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研英語背單詞20個詞根詞綴
-
>
西班牙語詞根寶典
-
>
美國K-12原版語文課本--初中·下(全12冊)
-
>
流浪地球劉慈欣
-
>
西南聯大英文課 輕讀禮盒版
-
>
英語大書蟲世界經典名譯典藏書系:中國人的精神 (英漢對照)(精選權威版本)
-
>
許淵沖譯唐詩三百首:漢文·英語
繽紛的語言學-牛津通識讀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32840
- 條形碼:9787544732840 ; 978-7-5447-3284-0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繽紛的語言學-牛津通識讀本 本書特色
《繽紛的語言學》由劍橋大學語言學教授P.H.馬修斯撰寫,將一些非常復雜深奧的理論和觀點娓娓道來,既令人耳目一新又發人深思。著名語言學學者、北京大學資深教授胡壯麟作序推薦。
繽紛的語言學-牛津通識讀本 內容簡介
語言學介于藝術與科學之間,這里有激動人心的發現和孜孜以求的答案。《繽紛的語言學》以時間為序,由“藝術”起始,轉向*新的科學研究,分述了史前語言及其共同的源頭、語言的演變、語言固有的變化屬性、語法以及語言,*后以神經科學領域的*新語言學研究成果作結。既令人耳目一新又發人深思。
繽紛的語言學-牛津通識讀本 目錄
1 語言研究
2 “語言人”
3 穿越時空的語言
4 語 族
5 多樣性
6 語言是什么
7 語言的系統性
8 聲音
9 語言與大腦
索引
英文原文
繽紛的語言學-牛津通識讀本 節選
什么是語言學?詞典將其定義為有關語言的學術性研究,或簡稱為有關語言的“科學”。語言研究者被稱為語言學家。本書旨在揭示各類語言學家的興趣所在以及語言的本質。但是我們為何要將“科學”一詞引入這一領域呢? 人類語言當然是人類獨有的,這么說并不深奧。語言研究者通常只能從自身即局內人入手。我們每個人至少會說一種語言,因此我們是在探討自己生活的一個中心環節。我們處于有利的位置,因為我們能夠認清許多局外人無法意識到的東西。但作為局內人,我們同時也面臨著一些障礙。 有些科學家對其他物種的“語言”(我們不由得想要這么稱呼)進行了研究。比如,我們知道許多鳥兒唱歌是為了占據地盤,蜜蜂發音是為了告訴同伴食物源的地點,還有一些靈長類動物的喊叫也非“天生”就有,其中部分也是后天學習所得。秋天,當我在花園里修整花草時,常常被歐洲知更鳥的歌聲所吸引。這是唯一一種在非生殖季節擁有領地的鳥類,因此當其他鳥兒默不作聲時,它卻放聲高歌。它的歌聲很復雜,由若干段落組成,每段“主題”各異,互不相同,約持續一到兩秒。據此,我們不難發現知更鳥歌聲的結構,但人類的科學家缺乏足夠依據證明這些很小的聲音單位包含具體的“意義”。 秋天也是教授們為生活而忙碌的季節。當我準備講稿時,我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局外人該如何解析愛說話的智人發出的各種聲音呢?假想一群外星人乘坐飛碟來到地球,對人類進行研究,他們不能用流利的美式英語對我們提問,當然電影中的對白除外。但假設——已經有人做過一些這方面的假設——他們以一種類似人類語言的聲頻彼此交流,如此一來,他們至少能聽到我們在說些什么。他們會發現,我們聚在一起時很少默不作聲。有時我們邊干活邊講話,如一邊燒飯或是一邊吃飯,一邊說話。其他時候,我們除了長時間的閑聊,則什么也不干。或許我們只是坐在椅子上,偶爾移動四肢或變換姿勢。有時甚至是一群人圍坐在一起傾聽某個人講話,就好像教授給一群學生授課。外星科學家可能無法立即讀懂這一交際方式。試想,聰明的人類花費了多長時間才*終破解鳥兒的歌聲!假如他們擁有類似于人類的洞察力,又將如何分析錄下的聲音呢? 作為局內人,我們認定言語由單詞組成。比如,有人說three oranges,單詞three是一個具有某個意義的詞,oranges則是另一個具有不同意義的詞。但局外人可能對此不太了解。如果你對此懷有疑慮的話,那么就試著去聽一種完全陌生的語言,其停頓通常出現在說話者呼吸或猶豫時,若要進一步劃分出更小的單位,則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就算我們確信該單位的存在,也無法準確判斷其起止位置。