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大禹傳說與會稽山文化演變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33530
- 條形碼:9787101133530 ; 978-7-101-13353-0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大禹傳說與會稽山文化演變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本書特色
因大禹傳說而得名的會稽山,是中國五大鎮山之一。本書通過對會稽山有關典籍的整理、摩崖碑刻的考釋以及周邊的田野調查,揭示了大禹傳說在會稽山上的兩處標志性遺跡——北麓的窆石和南麓的飛來石,是如何逐漸演化成儒教的禹廟和道教的陽明洞天,并認為會稽山文化的儒道互補、以道補儒具有“儒顯道隱”的特點。*后討論了會稽山儒道互補神圣意義的創造,是如何對一個地方的精神氣質以及紹興名士文化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的。
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大禹傳說與會稽山文化演變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內容簡介
因大禹傳說而得名的會稽山,是中國五大鎮山之一。本書通過對會稽山有關典籍的整理、摩崖碑刻的考釋以及周邊的田野調查,揭示了大禹傳說在會稽山上的兩處標志性遺跡——北麓的窆石和南麓的飛來石,是如何逐漸演化成儒教的禹廟和道教的陽明洞天,并認為會稽山文化的儒道互補、以道補儒具有“儒顯道隱”的特點。很后討論了會稽山儒道互補神圣意義的創造,是如何對一個地方的精神氣質以及紹興名士文化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的。
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大禹傳說與會稽山文化演變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目錄
導言
一、研究對象
二、天下體系——禹跡:古典中國的世界秩序圖像
三、有關大禹傳說和儒道互補的研究
四、研究視角與方法
五、本書的主要內容
**章 大禹傳說與越族關系考
**節 大禹傳說與越
第二節 有關“大禹傳說與越”的爭議
第三節 對“夏朝”的爭議
第四節 基于卷轉蟲海侵的大禹傳說
第五節 大禹葬于會稽:越族對大禹傳說的再度創作
第二章 會稽山的出現
**節 會稽山的兩個中心
第二節 以秦望山為中心的會稽山
第三節 會稽山中心:從秦望山到覆鬴山
一、以秦望山為中心的句踐都城考
二、以覆鬴山為中心的會稽山
第四節 圣地:覆鬴山成為會稽山核心的人類學分析
第五節 會稽山周邊的河流、湖泊和諸山
一、若耶溪與鑒湖
二、會稽山東邊的山和潭
第三章 飛來石和窆石:會稽山南北的兩個禹穴
**節 禹穴的出現
第二節 兩個禹穴
第三節 禹穴與飛來石
第四章 從窆石到儒教圣地禹廟
**節 社稷祭祀中的大禹
第二節 窆石考
第三節 窆石的出現與禹廟的設立
第四節 會稽山禹廟與涂山禹廟關系辨
第五節 從窆石到大禹陵碑
第六節 纘禹之緒:禹廟的布局與結構
第五章 民間的祭祀:禹陵村的千年守陵史
**節 禹廟旁的禹陵村
第二節 《姒氏世譜》考
第三節 姒氏家族艱辛而執著的守陵史
第六章 從飛來石到道教圣地陽明洞天
**節 從《越絕書》到《吳越春秋》:禹得金簡玉字
敘述上的變化
第二節 大禹得金簡玉字與陰陽五行說
第三節 黃老學、黃老道與禹步的出現
一、黃老學、黃老道的形成、發展和道教化
二、禹步的產生和日益道教化
第四節 從大禹的金簡玉字到道教的靈寶五符
第五節 陽明洞天考
一、道教的洞天福地
二、陽明洞天的出現
第六節 陽明洞天的空間概念
第七章 陽明洞天中的道教活動
**節 陽明洞天道教活動前傳:樵風涇的傳說
一、鄭弘的傳說
二、樵風涇與鄭弘關系考
三、尋找樵風涇
第二節 六朝時期的禹穴
一、葛玄、葛洪與葛仙翁井、飛來石
二、宋明帝為孔靈產在禹穴建起懷仙館
第三節 唐代陽明洞天之龍瑞宮記
一、龍瑞宮的出現
二、《龍瑞宮記》考
三、《龍瑞宮記》描述的陽明洞天谷地
第四節 唐代陽明洞天之元白唱和
第五節 五代吳越國時期錢镠的投龍簡儀式
第六節 飛來石上記錄的宋代道教活動
一、陽明洞天飛來石上記載的宋代道教活動
二、北宋時期陽明洞天的道教活動
三、南宋時期陽明洞天的道教活動
第八章 晴禹祠、雨龍瑞:禹廟與陽明洞天的共生和融合
**節 從禹廟到告成觀
第二節 南鎮廟的興起與繁榮
一、中國五大鎮山格局的形成
二、南鎮廟的興起
三、南鎮廟的道教化
四、南鎮廟的繁榮
五、從陽明洞天到禹廟再到南鎮廟
第三節 王陽明與陽明洞天
一、筑室陽明洞天
二、夢縈魂牽的陽明洞天
三、王陽明的儒道互補
第九章 大禹傳說、儒道互補與一個城市的精神氣質
**節 儒道互補:會稽山上的主要文化形態
一、大禹傳說與會稽山上的三種文化形態
二、儒道互補:會稽山上的主要文化形態
第二節 作為文化圣地的會稽山
第三節 大禹傳說、儒道互補與一個城市的精神氣質
一、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紹興
二、手執畚耜的大禹形象
三、由大禹執耜到句踐持劍
四、大禹尋書的儒道互補式書寫
五、大禹傳說、儒道互補與一個城市的精神氣質
結語
一、巫術式宇宙圖像基礎上的儒道分流
二、大禹傳說的歷史化和宗教化演變
三、會稽山文化的起源與演化
主要參考文獻
一、古籍部分
二、論著部分
三、論文部分
展開全部
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大禹傳說與會稽山文化演變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
張炎興,1963年出生,紹興文理學院教授,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目前主要從事越文化研究、王陽明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2項,出版專著一部,在《學術月刊》、《社會科學戰線》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