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何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應于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156917
- 條形碼:9787532156917 ; 978-7-5321-5691-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何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應于心 本書特色
陳嘉映先生有個流傳甚廣的哲學時間表:**步是做語言哲學和本體論;第二步是知識論或曰科學哲學;*后抵達倫理哲學和政治哲學。前兩步,成 果卓著,有目共睹;本書正是這第三步。書中討論的問題,他都有不下三十年的思考。而這些問題,恰是我們每個人都關心的*切身的問題,與我們的真實困惑相聯系。“我們都希望過上合情合理的生活,理性時代人凡事要明個道理,德性重要,我們就想弄清楚德性之理。”在寫作風格上,本書一如作者之前的著作,既面向專業讀者,也面向一般大眾,它向一切有教養、尋求理解的心智敞開。“用現代漢語寫出優秀的哲學,自然就有了中國哲學”,在此意義上說,這本書是真正的中國倫理學著作。
何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應于心 內容簡介
本書是陳嘉映從事哲學工作三十多年來,在倫理學領域發表的*部專著,呈現的是他對哲學中與我們生活*切近的倫理學諸問題的深入思考和明晰論述。
“我該怎樣生活”這個問題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問題,而是貫穿人的一生的問題。這個問題,主要不是選擇人生道路的問題,不是選對或選錯人生道路的問題,而是行路的問題——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這條路該怎么走:我們是否貼切著自己的真實天性行路。
在*初“選擇人生道路”的時候,沒誰一開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周邊環境并預見環境的變化。我們一開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這不在于我們還不夠聰明,而在于我們的本性在一開始不夠具體,本性有待在盤根錯節的實踐中向我們逐漸清晰地顯現。我們大概可以在這個意義上去理解歌德說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來越純粹或純潔(rein)的努力。我把這個“純粹”或“純潔”理解為:自身通透。我以為,這種自身通透是phronesis*核心的含義——洞明自己行在何處,渾然一體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從而能貼切著自己的真實天性行路,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
何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應于心 目錄
何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應于心 作者簡介
陳嘉映,1952年生,被認為是“中國極可能接近哲學家稱呼的人”。先后任教北京大學哲學系、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現為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其學術貫通歐陸現象學與英美分析哲學,著有《海德格爾哲學概論》《語言哲學》《哲學·科學·常識》《說理》《價值的理由》等;譯有二十世紀極重要的兩部哲學著作: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和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研究》。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