如果還不是很清楚,可參見下頁圖1關于在英語中三個連續自然說出的單詞錄音。信號差異主要體現在元音與輔音的區別,而詞與詞之間并沒有斷開。外星觀察家開始似乎只能聽到一段不斷變化的言語,但又怎能確定其中的某一部分是否具有獨立的功能呢? 一種常規方法是在不斷重復的信號與觀察得到的人類行為之間建立聯系。這正是我們在判斷其他物種的“報警信號”時所采取的手段。一旦信號發出,聽力所及范圍內的同伴或躲藏,或上樹,或飛走,或奔跑。不過稍加思考后不難發現,語言研究其實很少以這種方式進行。 以一群邊喝咖啡邊談話的人為例,其中一人手持咖啡壺問有沒有人要再來一些。我們很難預測他提問的具體內容,他可能說的是“有人需要再來一些咖啡嗎”,或者“有誰再來一杯”,或者“要再來一杯嗎”。作為對這些或者其他提問的回應,有的人會端起杯子讓人把咖啡加滿,有的人只是搖搖手。提問者講話時甚至根本不必手持咖啡壺,即使拿著壺,壺也可能是空的。如果有人要加,就去廚房幫他加滿;如果沒有人要加,對外星觀察家而言,則什么也沒發生。即使咖啡就在眼前,咖啡壺被人拿著,也不一定就表示要不要添加咖啡。說話者可能是問某人是否記得把咖啡列在購物清單上了。這在日常交流中是很常見的。那么,外星人怎樣才能發現言語是由類似咖啡這樣的單詞組成的呢? 對于講座,外星人更難理解。幾乎一直是報告人一個人在講。即使有人在講座上發言,通常也是針對報告人,而非其他聽眾。學生聽講座時大部分時間忙于記筆記。假設一位學生沒有理解的話,他為什么要記筆記呢?外星人可能會將此視為有力的佐證,證明人類的言語總體而言并不涵蓋具體的“意義”。講座可能會被視為一種周期性的儀式。在這種儀式上,年紀較長的成員在較年輕的成員面前表現權威。這似乎與我們平常所見的知更鳥占據領地并無多大區別。而我們的布道可能會被他們視為一種更加復雜的“居高臨下的儀式”。另外,還有流行音樂會,外星人會覺得觀眾的地位低于表演者,他們以跳舞、歡呼和鼓掌的方式表示出自己的屈從。外星觀察家對講座、布道、音樂會等形式的觀察非常精確,但他們的觀點卻與實際相差甚遠! 作為一個局內人,研究語言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例如,我們起碼知道,有些聲音是“語言”,而另一些卻不是。(可以想象,一個局外人得反復揣摩咳嗽和打噴嚏的含義。)我們還知道,語言不是統一的,在相鄰的社區以及相近的政治集團中使用的言語不盡相同。因此,語言學應被視為一門關于多種語言的科學。我們知道言語是由具體的、更小的單位所組成,而這些單位又由元音和輔音這樣的單位所組成。我們還知道,語言不僅僅是以面對面的形式交流眼前事項的工具,它還被人們用來思維和計算,可以說語言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有時還相當復雜。 如果站在外星人的角度研究人類語言,同樣有很多有利條件。而作為局內人,我們應力求做到公正客觀。每個人都會說話,每個人都要用語言本身來談論語言。哲學家所謂的“元語言”即用以談論語言的語言,通常具有“客觀語言”的基本特征。任何一個研究人員都不可能跳出這一循環。在本書中,“我們”代指語言學家。“人們”表示研究主體的集合。任何一處提到的“我們”都是指“人們”。在*后的分析中,“人們”也都是“我們”。例如,知道“bird”用法語說是oiseau的人們正在像語言學家一樣,用某種語言(如英語)來討論一種語言。
繽紛的語言學-牛津通識讀本 作者簡介
作者 P.H.馬修斯,曾任劍橋大學語言學教授,現為劍橋大學圣約翰學院院士,以在形態學領域的杰出貢獻而聞名。主要著有《形態學:單詞結構理論簡述》、《美國語法理論:從布龍菲爾德到喬姆斯基》與《牛津簡明語言學詞典》。 序言作者 胡壯麟,1933年3月生。上海市人。195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西語系,1981年獲悉尼大學語言學碩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兼職有:中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出版社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外語》編委會主任、《中國外語教育》編委會主任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