習并匡正自己,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了。” 子貢說:“貧窮卻不去諂媚、奉承,富有卻不自大驕傲,怎么樣?”孔子說:“可以啊,但 是還比不上貧窮卻樂于道德的自我完善,富有卻又崇尚禮節的。” 子貢說:“《詩經》上說:‘君子的自我修養就 像對骨、象牙、玉石的加工一樣,要不斷切、 磋、琢、磨。’就是這個意思吧?”孔子說:“子貢啊,現在可以和你討論《詩經》了。告 訴你過去的事就能知道未來的事,你已能舉一反三了。” 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 ……
新編語文教材閱讀書系論語/部編7年級上 作者簡介
《論語》雖然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但作者是誰無從查考。據歷代學者研究認為:《論語》是由孔子弟子和再傳弟子編撰而成,由曾參的弟子完成最后的編訂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